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2018-01-30 05:10李红永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危重症仪器设备科室

郑 丽,李红永

(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四川 成都 610083)

危重症患者病情十分危重,随时有发生危及生命的患者,常因需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进行院内转运检查及患者转入其他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如MRI、CT、超声穿刺检查、手术等,因此要做好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是管理危重症患者安全的重要部分。虽然转运过程时间较短,但由于患者病情的复杂和急剧变化的情况,转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更大。风险评估主要是在全面评估这些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进行人为控制及干预,以提升护理安全性[1]。在院内转运的过程中,因转运护理操作不当或未能及时处理危重症患者病情的变化,会导致病情恶化,增加病死率的危险[2]。这就需要全面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为了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安全性,我科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成功对180名危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检查及转入其他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8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70例,年龄24-80岁,平均41.5岁。其中:脑出血患者24例、呼吸衰竭患者62例、心力衰竭患者28例、急腹症需手术患者66例。

2 转运前风险因素分析

2.1 患者自身疾病因素患者因自身病情的复杂性与危险性会增加转运风险。

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容易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瞳孔意识改变等严重不良事件,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3]。。转运途中最大的危险因素来自患者循环、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最常见的问题是低通气、低氧和低血压,最严重的是心跳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4]。①循环系统:患者脉率、心率、心律、血压、肢端末梢温度等改变。②呼吸系统:呼吸的症状、体征和型态、节律、频率、血氧饱和度等,观察口唇、指甲颜色变化,监测血气分析了解患者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是否有酸碱平衡失调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③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意识分级和监护,观察患者意识变化、生命体征、瞳孔、肌力、肌张力等肢体活动情况。④其他:有中心静脉导管、吸氧管、胃管、空肠营养管、胸腹腔引流管、PTCD管、导尿管等一管或多管患者,确保管道在位通畅及敷料清洁干燥,固定防止滑脱,贴好相应标示及注明导管插入刻度。评估烦躁不安、情绪不稳的患者有发生坠床和牵拉导管情况,可遵医嘱给予约束带进行护理安全防护。

2.2 转运人员因素

①转运人员组成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在转运前不能准确评估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风险,工作责任心意识薄弱,转运中缺乏各危险状况的预见性,处理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弱。②转运护送方式不当:转运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在未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下搬运方式不恰当,容易导致继发性伤害。③转运流程制度不完善:转运前没有对患者做全面详细的风险分析评估,不合理规划转运路线,未事先与相关检查及转入科室联系、后勤保障部门沟通(如电梯),导致准备工作不足造成转运时间过长。④交接制度落实不严谨:转运人员思想上麻痹大意,患者转运交接中存在信息交接不全或遗漏、交接双方职责不清、护士未全程护送等问题,与接收科室仅仅是口头简易交接,容易导致交接不清现象而产生矛盾纠纷[5]。

2.3 仪器设备及急救药物因素

①仪器设备出现故障:转运途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如便携式呼吸机、移动式负压吸引器、心电监护仪、输液泵、静推泵等储电量不足,氧气枕准备不足。②急救药物准备不齐全:没有配置外出急救箱,患者病情发生变化由于急救药物不齐全导致不能立即进行有效的抢救处理,贻误患者抢救时机。

3 防范措施方法

3.1 转运前准备

3.1.1 成立安全转运风险评估小组针对患者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情况事件,为了减少患者转运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科室成立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评估小组,组织制订完善系统化、规范化的转运制度,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安全转运风险评估小组内容包括:转运人员的结构能力组成、转运前患者的评估、多学科的沟通和合作、仪器设备及急救药物管理、转运途中患者密切监测、转运时的交接环节等。全科人员进行制度培训,特别是小组成员必须全面掌握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制度流程、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途中患者的病情观察及生命体征监测的要求,患者发生各种不良意外时能正确处理。定期组织培训、考核,促进转运成员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独立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状况的能力。

3.1.2 转运前风险因素评估

转运前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是实施安全转运的基础,能让转运人员在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利于临床医疗工作中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转运护士和主管医生一起根据患者的病情全面充分详细的评估患者转运中的风险性,对循环、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有变化的患者应该有预见性的评估,考虑转运途中患者随时有发生意外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良后果,及时让家属知晓,做好沟通交流,告知转运的目的、必要性、重要性、风险评估结果、配合措施等,征得家属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转运。

3.2.3 转运前工作准备良好的仪器设备和充足的急救药物是保障安全转运的重要措施。确保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根据患者病情准备吸氧袋、便携式呼吸机、移动式负压吸引器、心电监护仪、输液泵、静推泵等仪器设备。配备抢救药物转运急救箱,内装急救用物:如输液器、液体、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尼克刹米、利多卡因、地塞米松、洛贝林等,确保静脉输液通路通畅,保障转运工作的顺利安全。

转运前做好患者各项护理文书的书写记录,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提前10分钟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交待患者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避免因工作协调不合理导致交接时间长、加大风险。转运前应设计最佳路线,以快捷、不重复为主[6],缩短等待、交接的时间。

3.2 转运过程中护理

3.2.1 转运方式及体位给予患者舒适体位,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呕吐物,给予患者约束带约束或床栏保护,防止坠床,注意保暖。转运人员确保动作轻柔,确保推车速度适中,保持平稳,防止剧烈震荡。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位于高处,以减轻不适[7]。

3.2.2 密切观察病情转运过程中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根据患者情况准备氧气装置。转运人员位于患者侧面,便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确保静脉输液持续滴入中,注意各管道的妥善放置。在转运过程中突发不良事件,立即联系就进科室进行紧急处理。

3.3 转运后交接事项

将患者转运到目的地后,严格落实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制度,转运护士认真填写转运交接记录表,与接收科室护士详细交待患者病情情况。床旁仔细交接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给氧流量、各种管道及留置深度、引流液的情况、特殊用药及皮肤情况等[8]。转运后回到科室,及时清点、补充急救药品,并消毒保养、清洁器材,使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4 结 果

通过对180 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统计分析,175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未出现不良事件;5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了不良事件,均及时得到妥善处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医疗护理纠纷,患者及家属和接收科室均对转运工作满意。

5 讨 论

针对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首先制定安全转运风险评估规章制度,做好院内转运前的风险因素分析评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确保转运安全的重要因素、良好的仪器设备和充足的急救药物是转运成功的重要保障。运用合理、安全的护理方法对危重患者进行院内转运,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转运过程中危急事件的发生,有效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对降低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9]。

猜你喜欢
危重症仪器设备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爱紧张的猫大夫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