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建设低度参与困境研究

2018-01-29 18:44谌卉珺潘竹君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社区

谌卉珺+潘竹君

摘要:参与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无锡市Y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发现社区文化建设参与存在认定悖论,社区文化建设者与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成效和参与度的认定截然相反。社区共同体精神缺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居民参与能力不高、政府与社会互信互动有限是社区文化建设低度参与困境的成因。通过重塑社区共同体精神,完善社区文化管理体制,激发居民参与及自组织能力,强化社区民主与信息公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社区文化建设体系,有利于破解低度参与困境。

关键词:社区;社区文化建设;低度参与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12-0154-03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社区文化是社区理论与社区建设的核心要素。社区文化由“物质生活条件、精神风貌、生活规范和社会团体、组织等”共同构成。政府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凭借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和社区基层组织自上而下“形成了各有侧重的权责体系”。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互动性,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渠道,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鲜有回应外部公民需求,社区居民处于被动、受制状态,政治色彩浓重,社区文化建设参与度低,社区自治难以体现。共同治理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背景下,低度参与是社区文化现状的直接体现和主要障碍。

本文以无锡市Y街道为例,以社区文化建设参与为研究观测点,运用问卷和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个案社区文化建设运行与参与状况,探讨社区文化建设低度参与困境及成因,以期寻求破解路径。

二、政府主导下社区文化建设实践

Y街道位于无锡市北部,辖区面积43.72平方公里,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良好;下辖1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和外来流动人口分别为7.4万、6.8万。

Y街道以文化站为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统筹乡镇文化建设,指导、辅导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向上直接受街道办事处管理,受区文化局指导监督;下辖16个社区文化室,18个室内功能活动室,11个站办业余文艺团队。管理规范,建有档案管理制度,設有意见箱及监督电话,每年开展满意度调查;共有8名专职工作人员,均参与过培训或继续教育;工作内容包含文化市场管理、站办活动、数字化服务、文物与非遗保护等,仅综合性社区文化活动每年就有3.4个。

可见,Y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运行、保障、管理、考核均由政府组织统筹,政府具有主导性。文化站是政府社会文化建设的基层单位,也即社区文化建设者,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对象。

三、社区文化建设低度参与的认定悖论

参与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通过调研发现,社区文化建设者与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参与情况认定相悖。

(一)错位的社区文化建设评价分析

1.建设者:满意与不被重视并存。Y街道社区文化建设者们自认活动效果很好、硕果累累,让人满意。站办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度超过90%。同时,他们也认为,上级重视不够,活动的公益性、建设的长期性、成效的抽象性是根由;文档材料质量直接影响文化站的考核成绩导致消耗大量人力的材料有“水分”。

2.居民:不满意与政府重视并存。调查显示,对社区文化活动“满意”、“比较满意”的居民分别为5.2%、28.6%,54.5%、11.7%的居民认为“一般”、“不满意”。大多居民表示对文化站的满意度调查不知情。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重视程度,认为“很重视”、“较重视”和“一般”分别占9.1%、32.5%和37.7%。可见,居民感知的政府重视程度要强于建设者。

(二)矛盾的社区文化低度参与认知

1.建设者:不存在的低度参与。在建设者视角中,社区文化活动参与情况较好,“参与度没问题”。社区文化活动多选择在居民空闲的时间、密集的地点,现场座无虚席,“参与度很高”;文体竞技类活动均有固定的参与者,如站办特色团队,“参与度也有保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主要受上级指示,只考虑活动是否顺利开展而非参与度问题,不需要对居民进行动员;在活动目标和结果考核中,参与度与活动好坏评价没有关联,上级的好评和奖励就是效果好。

2.居民:感知到的低度参与。在居民视角中,社区文化活动参与情况较差。认为参与度“很高”的仅占2.6%,近一半居民认为参与度低;关于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关注程度,表示“经常”、“有时”、“偶尔”、“从不”的居民分别占7.8%、37.7%、33.8%、20.8%;关于居民实际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方面,居民认为自己“积极参加”、“较少参加”和“不参加”的分别占5.2%、48.1%和46.8%。设施利用方面,认为利用率“较高”的仅占两成。

(三)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的“主动”与“被动”

社区文化建设参与意指自愿自发的主动式参与。作为参与者的社区居民自认为社区文化建设参与意愿和行动较低,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实际陷于“低度参与”困境。

当科层制、项目制和绩效管理与现有资源条件远不足以承受、满足多样复杂的文化需求的现实碰撞在一起,社区文化建设者与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参与情况的认定随即相悖,被认为“不存在的”低度参与由社区居民认定为“存在”。一方面,居民更专注自身参与实际和文化权利的实现,以此作为评判社区文化活动优劣的标准,并不在意街道文化建设荣誉。漠视居民实际文化需求和客观参与条件,社区文化活动吸引力不足导致居民主动参与不足。另一方面,文化活动组织模式限定了参与对象和信息通道,居民被动接受信息、参与活动,加深了低度参与的自我评价。

三、社区文化建设低度参与困境成因分析

社区文化建设成效认定悖论显示了社区文化建设者和对象对社区文化建设评判标准的不同选择,反映了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低度参与困境。endprint

(一)社区文化内涵模糊,需求分散

社区内核表现为共同的文化意识、凝聚力、认同感。社会转型下,熟人格局被打破,社会资本存量不足,社区碎片化,共同体精神缺失,社区文化认同感不足。社区文化建设停留在物质、形式层面,抽离了对社区文化主体居民层面的需求考察和满足,看似繁荣热闹,实际居民不明就里、社区精神笼统泛化。对社区文化内涵的模糊理解,使得社区文化建设者难以精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居民参与主动性随之不高。

(二)社区文化建设“一厢情愿”,能力不足

政府主导下的社区文化服务供给和资源流动均是单向度的,如社区文化活动各个环节均产生于政府。如此反复后,建设者“一厢情愿”地认为,体制内生成的社区文化目标、项目就是居民的实际需求,固化的参加者可代表全体居民,无感导致无视和创新上的无为。同时,虽投入加大,但较需求仍是不足,影響了活动数量和质量。此外,社区文化工作队伍能力有限也影响了社区文化建设成效,如Y街道平均每个工作人员需服务的居民近2万人,仅有2人达本科文化水平。

(三)社区居民依赖惯性强,自组织能力差

政府的主导保证了社区文化建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也恶化了社会内生力量成长发育的环境,养成了居民对政府的依懒性和社区文化建设参与惰性,社区居民对其参与身份缺乏自知和认同,参与意愿和能力远低于需求,认定政府才是社区文化建设主体。调查显示,由政府、社区主办的活动占64.9%,对于社区文化建设责任,居民认为“政府”、“企业”和“居民自身”应更多承担责任的分别占75.3%、6.5%和18.2%。

(四)“政府-社会”互动缺失,渠道不畅

政府通过项目式和运动式的建设与动员模式自上而下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使得政府与居民互动缺失、互信不足。调查中,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缺少信息途径”、“举办方缺少动员”,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多基于想象,有限的互动和信息不对称影响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政府包揽的做法体现了对社区自治的不信任;监督及反馈机制失灵,居民认为沟通、反馈、互动并不能改变现状;绩效评价依赖内部生成的数据材料,影响政府公信力,降低了居民的参与意愿和社区认同感。

四、社区文化建设低度参与困境破解路径

(一)提炼社区共同体精神,创新社区文化

梳理社区发展历程和构成,扎根社区实际,明晰居民文化需求,厘清社区文化内涵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转变政府单一主导模式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建设社区文化模式,通过征集主题、活动,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强化主动参与,创新社区文化建设模式,以建设行动寻求塑造共同体精神,提高社区凝聚力和社区文化建设认同感。

(二)完善社区文化管理体制,提升文化服务能力

一是以居民文化需求为导向重构社区文化建设体系,实现精准建设。二是充分发挥政府社区资源建设能力,加大资源投入;建立专兼结合的社区文化建设队伍,加大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文化建设素养,吸收引进优秀人才,提高福利待遇水平,打造社区志愿者队伍。三是明确政府与社区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权责分工,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清晰、可行的制度框架。四是与社会各方建立“伙伴”关系,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共享共赢的社区文化建设新体系。

(三)提高居民参与能力,激发社区自组织活力

一是加强社区公民教育,增强居民参与意识和社区责任感;将社区公共事务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增强居民自治信心和能力。二是授权赋能,整合培育社区文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带动社区自组织活动。三是将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建立文化基金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创新文化服务产品,最大化社区文化建设资源。

(四)强化社区民主与信息公开,增进社区信任

促进政府·社会互信,推动“权威·依附·遵从”为特点的政社关系转变为“竞争·管理·协作”。一是完善社区文化建设运行和协调机制,增加居民沟通反馈渠道,加强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二是完善社区公共事务信息公开制,利用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信息,利用监督电话、门户网站、第三方调查等及时接收反馈。三是构建以居民体验及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社区文化建设考核标准,增进社区信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区
Battle for Bohemia
影像社区
社区团购大战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镇江万科社区获“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荣誉称号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