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琰杰,汪 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通常情况下,全麻患者术后1 小时属于高危期,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可能促使其神经、循环以及呼吸等多方面出现障碍[1-3]。所以全麻术患者术后一般均要在麻醉复苏室内接受观察与治疗,以此来将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探究,总结如下。
50 例患者于2013年12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全麻术治疗,ASAI—III级,患者平均年龄(38.69±6.12)岁,平均麻醉时间(85.22±16.03)min,男性39例,女性11例。患者主要来源于妇产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以及骨科,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为(69.68±3.68)min,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于自愿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1 加强基础护理
确保麻醉复苏室内各种抢救物品准备充分,在全麻术患者手术完成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以及外科医生要将其转送到复苏室内,并做好交班工作;采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派遣专门的护理人员看护患者,帮助其取合适的手术体位,做好充分的保暖情况,如果患者处于极度烦躁不安状态,则在获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约束;给予患者吸氧,将心电监护仪连接好,合理放置负压吸引装置、引流管,确保静脉输血、输液通路通畅;及时清除干净各种引流液,并且将其详细记录好;将患者实际情况作为依据,每隔五到十五分钟对其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脉搏进行一次测量,并且做好记录工作;为了缓解患者疼痛,可以给予其地佐辛治疗。
1.2.2 将患者体温维持在合理状态
因为全身麻醉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神经传导,机体难以根据周围环境来对自身温度进行调节,周围环境的温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体温;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充分暴露手术区域也会增加机体散热,所以对麻醉复苏室内温度进行合理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将其调节在23 摄氏度左右,需要时,可以遵医嘱给予患者30mg—50mg曲马多静注。为了避免患者感觉到寒冷,可以给予患者盖被子,刚拔管的病人给予患者地塞米松的雾化,血压高的病人可以给予乌拉地尔降压,心率高的病人可以给予艾司洛尔。
1.2.3 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在畅通状态
将气管导管拔出之后,患者的吞咽反射通常情况下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容易有舌根后坠、恶心呕吐等现象出现,为了避免患者窒息、误吸,在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后,便要帮助其取去枕平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如果患者有喉痉挛、舌根后坠等各种严重并发症出现,便要及时对其进行口咽通气管处理。
1.2.4 加强心理干预
因为受到麻醉剂的影响,全麻患者术后意识尚未完全恢复,但当其处于恢复期时,会对手术存在潜意识的担心,所以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注意通过动作或者眼神来向患者表达关心与爱护,最大程度上获取信任,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如果患者没有完全苏醒,则可以遵医嘱给采用纳美芬或者多沙普伦对其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前,2 例患者低血压,2例高血压,3例呼吸道梗阻,2例低体温,3例苏醒延迟,2例低氧血症,3例舌后坠,3例喉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为40%,护理后,1例患者低血压,0例高血压,0例呼吸道梗阻,1例低体温,0例苏醒延迟,0例低氧血症,0例舌后坠,0例喉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为4%。对比可知,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相较于护理前的40%更低,P<0.05。
麻醉复苏室也被称为PACU(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是患者完成手术后从手术室转运到病房之间的重要中转站,主要用来对麻醉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一直到其处于稳定状态[4-5]。为了避免各种突发情况出现,在全麻患者麻醉复苏期间做好严密的护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在全麻术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后,为其提供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相较于护理前的40%更低,P<0.05,可见加强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这主要是因为麻醉复苏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密切观察和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其血压处于稳定状态,避免低血压、高血压、呼吸道梗阻、低体温、苏醒延迟、低氧血症、舌后坠、喉痉挛等各种并发症出现。
综上所述,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存在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