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
共享经济于公众已并不陌生,相较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与每个人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这一民生事业是否也可以共享呢?
今年2月,中国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微医集团正式落地云南。
目前,微医已以国内医疗发达地区三甲医院、云南省三甲医院为核心,辐射云南各区县,偏远地区的互联网医疗协作平台正在逐步建立并投入运营。尤其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当下,这一新型互联网医疗模式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连接全国医院、医生和患者,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優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效率,也成了一种新型的“共享医疗”形态。
远程会诊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今年4月12日深夜23:25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部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一位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人民医院转诊的病人打破了深夜的宁静。早已做好准备的消化内科当班医护人员立即安排病人到消化内科NICU,开展系列检查、治疗,一切忙中有序。
患者48岁,傈僳族,是首位通过微医在云南落地的云南互联网医疗昆华协作医院实现远程问诊、线上线下转诊的病人。患者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延续至肝脏门静脉,80kg的壮汉一个半月消瘦到42kg。
微医集团云南区总负责人布利基介绍,“患者只会说本族语言,陪同患者就诊的两名家人只有一个人听得懂少许普通话,三人都不会写字,出县就诊几乎不可能。”发起三方会诊请求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宋正己主任、肝胆外科王峻峰主任医师参与了会诊,并给出会诊建议,须及时转诊。患者转诊请求通过微医医事服务中心对接,预留床位,为患者入院做好充分准备。
互联网医院不但拉近了怒江福贡县与昆明的距离,也使省级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让偏远贫困地区患者借互联网之利得到优质医疗服务。
从今年2月开始至今,微医在云南累计服务患者20000余人(不包括挂号类基础业务),患者评价良好。
微医集团调研数据显示,只有8%的患者会首诊选择社区医院,53%的患者就医首选知名公立医院,43%的患者首诊时会直接选择特需门诊或专家号。资源供需匹配的不平衡、分级诊疗面临的诸多现实困境促成了微医“互联网+医疗”道路的探索。
“让贫困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最优的医疗资源,可以说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布利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加入微医,承接集团战略布局要求,打通云南各级医疗单位的数据交互,对于在医疗行业从业15年的布利基来说,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使命。“我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我能深切体会到基层医疗条件薄弱,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给家庭带来的困扰。即便在最落后、边远的地区的百姓也能及时得到有效医治是我所希望看到的局面。”布利基话语间透露着对这份事业的笃定与干劲儿。
截至2017年6月,微医已经与全国30个省份、2400多家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目前,微医已与全国24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也就是说,通过使用该系统,用户可“共享”到29万名重点医院医生资源,7300组专家团队提供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精准扶贫 普惠云南千万家庭
去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的《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要求,贯彻落实网络扶贫行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云南医疗环境欠发达,某些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往往“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互联网医疗在国家大力推进医联体、分级诊疗制度之下应运而生”,布利基说,“我们希望的是通过微医整合的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主动、连续式的医疗服务,完成包括电子处方单、网上药品下单配送、为患者的双向转诊、享受省级甚至国内知名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提供便利。”
目前微医与云南多个区县围绕互联网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等方面的合作正在展开,并将在多地实施系统性健康扶贫。通过乡镇与区县、区县与州市、州市与省级、省级与全国重点专科医院的数据互通互联,百姓不仅可获得县人民医院提供的预约挂号、在线复诊、双方转诊、电子处方、慢病管理等服务,还可享受来自全国大专家的远程会诊服务,真正实现“在家门口看好病”的梦想。
布利基提到,中国过去改革开放三、四十年时间,在专科、亚专科,甚至专病专家的突飞猛进中,却忽略了对人的健康到疾病,从小病到大病过程的一个基础诊疗。如今,我国确诊的慢病患者已超过2.6亿,实施全程健康管理是防控的关键。面对广大人民对提高慢病管理和健康素养的迫切需求,在基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新形势下保障和维护居民健康的重要途径。
为此,去年6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建设、微医承建运营的“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是全国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平台、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协作平台、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共享平台和卫生主管部门的业务管理平台。布利基说道,“在不远的将来,依托该平台,云南身处偏远地区的百姓同样可以接受家庭医生团队的同质化服务,远程对接适宜的专科医疗机构,从而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家庭医生的愿景。”
进军医学人工智能 基层医生也能成“超级医生”
通过互联网挂号、在线问诊,抑或是通过互联网医院将资源下放到基层,让知名专家、团队及大医院从常规问诊中解放出来,都是秉承“用互联网连接人与人,以减少繁琐就诊流程,在家附近就能找到好医生”的理念。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就诊的效率呢?
今年3月,微医出资1亿元人民币,与浙江大学共同成立“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领衔成立专家委员会,中心将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构建全国首个开放式医学人工智能平台,重点研究在临床大数据、影像学和基因组学上的医学人工智能共性关键技术。
微医集团创始人兼CEO廖杰远曾说道,“医学人工智能已经到了‘干柴点火的时候。”人工智能将无数人的智慧凝聚成一个机器的大脑,通过机器的大脑能够替代繁杂的人工工作,成为每个医生的助手,让每个中国的医生都成为超级医生。微医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AI)技术,高效整合医疗资源,积极向医药、保险等领域延伸业务,完成了医、药、险产业链闭环布局,为亿万用户提供了预约挂号、在线咨询、慢病管理、远程会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全科诊疗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健康医疗服务。
布利基介绍,依托多年沉积下的基础数据处理能力,病历的电子化应用日益普及,微医在云南国融智创人工智能产业园内成立的“微医集团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实验室”,也将开启医学人工智能的多项探索、实验。对于医学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布利基认为,将来或许每个基层医生都配有一个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助手,这样一来,哪怕是乡镇卫生院的基层医生都会成为“超级医生”。
基层的治疗水平提升之后,自然能将患者留在当地,这无疑也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