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芬亚
慢性宫颈炎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较高,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多发人群,其在育龄女性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往为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主要方法为阴道上药、微波、冷冻等,使得患者的糜烂面表皮细胞可以坏死、结痂、脱落,且新生上皮可以覆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以上方法的治疗深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治愈率较低,患者在治愈后较易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从而对其疾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1-2]。利普刀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出血少等特点,是治疗宫颈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3]。本文主要对利普刀在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作分析,如下文:
选取慢性宫颈炎患者30例,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7年5月,均实施利普刀治疗。3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中,年龄为20~60岁,年龄均值为(35.69±6.56)岁;病程为3个月~10年,病程均值为(2.56±1.02)年;其中宫颈糜烂11例,宫颈肥大伴糜烂13例,宫颈见纳囊6例。本次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慢性宫颈炎患者均在知情且同意的状态下接受本次研究。
于慢性宫颈炎患者月经后的1周,为其实施手术治疗,协助患者保持截石位,进行常规外阴消毒,在阴道窥器下,将患者宫颈充分暴露,采用碘伏棉球对其宫颈和阴道进行插试消毒,之后以干棉球擦拭干净分泌物。合理调整利普刀治疗仪,电切凝档功能键设置为2~3档,根据患者病变的深度和范围,对合理的电圈刀进行选择,切除范围应控制在病变组织的2~3 mm,若患者存在重度宫颈肥大的情况,则可实施锥形切除法或多次环切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术中出血量,对切割的速度进行控制,对电弧切割效应进行保证,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以球形电极实施止血处理,并修整患者的宫颈外形。采用甲醛(10%)对宫颈标本进行固定,并实施病理检验。术后给予患者五水头孢唑林钠1.0 g静滴,一日两次或阿奇霉素0.5 g静滴,一日一次。手术结束后,患者在3个月内禁止进行性生活,避免阴道冲洗以及盆浴,并加强注意个人卫生。
对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并发症、手术耗时、手术出血量进行观察分析。疗效评价: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其病灶消失,宫颈恢复光滑;有效:患者的病灶基本消失,在其宫颈口处,存在红色肉芽组织,肉芽直径在1 cm以下;无效:患者的病灶面积、深度无明显变化,或出现加重的情况;以显效率+有效率作为总有效率。
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显效率为83.33%(25例),有效率为13.33%(4例),无效率为3.33%(1例)。
慢性宫颈炎患者其手术耗时为(15.76±3.18)min,手术出血量为(4.86±2.23)ml。
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包括1例水肿,2例出血,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主要疾病症状包括宫颈息肉、宫颈糜烂、宫颈腺体囊肿以及宫颈肥大等,慢性宫颈炎有着较高的发生率,随着患者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不孕症、宫颈癌等疾病,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4]。目前,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微波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应用较多,但是其治疗时间较长,且在治疗后较易出现复发的情况[5]。
以往临床主要是采用微波为慢性宫颈炎患者实施治疗,其主要是通过微波热效应,患者的炎症组织分子在微波场的作用下会高速的运转,高热量使得蛋白质发生变性,炎症组织迅速凝固,使得宫颈表面存在的柱状上皮可以脱落坏死,促进鳞状上皮的再生,对创面覆盖,宫颈组织重生[6-7]。微波治疗在轻度宫颈糜烂患者治疗中应用,具有费用低、止血快的特点,但是其术后恢复较慢,且不能对宫颈锥切,阴道排液出血较多,复发率高[8-9]。
利普刀是采用高频电刀的相关金属丝,在其电机端产生超高频率电波,对身体组织接触的瞬间,出现高热,将病变组织切割,且止血较快,同时可以对患者的宫颈进行整形,在中度和重度宫颈炎患者中应用,可取得较高的价值[10]。同时,利普刀具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病灶组织切除后,并不会碳化,可进行病变组织的送检,从而及早对患者的宫颈癌前病变进行发现,意义重大。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利普刀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其手术耗时为(15.76±3.18)min,手术出血量为(4.86±2.23)ml;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综上所述,慢性宫颈炎对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和机体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加强患者的有效治疗意义重大。利普刀在慢性宫颈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病灶的消失,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出血量,且可对患者的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控制,安全有效,对改善慢性宫颈炎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