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商业的“中国式机会”

2018-01-29 08:15罗振宇
中国经济信息 2018年1期
关键词:机会商业游戏

过去商业世界的主题是和对手竞争。未来商业世界的主题是追赶上用户。

过去,我们提到商业,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竞争”。而现在,你还来不及摆好姿势和竞争对手厮杀,用户就已经变成另一个物種了。过去商业世界的主题是和对手竞争。未来商业世界的主题是追赶上用户。

2017年,关于我们这一代人形形色色的焦虑,得到了各色各样的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讨论,都逐渐聚焦到了以下六个问题上:第一,我们不是强者,还能不能登上舞台?第二,我们刚刚进场,怎么找到新玩法?第三,跟不上变化,会不会被淘汰?第四,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遇到天花板?第五,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第六,中国能否赢得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

2017年,这六个问题,我得到了阶段性的答案,也逐渐看清了我们这代人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我把它称之为——“中国式机会”。

新玩家的舞台

在大者越大、强者恒强的时代,还有没有新玩家的舞台?

今年的一些热门公司,他们都出身在二三线城市。按说,一线城市人口聚集多,信息传播快,示范作用好,为什么这些成功的消费品牌反而诞生在二三线城市呢?所有的答案,都和中国独特的国家禀赋有关。中国最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在二三线城市。它们更能代表典型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种消费品,无论是价格、消费习惯,还是供应链的成熟度,只有在这些城市被检验了,成功了,才有在更大范围内复制的能力。

“如果拉长时间范围看,过去一百年全世界已经有三次消费升级。”按照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可以想见,未来全球的大消费品类,都会有中国品牌的一席之地。

过去四十年,我们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认知,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认为中国是一辆绿皮火车。但是,从2017年发生的桩桩事件来看,中国已经分明是一组动车。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平凡创新时代”。它就像动车组一样,不再依靠一个单一的火车头,而是每一节车厢都提供了驱动力。

“超级用户思维”

那在这些机会里,以前的玩法还管用吗?会有什么新的玩法?

2017年,吴声提出了一个词,叫“超级用户思维”。也就是说,因为新物种越来越多,商业的打法出现了一种从流量思维到超级用户思维的转变。所谓的“超级用户思维”,就是我不仅关心我有多少用户,我更关心我有多少超级用户。

超级用户思维不止是营利模式的变化,它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化的迭代。它还有一句更重要的潜台词:我希望你以我为荣。

我们的中国跟亚马孙热带雨林一样,它有足够的规模,有足够的内部多样性。不管它原来有多少古木参天,也不管它原来有多少野兽成群,都会有新机会出现。而且新机会还有两种,一种是做物种间的新的连接器。另一种,是维持一个独立的小生态。在亚马孙热带雨林里都是不错的活法。

效率更高,分工更细

2017年变化最快的一个地方,就是新零售。它快到了什么程度?快到了没有人明白它究竟是什么。新零售的本质其实很简单,用一切手段全方位无死角地提高效率。

这个世界正在被迅速比特化、数字化。2017年,新零售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过去几年,我们经常会害怕一些大词。我们受到互联网思维、免费、共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概念的冲击,我们一时恍惚,觉得这个世界下一秒就会变得陌生,我们会因此掉队。但是,有两个趋势永远不变:第一,无论产业怎么演化,都是往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演化。所谓的新零售,不过就是让更多的人,以更便宜的价格、更便捷的方式、更好的体验,买到更丰富的商品。这一点,不可逆。第二,分工会越来越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只做专业的事。越专业的人,就越不会被时代抛下。这一点,也不可逆。

拔河游戏的逻辑

思考今天的中国,已经不能局限在中国本身。中国会不会遇到增长的天花板?这个问题必须在全球的框架中才能找到答案。

美国人眼里的博弈,是一场拳击比赛;而中国人正在进行的,是一场拔河游戏。拳击比赛是强者的竞技,是有准入门槛的;而拔河游戏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人人都可以有贡献。

中国正在参与的拔河游戏的逻辑来看,所有国家的人口、产能、资源、资本和技术,都共生在一条供应链上,休戚与共,谁也不能放手。这里面的博弈再也不是你死我活的问题,而是绳子往哪移一点,主导权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问题。

在拔河游戏里,谁能获得主导权呢?人口规模、市场规模、产业规模,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会在全球那么积极地去参与修建基础设施、去维护供应链,为什么积极地倡导“一带一路”的原因。拔河游戏不关心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只关心价值的移动方向。

规模本身就是能力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如何?

过去几十年,中国人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焦虑中——虽然我们的经济在增长,但是我们的各项成本也在上升,产业会不会转移出去?我们的黄金时代会不会就要结束?

在以前时代的创新,创新的基础是技术,技术本身就构成竞争壁垒;但在今天这个时代的创新,创新的基础是观念,观念本身很容易被抄袭,所以它的竞争壁垒就是自己的创新速度,只要我的速度比你快,你就永远只能追赶而没法抄袭。

在制造业领域,谁能把这对矛盾给化解了?当今世界,只有中国能够做到。

这里面既有“命”的成分,也有“运”的成分。所谓“命”,就是中国独有的禀赋,其他国家想学也学不去,那就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所谓“运”,就是中国在特定的时间点上,恰好踩对了节奏。

规模不再只是规模,规模本身就是能力。中国的独特优势是什么?中国是兼具效率和弹性的供应链网络,中国会利用自己的超大规模性优势和兼具效率、弹性的优势,在这个机会窗口里开疆拓土,攻城略地。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不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其中一站,而是最后一站。

中国的枢纽作用

中国能不能营造一个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

中国正在变成全球经济体系的十字路口,是资源、信息、资本在全世界流动的必经之路,是世界的路由器,作为枢纽,我们向原材料产地国家输出资本、制成品、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作为枢纽,我们向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形形色色的工业品和创新落地的机会。

站在西方的角度看,他们通过中国投放秩序。站在欠发达国家的角度看,他们通过中国在分享全球化带来的繁荣。这就是中国的枢纽作用。

这是中国的地缘位置和超大规模性共同决定的,这是全球都希望中国去承担的角色和责任。认清楚这个角色和责任,我们就有能力去营造一个良性的生存环境,就不会和现有的大国发生零和博弈。

(本文截取自“时间的朋友”2017年罗振宇跨年演讲实录,

经《中国经济信息》编辑。)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会商业游戏
给进步一个机会
最后的机会
商业前沿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爆笑游戏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