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化能,张晓鸣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全日制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食品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的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1]。根据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要求,专业学位应具有特定的职业导向性。因此,学生自入学起就应进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主动充实自己,以满足未来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和业务素养。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由于受传统学术型重理论、轻实践教育模式的影响,未能充分体现其“职业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线,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混为一谈,未能反映二者之间在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培养方式上,仍摆脱不了“学校-书本-课堂”的教育模式,学校与企业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这就造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意识淡薄、相关领域的知识不足。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制造业第一大产业,2013年产值已达11万亿元,并从“十五”时期以来连续保持25%的增长率。食品工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对食品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提出了更高需求。因此,食品工程专业学位作为一种具有特定职业指向性的学位类型,需要建立来自教育系统外部的、有别于学术型学位的质量评价体系。
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目前国际通行的一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英美等发达国家为适应工业高速发展的要求、促使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相继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了职业资格制度。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职业导向的学位教育类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高层次、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认证不仅存在对接的可能,而且将呈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也应当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导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衔接,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达到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社会生产力的目的[3]。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针对新形势下食品行业对于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向学院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系统进行了ISO9001/22000,HACCP,GLOBAL GAP,BRC及食品安全法规等多项专业执业能力和资格培训。学员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将会取得行业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实践证明,在教学环节中,把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有机结合,并逐步向中期考核、论文撰写等培养环节全面渗透,能为学生今后选择就业或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提供有力支持。食品学院就业情况统计表明,参加职业资格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有超过85%进入到中粮、益海嘉里、联合利华、娃哈哈、国民淀粉、可口可乐、太太乐等大型食品企业从事质量安全相关管理工作,其表现优异并得到一致好评。
通过确定食品工程专业职业岗位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并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调整组合成了职业资格的课程体系。邀请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来学校开办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专业证书班。围绕食品标准法规综合课堂、食品安全案例教学和食品安全管理实践训练几个方面,力争使其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强对行业专业知识和执业能力的培养。
本着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将课程内容编制成若干个可灵活组合、又能独立考核的课程模块,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未来需求自由选择,既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又要兼顾其终身发展的需要。要求每位学生除了在课程培训期间通过案例学习来训练自己的思维外,还必须亲身参与一个实践项目,分析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实践列入课程考核内容,以此来检验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从案例的设计到最后总结点评,企业专家发挥主导作用,把握讨论方向,并启发与引导学生。通过深化学员对食品安全管理实务的认识,训练其思维与决策的全局性、整体性和可行性,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食品工程专业职业资格课程设置与考核见表1。
表1 食品工程专业职业资格课程设置与考核
推行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职业资质标准紧密结合,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直接纳入学位授予的审核标准中,使学生同时获取研究生与食品质量安全员的双重身份。学生通过不同层级的职业资格培训项目,学会如何分析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如何撰写食品安全管理实践报告,这为中期考核必须提交的专业实践报告打下了基础。而中期考核提交的专业实践报告,可作为学位论文的预演,由此构筑起逐步深入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通过不断完善配套制度与管理模式建设,形成了专家委员会制定标准、学院管理、企业实施的一体化职业资质培训体系。专家委员会由学院和专业认证机构同时管理,保证学院与专业认证机构各司其职、互相协作。专业认证机构的作用在于确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而学院的作用在于细化完善培养过程及配套措施,二者通过有机的衔接共同发挥作用。通过依托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相互共享,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评估和滚动建设。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是否能取得实效,行业及企业的全过程参与是关键。一方面,高校应通过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另一方面,应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到工程人才的培养与资格认定的流程中。通过建立体制化的“交流-合作-反馈”平台,广泛搜集行业及企业需求信息,探寻合理的衔接机制,才能使企业将自身职能定位于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自主培养者与最终评价者,以此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外部评价体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Z].教育部文件教研 [2009]1号,2009-03-19.
[2]李杰,李镇.我国工程硕士教育与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对接的思考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2):62-64.
[3]张海英,汪航.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10):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