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林下经济模式与效益研究

2018-01-29 06:01邓中美鲁邦群周高峪
绿色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效益模式

邓中美 鲁邦群 周高峪

摘要:指出了林下经济是使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对现有模式的效益进行了调查和对比评价,对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排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的原则、林下经济发展的标准、林下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相关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种归县;林下经济;模式;效益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197-03

1 引言

秭归县是三峡工程所在地,坝上库首第一县,位于湖北省的西(南)部,属长江上游三峡地区西陵峡地段。地跨东经110°18′52″~111°00′04″,北纬30°37′53″~31°11′29″之间,秭归属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中提到的优先重点保护的区域,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经济示范基地和我国“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从2008年开始,秭归县开发林下经济,现已初具规模,现就秭归县林下经济模式与效益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2 秭归县林下经济现状

2.1 林下经济类型

秭归县林下经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工林林下经济类型,一种是天然林林下经济类型。

2.2 林下经济面积

人工林主要是核桃林,面积23万亩,开发面积10万亩,占43.5%。天然林面积200万亩,开发面积5万亩,占2.5%。

2.3 林下经济模式类型

人工林林下经济主要以种植为主,主要模式为林药、林菜、林苗、林粮(豆类)、林油、林草,在开发面积中以林粮(豆类)、林药模式为主。天然林主要模式是林药、林菌、林草、林畜、林禽。在开发面积中以林药、林菌为主。

3 秭归县林下经济的特点

3.1 起步早

该县在2008年借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提倡在退耕还核桃林下发展中药材。每亩补助250元现金。到2015年,核桃林下累计种植中药材17000亩。累计投资250万元。

3.2 节约资源

秭归人多地少,人均不足4分田。林下经济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为依托发展林下经济,对秭归来说,意义特别重大。

3.3 循环经济

林下经济是循环经济,它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且可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

3.4 高效经济

林下经济是一种高效经济,它是以科技为支撑,具有投资少、产出值高,见效快、优质、安全、节省劳动力等特点。

4 秭归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4.1 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可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综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而林下集约化经营又会反过来促进林业生产,进而可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環经济的新路子。

4.2 有利于精准扶贫和脱贫

林下经济投资周期短,高收益,见效快,对精准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见效快,脱贫快。

4.3 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促使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将有效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污染居住环境、影响村容整洁的问题,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还将会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更加重视学习、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经营管理本领,必将产生更多的农民技术员和农民企业家,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5 秭归县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5.1 林药模式

林药模式就是在林下进行中药材种植,该模式能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光照强度低,可种植天麻、茯苓、板蓝根、赤芍、黄芩、白术、知母、三七、薄荷、金银花、桔梗、黄连、半夏、柴胡、党参、天麻、白芷、丹参、天南星、麦冬等。

5.2 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就是在林下种植菌类,该模式能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林下种植双抱菇、鸡腿菇、木耳、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5.3 林禽模式

林禽模式就是在林下养殖禽类,该模式能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孔雀、七彩山鸡、肉鸡、柴鸡、肉鸭等,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60~100只。

5.4 林牧模式

林牧模式就是在林下养殖畜牧,该模式在林下放养或圈养猪、牛、羊、兔等,每亩可分别投放猪10头、牛5头、羊10只、兔30只。

5.5 林粮模式

林粮模式就是在林下种植农作物,该模式以人工林为主,造林5年内,郁闭度50%,种植农作物一般以小豆、胡豆、绿豆、豌豆等小杂粮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五小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5.6 林油模式

林油模式就是在林下种植油料作物,该模式以人工林为主,造林五年内,郁闭度50%,油料作物属浅根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且又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种植作物一般以花生、大豆为主。

5.7 林菜模式

林菜模式就是在林下种蔬菜,该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一般种植大葱、青椒、茄类、油菜、圆白菜等。

5.8 林草模式

林草模式就是在林下种植优质牧草,该模式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可种黑麦草、紫花、首蓿、野谷草、三叶草等。

5.9 林苗模式

林苗模式就是在林下育苗,该模式在郁闭度50%以下的林地育冬青、小叶女贞等绿化苗木。也可行间进行玫瑰、紫穗槐树种育小苗。

6 秭归县林下经济效益分析

6.1 林下经济生态效益

林下经济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第一是保持水土,地表所种植物可截流降下的雨水,根须可固定土壤;第二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由单一物种变为多个物种;第三是增加了生物能量循环,土壤养植物一植物养动物一动物粪便养育土壤的良性循环;第四是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牢固的生态系统。

6.2 林下经济社会效益

林下经济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是脱贫致富的好模式,林下经济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脱贫快,致富快。第二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扩大就业门路。一般1亩林下经济要用工50人左右,可消耗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第三是以短养长,有得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林业收益周期过长的弊端,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实现了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第四是给社会提供丰富多样的林富产品。林下经济有种植和养殖,提供的产品是千姿百态的,对满足市场需求人人们的美好愿望具有重大意义。

6.3 林下经济的经济效益

根据对秭归现有林下经济模式的初步调查,经济效益最好的模式是林药模式,其次是林禽模式,第三位是林牧模式,第四位是林菌模式,第五位是林苗模式,第六位是林油模式,第七位是林菜模式,第八位是林粮模式,第九位是林草模式。

7 秭归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7.1 林下经济发展原则

经过对比,筛选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生产周期合理的林下经济模式,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讲求实效原则进行发展。

7.2 林下经济发展的标准

林下经济发展要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基地化和产业化的“四化”标准。

7.3 林下经济发展的目标

林下经济发展要形成“上中下、短中长”立体经营格局。使有限的空间、阳光、土地得以充分利用。

7.4 林下经济发展为富民工程

以富民为目标,通过政策保障、技术服务和资金扶持,有效地破解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难题,让林农致富,让贫困户脱贫,让脱贫户致富。

参考文献:

[1]张佰顺,林下经济植物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胡友霞,金寨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3 (20).

[3]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等.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2).

[4]王宗星,冯博杰,高智慧,等.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4).

[5]王虎,夏自谦,冯达,等.河北省林下经濟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

[6]刘美丽.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J].林业实用技术,2007(4).

[7]顾晓君,曹黎明,叶正文,等.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效益模式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