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莲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300)
风湿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对人体骨、关节、软组织等部位侵犯的疾病,通常表现为红肿、热痛,具有隐蔽性强、病程长、遗传倾向等特点。患者身体上的疼痛,往往容易引发焦躁、抑郁的不良情绪,常规的药物治疗主要方向是镇痛、止痛,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但长期服用不仅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还会形成药物耐受性,更增加对疼痛的控制难度,所以找到并切实施行有效缓解风湿病患者症状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本院通过对以下资料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风湿病患者症状改善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选取本院收治的风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7.2±3.8)岁,其中25例风湿寒性关节痛,19例类风湿关节炎,16例骨关节炎;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6.8±4.1)岁,27例风湿寒性关节痛,18关节炎,15骨关节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风湿内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给药护理和运动护理。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操作包括:(1)满足患者需求护理:风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情况,心理状态和情绪也存在差异,为了有效减少患者之间矛盾和影响,需满足患者对住院环境、就医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详细介绍并指导患者及家属选择;(2)询问护理:想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需充分获取患者信任,通过良好的交流和询问不断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心理变化,在获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帮助疏导抑郁情绪;(3)个性化护理:风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疼痛症状的影响和长期的经济压力,容易产生焦躁心态,对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身体、心理实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不断提升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和自信心,疏导并消除焦虑情绪[1];(4)治疗安排与指导:为缓解风湿病患者长期住院的被动、被控情绪,尽可能多的为患者提供选择机会,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活动能力、用药过敏记录和患者实际需求发放药物,并明确用药时间、方式、剂量等;风湿病患者需进行理疗治疗,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治疗时间,避免各项治疗和患者之间冲突。
以简易疼痛量表(BPI-SF)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分为三个等级轻度疼痛(1-4分)、中度疼痛(5-6分)、重度疼痛(大于7分);以护理总满意度评价护理工作质量,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2]。
将本次数据导入统计软件SPSS 19.0中处理分析,均数±平方差(±s)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行x²检验计数资料,当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两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中度疼痛患者14例、重度疼痛患者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中度疼痛患者20例、重度疼痛患者10例,而观察组轻度疼痛患者4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差异明显,(P<0.05)。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7%,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风湿病侵犯患者身体骨、关节、软组织等多个部位,并存在较强的顽固性,会定期不定期的反复发作,而且很难治愈,在其所有疾病症状中,强烈疼痛是患者最难忍受的,疼痛加上治愈的难度,让患者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绪,长此以往导致患者身体和心理不同程度的伤害和问题。治疗风湿病疼痛的传统方法是服用止痛药物治疗,虽能一时缓解疼痛,但长期服用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更不利于风湿病痛的缓解和治疗,进行有效、优质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心理护理是在内科风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满足患者需求护理、询问护理、个性化护理、治疗安排和指导,不断疏导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全面的需求服务,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增强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有效缓解风湿疼痛[3]。本研究通过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疼痛情况和护理总满意度,观察组中度、重度疼痛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轻度疼痛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体现心理护理对风湿病患者的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在对风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中,辅以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并不断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