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宣举
(国网永州供电分公司,湖南 永州 425000)
无人机本身可以随时搭载任何的机械设备,在检查的过程之中,可以高效率完成任务,减少了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因而我们应该广泛推广无人机。当然无人机也并非完美无缺,其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毕竟是机械类的物品,没有人类本身的灵活性以及机动性,这在所难免。本文对无人机在电力输电线路上展开具体的论述,有优有劣,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无人机的应用。
在电力输电线路方面的应用,一般来说是对电力管道的巡检,将实况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输送到总部,进行研究检验,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无人机有它的优势,就是他的运行效率十分高,而且获得的数据信息等也势必要比人为操作有效得多,这是不可否认的;其劣势也比较明显,就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而且机动性相对于人类来说比较差,接下来将展开具体的论述。
无人机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科技含量相当高。其中以自主悬停技术为代表,这是无人机技术的基础。这项技术有着比较好的防碰撞能力,遇上恶劣天气如雨雪冰雹等,可以自主启动保护模式,这将极为便利。还有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它的飞行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主的飞行模式,另一种是人力控制的飞行模式。这两种模式可以由工作人员自主切换,十分便捷。在手动模式之下,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以获得最完整的数据。以上是比较突出的几点优势,相对于人的实地勘测,无人机在某些方面仍然保有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1)人员安全问题。众所周知,要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家或者科研人员有时会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这是无法避免的。有些科学研究并不适合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来实验,例如原子弹的研究发明。原子弹是在西部人员相对较少的地区发明出来的,原子弹的实验本身带有相当的辐射性,作为直接联系者,科学家的身心健康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更别说周围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居民了。这样看来,由科学家直接实验研究将会对本身产生极大的危害。虽然电力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十分常见的一种资源,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本身的威胁。每年因为触电而身亡的人不在少数,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伴随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有了无人机,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科学家直接参与其中的直接接触,从而大大降低了发生危险的概率。
电力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电力的生活不可想象。没有无人机之前,我们的检测是通过有人直升机来对电力运输进行检测监管。有人的直升机也算是一种比较特殊且十分好用的设备设施。相比与无人直升机,有人直升机还是处于劣势,最重要的就是驾驶人员的安全问题无法保障。无人直升机就不会有这种忧患。对于无人直升机,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人驾驶的直升机。既然无人,自然不会有人员伤亡。科学家们控制好机械,对运电线路进行监测监管,就可以收集数据。
驾驶直升机本身就是一件很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相对于无人直升机,有人直升机出现得比较早,驾驶有人直升机,其危险系数十分高。早些年,技术不成熟或者是安全管理措施不完善,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导致安全事故频发。近些年,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人们逐渐开始放弃比较危险的有人直升机,选择了无人直升机。人员的人身安全有了极大的保证。
(2)能够提升运行效率。电力输电线路的检查观测,这并不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恰恰相反,这是一项极其考验技术以及耐心的工作,而且这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要求也相当高。之前采用有人直升机进行检验时,每一次的检验人员以及他们的工作能力是根本不一样的,因而每一次的检验效果也不一样,这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可不算是什么好事。同时对飞机方面的影响也比较大,每一次起飞的角度以及起飞的距离也会对研究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而过去采用有人直升机来对输电线路进行监管检测,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十分多。不仅仅需要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还要保证每一次实践都是同一个飞行员并且飞机起飞降落的角度也必须一致。这将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与心力,运行效率自然而言就降低了。无人机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在无人机飞行之前,不需要做这么多的准备工作,工作人员调整好角度等相关事宜,然后投入使用即可。这样一来,运行效率也就大大提升了,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无人机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垂直起飞或者降落。这样一来,可以提升效率、缩短时间。在无人机收集数据时,人力还可以观测周围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不必像有人直升机一样,整个人都全神贯注于飞机的驾驶,无暇顾及周围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事故。人员的安全有了保证,而且其运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综上所述,无人机的运行效率高,而且安全性也远胜于有人直升机。所以说,在电力线路运输检测方面,无人直升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检测的速度快、时间短,值得推广。
(3)可承载各种设备。检测监管电力输电线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仅凭人力还不够,合适的设备也很必要。对于有人直升机来说,可承载的设备数量十分有限。但是对于无人直升机来说,这并非难事。无人直升机相比于有人直升机,有更多的空间来装载这些设备、设施。积极推进无人机的应用将会提升电力运输检测的效率,节省时间,增加运载设备的空间,提升结果的准确性。
尽管无人机有诸多的好处,但是他的不足也不容忽视,比如说它的运载时间是比较短的。这是因为它本身的体积比较小,他的电池容量也比较小,这将会影响到它的运行时间,进而影响到科学研究。还有一个缺陷是它的检测范围比较小,只能在方圆1000m,超出这个范围,其图片信息就存在误差了。
(1)无人机的应用从2007年就开始了,最开始是在广东省。广东省一向是无人机应用于电力运输线路的大省,国家对此给予相当的帮助,最开始是定位设备。后来逐渐发展为电力运输的监测,沿海颇有几个发电站,将电力资源从发电站运输到人们的住处,有关沿途的监测中,应用无人机将会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提高运行的效率。
(2)云南省也是无人机应用的大省,其原因与广东不同。因为云南省的地势比较复杂多变,线路的检查更为复杂。正是因为其地势复杂,所以检测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如果驾驶员出现一点失误,就有极大的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而无人机就不会有这种问题,无人机不仅不会有生命安全方面的威胁,也是比较灵活的。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工作人员可以遥控机械远离危险。
无人机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电力输电线路的监测,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提升运行效率,减少运行时间。时代在发展,我们可以将无人机应用到其他的领域。比较有前途的就是将无人机与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这二者的结合,其实还会主要应用于电力行业的检测。虽然无人机是按照设定好的路程进行,但是如果遇到什么突发状况而我们一无所知的话,就将会对研究监测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二者相结合,我们可以清晰地掌握无人机的运行状态,避免出现意外,影响研究监测。
在电力输电线路的监测监管方面,最适合的方式方法还是用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测,相对于有人直升机,无人机的优势比较明显。但是无人机也并非完美无缺,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持续时间比较短的问题。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问题,仍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