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勤龙
【摘 要】语文教学不是一个纯知识性的教学过程,而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的综合过程,是师生双方以语文教科书为中介,一方面完成目标教学任务、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一个教给学生为人处世,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
【关键词】求真 向善 崇美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061-02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课堂教学大多忽视了真、善、美的统一,而更多地体现知识传授的功能,这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 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运用能力,更要着眼于真、善、美的教育。
一、语文教学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教人“求真”的育人过程
“千教万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陶老一生从事平民百姓教育事业,主张实用主义,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需合一,主张对学生进行人格的教育,主张把教育同祖国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教育的目的是使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心,独立的思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对民族、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会思想、会创造的人,这是真的最高境界,是素质教育的完美体现。
语文教学是教师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一个启迪、诱发、提高学生智能水平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在完成语文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从文学作品的感悟中探求真知真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教师必须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感悟作者情怀,感悟人生真谛,从而提炼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
语文教学更多地体现文学思想的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获得显性知识,更要获得隐性哲理,不但要让学生理解文意诗意,更应探求文章诗意下作者的心境; 既要发展观察力、记忆力等一般智力的语文能力,又要发展想象力、思维力等特殊语文智力。 教師应把练知、练能,开启智慧等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抓住语言、文章、文学中的智力因素,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从而使语文智育的功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赏析过程,更是让学生在作品熏陶下内化“向善”的过程
语文教学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分析、欣赏,从而体会并领悟到作品所蕴含的美好意境,并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和价值,而逐步达到人格的完善。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
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看,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又是一种以弘扬人文精神为目的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能按部就班,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必须是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让人文性在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是作者灵与肉、气与血的结合,是作者同社会生活熔铸的情理形神的完美结合,是作者思想心灵的袒露,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也是古圣先贤和现代智者的思想光辉。 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均有深厚的思想内涵,有的描写远古村落的纯朴、田野风光的祥和,有的描写高山大川的雄奇、现代都市的繁华,有的抒发人间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或者刻画人物的高尚品质、人格和崇高的形象,如果我们通过阅读,达到“身临其境”之感,就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所以,语文教学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教学过程中应展开对学科性质的反思,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顺应时代潮流,这样才能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和接班人,从精神培育的特点出发,注重心灵的体味、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确立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具有强烈的事业感和社会责任感,熏陶学生的正义感、荣誉感、友谊感,让学生养成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的品格。 “润物细无声”,教师的教学应如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成为一个“向善之人”,“完美之人”。
三、语文教学过程是美的欣赏过程,更是“崇美”完善自我的过程
审美,是审美主体调动自身感觉器官、思想意识、心理能力和神经功能,对审美对象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意识。 其中,文学审美是读者在想象中进入文学艺术境界中的感受、体验、分享艺术形象的生活,是获得精神娱乐、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的精神活动。 文学是人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学史是人性史,文学审美是人性运动,是情感交流的潜在行为。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充实学生的审美知识,让学生学会鉴赏美、创造美、崇尚美,让自己的理解具有较强的主观审美色彩。我们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跳出语文教育束缚,探索人性之美,自然之美,给学生以新的惊喜,新的期待,让学生遨游在温暖知识的海洋里,产生意象,获得审美艺术的反映,形成审美的素养,建构自由的心灵。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给学生,还有培养学生成为真善美的行为个体,要把真善美的教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成为求真知、做真人、有责任、有担当,有创新,能创新的一代新人。选择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语文教学肩负着净化学生心灵,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关于问题教学的反思》,左晓梅主编,江西教育科研2004.72、《课堂教学心理学》,李蔚、祖晶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