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摘 要:一个国家文明历史的依托和载体之一即为文物,它是人类社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经济、政治及文化所遗留至今的史书,在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所以文物保护是每个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文物的价值不但属于民族,也是全世界共有的,部分文物一旦被损坏就再无修复的可能性。文物保护任务不仅要依靠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人员,还需加强全社會的文物保护意识,进而延长文物的寿命。本文将重点探讨文物的陈列与保管两方面的保护问题。
关键词:文物保护意识;思想导向;文物陈列与保管
文物保护科学是一门主要研究文物资料蜕变的自然规律以及环境对其蜕变产生的作用,进而从中探索保护措施技术的应用科学。大部分文物的破坏通常发生在陈列或者保管的环节中。为尽早发现文物的破坏以及环境恶化,并及时处理与实施控制手段,应当强化文物陈列与保管过程中的保护意识,并适当普及文物保护的基础知识。它不但研究文物自身,还探究关于文物的陈列与保存环境。因为文物大多都处在陈列与保管这两种状态中,所以其保护也拓展至馆内相关文物的其他专业部门及其人员。譬如保管部与社会教育部的讲解员等,他们是实施文物整体有效保护的第一道防线。保管员与讲解员每天都要出入库房及展厅,无法避免地接触文物,在文物布展及讲解等诸多环节中,他们时刻都在观察和接触文物,因此可以更早地了解文物的蜕变情况及其保存环境发生恶化的现象。
1 由于保护意识缺位造成的文物陈列和保管问题
在陈列与保管文物的时候,因为会受到人为、物质财力或者自然环境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和制约,经常会发生各种问题或意外,进而导致馆内文物保护现状堪忧,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无法及时发现文物本身的蜕变
文物自身常常会随着收藏的年限或年代流逝,而逐渐产生质的蜕变,而这种变化过程却又非常缓慢。在博物馆每天必须与文物打交道的保管员或解说员,只有经过深入细微地观察,才可捕捉到文物微妙的变化规律。而目前馆内的部分文物工作者,缺乏担当和奉献精神,应有的责任心有所欠缺,造成时常悄然发生变化的某些文物难以被觉察到。例如,书画陈列发生掉粉现象,库内保管的画卷产生粘连等意外状况,一般待发现时却为时已晚,这是馆舍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1.2 文物保护的库存保管条件尚未达标
部分基层的博物馆馆舍建设面积有限,馆内收藏的绝大多数文物必须存放于馆内库房里。然而实际上,博物馆的馆建库房面积狭小,且库房中的保存设施陈旧,基本难以符合与满足文物保护的要求和条件。某些场馆甚至随意把文物挤放于库房中,一些区县级博物馆,直接在落满灰尘的地面或桌上裸放文物,且库房墙皮出现潮湿脱落的现象,这种保存环境非常令人揪心。
1.3 文物收藏的陈列展览保管不到位
近几年来,不同地区的馆舍多数有新建、扩建或者翻新,文物展厅的面积有所拓展,另外增加了投入的配套保护设施,有效改善了文物展示的陈列与收藏环境。然而从多家基层博物馆的反馈和监测结果可见,仍然出现了某些问题。譬如怎样掌握与调节馆中的温湿度以及照明等环境因素,使之符合并满足文物展示的陈列与收藏保护条件。尽管工作人员倾尽了各种努力,但实际状况依然不够理想。
1.4 投入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过于滞后
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属于非主流的边缘研究对象,所以较少有专项研究。当前,较大规模的博物馆中已经运用保护文物的高精尖技术,部分基层馆舍由于资金匮乏,尚在应用原始传统的白灰吸潮与脸盆去湿的保护方法。
2 怎样在文物陈列与保管过程中始终贯穿和坚持保护意识的主轴线
现阶段世界各国文物保护任务的指导思想已自觉渗入了预防性保护意识,这种意识的树立和加强可以让文物保护人员及时发现文物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合理的举措加以预防,使问题控制在萌芽阶段,优化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
2.1 文物陈列与保管中的文物保护意识
2.1.1 鉴定与征集文物藏品工作
博物馆开展文物收藏的基本业务项目,应当补充与丰富文物收藏,由于其收集的数量、质量与社会效益会直接作用于业务层面,所以面向文物保护的意识也需要重视文物的收藏、征集和鉴定。文物鉴定是评估或研究文物收藏价值与内涵的工作过程,并对其名称进行分类,由此集中招揽文物鉴定人才,从而达到保护珍贵文物的目的。
2.1.2 进一步加强文物修复保护任务
文物保护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要积极改进传统的工作态度、观念与方式,仓库人员应改善文物设置的意识;反之鉴于经常直接接触文物本身,文物管理员需要全面熟悉文物的纹理、价值与疾病条件下的维护手法,并逐步形成现代化的修复技术。
2.2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
2.2.1 注重文物陈列环境
文物陈列工作要调整好文物展示的环境,定期监测其周边空间的温湿度及照明等因素的改变。从事文物陈列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对于文物知识的熟悉度,细致了解各种文物的陈列环境。应包括布艺、纺织品的保存与清洁手法,以及在自然氧化的状态下部分铜锈可以保护铜器等,以保证各类性质的文物均能陈列在恰当的环境中,延长其文化研究的寿命。
2.2.2 添设大型文物保护设备
对于国家与社会而言,文物的价值和功能不言而喻,因此要切实妥善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我国需要增加文物保护的财政投入与支持,为文物保护机构购置增设一些大型设备,诸如恒温、恒湿的机器设备。并为参观群众提供两种温度类型的设备等,通过科学方法强化对文物的保护。
2.3 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保管
2.3.1 认真观察陈列室的文物
文物保护人员需要细致观察自己管辖区域的文物。首先需要熟知文物特性及其产生蜕变后的特点。其次,保护人员应重视观察文物是否出现了病变问题,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必须立即向上层管理者及时汇报。endprint
2.3.2 控制陈列室的温湿度
文物保管工作人员应当合理控制陈列室的温湿度,并且定期监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十分了解文物陳列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并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保护环节,倘若发现保管的温湿度超过了规定标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报告,并配合调节温湿度。
2.3.3 避免文物虫害扩大
文物保护人员应当充分了解不同文物可能遭受损害的虫类,并熟悉适合其衍生的环境且掌握灭虫办法。在发现虫害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尤其是要重点保护以布料或纸质材质的文物。在消灭害虫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正确使用灭虫剂产品,还可适度调节害虫所在区域的温湿度,以此来抑制虫类的繁殖。
2.3.4 保持文物清洁
文物陈列和保管的清洁程度可以直接影响文物的病变状况和现象。通常而言,害虫可能存在于包装上,同时在搬运文物的环节中也可能会因为工作人员手部不卫生,影响文物保管。这就要求应防止相应的包装存在于陈列室中,同时工作人员也需注重个人卫生,戴好手套,从而减少对文物的损害。
3 结语
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中,文物保护是重要的一环。因此,文物保护人员需要逐步提升自身的文物保护意识,同时还必须采取多种不同的保护措施。在掌握现代化博物馆先进保护技术的前提下,提升自己的文物保护意识,使文物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价值,为我国文明的延续提供强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崔玉洲,吕晓萌.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09):106-107.
[2]韩立伟.浅谈馆藏文物在展览过程中的保护[J].黑龙江史志,2014(19):77.
[3]宋丽萍.论陈列展览过程中馆藏文物的保护[M]//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2005:3.
[4]次仁卓玛.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经营管理者,2017(18):370.
[5]孟波.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北方文学(下旬),2017(04):176.
[6]唐锋.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人才资源开发,2015(12):2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