临沂市农村水利设施运行管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8-01-30 16:35:16王丽芹
中国水利 2018年15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临沂市农田水利

王丽芹

(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局农田水利灌排服务站,276000,临沂)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山东省临沂市农村水利设施运行管理现状,加快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工程使用效率,临沂市水利局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村水利设施管理状况调查。2018年3月,组织各大中型灌区管理单位和乡镇村,对各自灌区及2007年以来水利部门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理状况进行了逐一调查摸底;4月,市县两级水利部门成立了27个专项调查组,深入16个县区、48个乡镇、156个村庄,有针对性地对重点灌区和村镇的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理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5月,组织各县区水利部门主要负责人赴德州、滨州和日照学习3市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理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临沂市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命线。自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来,临沂市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水利运营和管护的新机制、新办法。2012年,临沂市完成了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市所有的大中型水源工程、大型灌区和有效灌溉面积5 万亩(1 亩=1/15 hm2,下同)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的水管单位均划为事业单位,解决了水管单位职工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在全市开展了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恢复了156处乡镇水利站,核定工作人员编制608名,配备7 225名村级水利员;在郯城、蒙阴、沂水3县开展了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共建成灌溉、防洪、供水、生态水利工程9万余处,其中水库901座、大中型灌区81处、塘坝等“五小水利”工程6.7万余处,全市农业灌溉面积达603.7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529.3万亩。

1.大中型灌区情况

临沂市共有大型灌区(30万亩以上)6处、中型灌区 (1万亩以上)75处,现有支渠826条,设计灌溉面积536.8万亩,其中正常运行的支渠有434条,灌溉面积177.5万亩,占总面积的33.1%,非正常运行的支渠有392条,涉及灌溉面积359.3万亩,占总面积的66.9%。6处大型灌区和17处重点中型灌区的骨干渠系隶属当地水利部门管理;30处中型灌区的骨干渠系由当地乡镇水利站代管;其余28处中型灌区的骨干渠系由所在村庄集体管理;所有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均由所在村庄集体管理。2016年,全市大中型灌区运行费用为5 893.7万元,收取水费2 528.6万元。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情况

2007年以来,临沂市水利部门投资兴建农田小泵站、池窖、塘坝、机电井和小渠道 “五小水利”工程7 893处,其中正常运行的有6 676处,占总数的84.6%,非正常运行的有1 217处,占总数的15.4%。2017年,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费用为2 963.3万元,收取水费2 653.1万元。

从管理模式上分类,协会管理的有4 736处,集体管理的有2 675处,承包管理的有482处。具体运行管理情况见表1。

小型水利工程运行不能正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老化失修、水源不足、管理不善及其他方面。具体情况见表2。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多年来,农村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水资源调控、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有的工程存在配套不齐、管理不善、遭到破坏等问题,导致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严重影响了涉农部门形象及政府公信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灌溉设施被占用、水源不足、配套不齐。①设施占用。近年各县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突飞猛进,导致部分农田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据统计,临沂市有9个大中型灌区的32条支渠被城建、工业用地占用,工程设施报废,涉及灌溉面积31.65万亩。如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的莒南相邸水库灌区,有2/3的灌溉面积位于临港经济开发区,区内道路建设致使灌区干渠被截断、损毁、报废,下游无法得到灌溉。兰山区茶山、罗庄区小埠东、费县许家崖等灌区也均有这种情况发生。②水源不足。农业灌溉用水指标被居民供水、工业供水、生态用水侵占,特殊干旱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据调查,有8处灌区受水源不足影响,不能正常灌溉,涉及灌溉面积52.1万亩,占非正常运行灌区工程面积的14.5%;其中有14条支渠成为“旱渠”,停用多年,涉及灌溉面积11.21万亩。小埠东灌区取水主要依靠橡胶坝,在橡胶坝隶属滨河景区管理处后,蓄水的主要功能变为满足城市生态用水和景观用水需要,灌区灌溉用水受限,使得灌区下游多半末级渠道成为“旱渠”,灌区每年农业灌溉面积不足7万亩,不足设计灌溉面积的25%。③配套不齐。由于经济技术条件制约,部分工程配套先天不足,无法运行。沂水县跋山灌区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发,设计灌溉面积36.05万亩,但由于开发初期只建设了主干渠,一直没有开发支渠,导致有30万亩土地无法灌溉。

二是工程维修运行资金严重匮乏。近3年临沂市财政每年用于小农水项目维修运行的资金为300万元左右,上级在安排项目建设资金的同时,安排少量维修运行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区的维修运行。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县级财政无力投入资金对零散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维修运行。据统计,2017年全市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维护资金缺口3 675万元,涉及万亩以上灌区81处,近一半中型灌区因缺乏维修运行资金而达不到灌溉面积标准;有15处工程完全停运,涉及177条支渠、灌溉面积234.38万亩。特别是2006—2010年建设的556处小型灌溉工程,因缺乏维修运行资金导致工程失修无法运行。莒南县书院水库、中峰水库、蛟山水库和墩后扬水站4处万亩以上灌区,均由于干渠区段坍塌造成灌区停运。

三是管理人员数量不足、水利员生活补助不到位。一方面,尽管临沂市要求各乡镇恢复建立水利站,但是由于人员编制、经费等原因,全市只有兰陵、沂水、临沭、莒南四县部分落实了水利站人员编制与待遇,其他县区每个乡镇只配备了1名水利站人员。在开展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时,全市在册的村级水利员共7 225人,但由于补助资金不到位,导致多数人员不到位,管护工作只能由村干部兼职。据统计,全市有15处集体管理的中型灌区、226处粮油种植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因管护不善或无人管理而无法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村级水利员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中只有40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能够到位,县级补助基本没有落实,严重影响了水利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现有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管理要求。据调查,临沂市水利站工作人员及选聘的村级水利员年龄多数都在50岁左右,总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学习应用新技术慢,难以胜任农村水利设施的技术指导与工程管理工作。据统计,全市因技术服务不及时、工程运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影响工程效益发挥的小型灌溉泵站有53处,涉及灌溉面积2.83万亩。平邑县2014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的4处浚河东岸小型泵站,设计每日灌溉面积100亩,但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对泵站灌溉制度了解不够,灌溉组织措施不到位,每天实际开机灌溉的面积经常不足10亩,造成“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提高了灌溉成本,群众使用工程的积极性不高,降低了灌溉工程的使用效率,未能达到应有的设计效益。

三、措施与建议

一是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改变违法占用农田灌溉设施现状。建议各级严格执行《农田水利条例》《山东省农田水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非灌溉项目工程建设需要占用农田水利设施时,要先进行规划论证,对拟占用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进行评估并制定补偿方案。同时,在分配水源时优先考虑农业用水需求。

二是积极落实维修养护资金。为确保工程的正常维护和有效运行,必须保证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建议市政府出台维修养护资金相关文件,明确维修养护资金的筹集方式、使用办法和考核机制。根据调研情况,参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定额测算,临沂市每年重点项目之外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需达4 000万元,市、县和受益户按照2∶1∶1 比例承担,每年市级需增加维修资金2 000万元。

三是尽快配齐配强基层水利人员力量。按照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标准,落实人员编制,保障工作待遇。要建立村级水利员遴选制度,每年组织县区对村级水利员进行考核,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辞退,重新选拔人员补充。针对基层水利工作实际情况,在人员招录上要适当降低学历门槛,从技工学校、专科学校中选拔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技术人才,也可以与高校合作,开展对基层水利技术力量的订单式培养。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举办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理技术培训班,加强对基层水利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工作考核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对各县区村级水利员补助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保障补助到位,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创新工程建管模式和机制。要加快推进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代建制”,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出台“先干后补”“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鼓励其作为“项目法人”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体化。借鉴山东省德州、滨州和日照3市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改革试点,对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或企业管理的农田水利设施实施定额内用水精准补贴办法,采取鼓励节约用水等措施,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和水资源使用效率。对经济效益较好尤其是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力发展个体种植大户和企业参与管理,推广公司化经营工程管护模式,由地方政府与公司、企业或者种植大户签订工程管护协议,将工程产权、使用权、管理权全部移交给农业种植大户,引导群众参股分红,风险共担、受益共享;对经济效益较差或准公益性的农田水利工程,建立水价精准补贴机制,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市县财政给予补助,也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受益农户参与、专业服务队管理的方式,逐步推进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专业化。各县区根据工程规模和区域范围,整合农村水利、移民、水保、河道等相关的管理资金与资源,分区域建设水利综合服务中心,配备服务平台和专业维修养护队伍,建立工程服务热线,实现县、乡、村三级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县级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县级水利执法部门对工程的巡查管理,依法查处占用、毁坏工程事件,及时处理化解水事纠纷,为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理保驾护航,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五是落实各级责任,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搞好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是一项重大惠民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要分级负责,明确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督查,问责问效,对工程管理、运行、维修养护、管护人员、资金补助等进行量化打分,将打分情况计入政府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 ■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临沂市农田水利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河北果树(2022年1期)2022-02-16 00:41:38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河北果树(2021年4期)2021-12-02 01:15:10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中华建设(2019年6期)2019-07-19 10:12:46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