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燕,许 凤,井伟婷,王 婷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4)
根据资料显示,小儿咽喉手术麻醉恢复极易出现躁动现象,由于患儿出现躁动现象对其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患儿在接受治疗后麻醉效果会逐渐消失,而残存的少量药物会刺激大脑皮层,从而影响其神经系统,最终出现不同程度躁动现象[1]。本文以88例行咽喉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舒适护理对改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其躁动现象的改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本科室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接受全身麻醉后行咽喉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其中常规组男性患儿为23例,女性患儿为21例,患儿年龄范围在3至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6±0.78)岁,手术类型为单纯扁桃体切除术和腺样体刮除术人数分别为20例和24例;实验组男性患儿为22例,女性患儿为22例,患儿年龄范围在3至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5±0.63)岁,手术类型为单纯扁桃体切除术和腺样体刮除术人数分别为21例和23例。纳入标准:所选患者经诊断后均符合咽喉手术标准,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其中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比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性别比例、年龄范围和患病类型),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给予常规组患儿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严密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现象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防止对患儿预后造成影响。给予实验组患儿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流程为以下几点:①在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前需要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详细了解患儿生活环境和性格特点等,通过患儿自身情况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②对患儿实施术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儿之间的交流,以此鼓励患儿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在对患儿进行麻醉前,首先进行吸氧,保证充足的氧储备。根据患儿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管芯,插管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做到一次插管成功。为了防止声带水肿,需要遵医嘱对患儿实施激素;③将恢复室的温度维持在25℃左右,湿度维持在50%左右,保持病房内通风良好,定期对病房进行清理消毒,防止出现感染现象[2];④对患儿实施体位护理干预,患儿在麻醉恢复期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儿采用去枕平卧,同时对其四肢进行固定,主要对患儿肩部及膝部采用约束带进行约束。直至患儿完全清醒后,无躁动表现后取下约束带;⑤清洁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儿口腔、眼部等进行护理,利用生理盐水清洁患儿眼部、面部,同时对患儿口腔分泌物等进行记录。
对所选患儿行咽喉手术后麻醉期出现躁动现象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同时记录两组患儿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处理, 采用标准差(±s)来显示计量资料,采用x2来检验患者资料差异。患者资料差异比较,P<0.05,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中共出现4例躁动现象,发生率为9.09%,观察组共出现15例躁动现象,发生率为34.09%,组间比较(x2=25.846,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在恢复室停留时间为(35.26±9.15)分钟,常规组为(51.24±15.62)分钟,组间比较(x2=46.725,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躁动属于是小儿咽喉手术后麻醉期常见的并发症。根据资料显示,小儿咽喉手术麻醉期超过40%会出现躁动现象,由于术后出现躁动容易对患儿造成二次损伤,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同时还会加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长患儿恢复时间[3]。舒适护理是指对患儿实施更加全面化、精细化的护理模式,从而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儿的生活治疗[4]。舒适护理主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安抚护理,消除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防止患儿出现躁动,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本文在对患儿实施舒适护理过程中采用术前沟通、术前麻醉护理、恢复室环境护理以及清洁护理等。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患儿在护理期间躁动的发生率为13.64%明显低于常规组45.45%,实验组患儿在恢复室停留时间为(35.26±9.15)分钟,常规组为(51.24±15.62)分钟,组间比较(x2=46.725,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小儿咽喉手术麻醉恢复期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术后躁动现象,同时对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