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印泽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足外科,北京 100029)
各种前足畸形手术,由于足趾、趾甲、趾蹼的存在,术前皮肤消毒与平面皮肤消毒相比显得相对困难。消毒者一方面要克服足趾形状的影响,做到消毒不留死角;另一方面,由于前足各部位细菌数量不等,消毒者应当寻找一个最佳顺序来进行消毒。对足部细菌分布特点有大致了解,是指导足部手术术前消毒的理论基础。我院手足外科自2010年开始对足部细菌的分布开始研究考察,得到了一些临床数据,并开始尝试用各种中药水煎液术前清洗足部,代替传统化学制剂稀碘伏足浴,初步统计感染率均在1%以下。此次2014年10月起,我们用足部取样细菌培养的方法来了解足部细菌分布特点,尝试逐步改进足部手术的消毒环节,以最大限度降低术后感染率,并选用中药五倍子做为试验用药,现做一小结。
1.1.1 样本来源
样本均来自2014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足外科住院拟行前足手术的患者32例(64足)。
1.1.2 纳入标准
①足部目视清洁无污染;②纳入者愿意无偿配合取样。
1.1.3 排除标准
①明显足癣、严重汗脚等可视足部污染;②一年内有过足部的感染。
共纳入并完成取样志愿者32人,64足。
实验用药为五倍子50 g,煎药室前一天煎药机煎出1500 mL,与口服中药制备相同。每人一剂,不重复使用。此中药制剂备进一步实验用。
每只脚取三点分别位于足背、第一趾蹼、足底并记做A、B、C。取样面积为1 cm2。取样工具为一次性转运试子。取样方式为均匀涂擦一遍。
2.2.1 盲法设计及取样
取样操作者不参与课题设计,对实验目的及样本处理程序均不知晓,经操作培训后,所有取样均由此一人完成。取样者不再参与课题其他工作。编码者将取样部位预设为A、B、C,将顺序设为01~64,每个取样由此二者共同构成,如B06样。中药水煎液38℃~40℃泡洗15 min~20 min,再次按上述方法取样,数字编码如b06样。
2.2.2 样本统计
在随机数字表中按顺序对应随机数字,随机数字大小排列后对应数字编码001~384,如066号。编码人员将上述编码对应、留底,如B06--***(随机数字)--066。试验后直接交给统计者。检验科培养人员单看到样本数字编码,如066号。试验后直接交给统计者。统计者直接从编码者和培养人员手中拿到数据。
2.3.1 培养方法
将转运试子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 mL,混合均匀后,取出10 ul,植入营养琼脂培养基,在35℃恒温条件下培养24小时。
2.3.2 观察指标
检验科取培养后的培养皿菌落计数。
需要统计的资料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采用Kruskoiwallis检验。检验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完成取样、培养共计64足,足背、趾蹼、足底取样各64例,完成培养后计算菌落数目,按计量数据统计。见表1。
表1 三部位细菌培养后情况(n,%)
A、B、C三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P<0.05),表示足背、趾蹼、足底三部位在细菌数目方面有明显差异,趾蹼处细菌分布最多,足背细菌分布最少,足底细菌量介于二者之间。见表2。
表2 中药清洗后检验统计量(n)
足部是行走的着地点,由于鞋袜等原因,使其经常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皮肤的代谢容易给细菌的繁殖创造出有利条件,因此足部的寄生菌群较多,创伤或手术之后,感染率较高。足部的手术是治疗足踝外科疾病的常用手段,大量先天、后天畸形,以及骨折、软组织损伤等疾病需要手术来解决。降低足部手术后的感染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对足部尤其是前足的细菌种类及分布特点有大致了解。
一般地,在趾甲、趾缝无明显污垢、感染等前提下,可以认为足部尤其是前足部的细菌分布是不平衡的。趾背最少,足底较多,趾蹼包括趾缝位置最多。
无感染大块皮肤的术前消毒方法,常规是碘酒、酒精消毒,顺序是从一侧到另一侧,或以术区为中心向外扩展。足部消毒顺序不能盲目地全部从足远端向踝部,而应当由足背、足底、趾蹼的顺序进行,如果消毒范围包括小腿,则应当首先从小腿开始。这样一来,消毒前肢体的悬吊姿势应当相应调整,避免消毒液逆流。
针对足部的生理特点,很早就有学者提出,应当在足踝部手术前3天或更长时间每日进行足部清洗,以尽可能清除皮肤表面及隐藏在皮脂腺、汗腺和毛孔中的细菌,但尚没有人做过系统的研究。
中药的抑菌作用,以往研究的很多,一般选用黄连、黄芩、黄柏、乌梅、鱼腥草、连翘、大黄、射干、花椒、紫花地丁、大青叶、秦皮、青蒿、蒲公英等的一味或几味作为外用中药制剂,大多集中在对耐药菌的抑制方面,尚少有在预防术后感染方面的研究。
本次试验,选用五倍子煎出液术前一天泡洗足部,第二天术前做培养,结果菌落数几乎没有,我们认为五倍子煎出液泡洗足部可有效长时间抑制足部细菌生长,对术前消毒创造了良好条件,故提出将足部的中药清洗作为足部术前准备一项内容。
[1] 王正义,主编.足踝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王学谦,张铁良,主编.实用骨科手术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何 明,张永跟.中药抑菌作用研究现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7,14(6):44-45.
[4] 王育红,李风学,张志清,等.24种中药水煎剂与免煎颗粒剂对临床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J].江苏中医药,2006,27(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