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盛
(广西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外一科,广西 北海 536100)
踝关节骨折为骨科常见病,常见疼痛等症状[1]。患者常选择保守,即行手法复位,用石膏外固定。早期治疗对踝关节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故应尽早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必要者需进行手术治疗[2]。切开复位内固定为当前踝关节骨折常用术式,是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的术式,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日益受到重视,医务工作者广泛认可了其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有效性[3]。但是,该技术还需面对不少挑战,需要在临床应用中加强探索、总结[4]。本研究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希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纳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根据踝关节骨折诊断标准,均诊断为踝关节骨折;②患者已获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排除孕妇、年纪大且体质柔弱不适宜进行手术的患者;②排除感染性患者,如关节炎症等;③排除踝关节不稳定、易滑脱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各65例;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26~65岁,平均(42.3±4.5)岁;观察组男31例、女34例,年龄28~66岁,平均(41.5±4.3)岁。两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
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用石膏外固定,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用石膏外固定。嘱咐患者平卧,进行牵引,对移位的内踝进行纠正,把内踝用拇指顶住,避免再次移位。如果脱位炎症,要给予距骨推挤,进而对外踝正服,避免外踝向后移动,医师双手合抱,纠正胫腓处。借助U状的石膏,把复位后的踝关节固定好。前2天尽量卧床休息,能下地行走时,开始扶物行走锻炼,30天后进行负重训练,
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嘱咐患者平卧,局麻,对患者骨折的地方进行消毒、清创。依情况进行适宜固定。固定顺序为:先后踝、、次外踝、再内踝。X光透视协助固定,确保精确复位。术后2天卧床休息,进行抗菌药物滴注,纠正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补充能量,监控、维持内环境平衡等。手术后14天下地行走,术后30天负重训练,痊愈后取出固定物[5]。
1.3.1 总有效率统计
①显效:功能恢复、症状消失;②有效:症状好转、疼痛轻微,活动稍受限,但不影响生活;③无效:症状未见好转。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对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1.3.3 VAS评分
依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无痛得0分,轻度得1~3分,中度得4~6分,重度得7~10分,
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n(%)]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组内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治疗后,对总有效率进行统计,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n(%)]
对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相关指标比较
入院时与术后24 h,术后3天,术后30天,对VAS评分进行比较,术后24 h,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VAS评分比较(±s,分)
表3 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24 h 术后3天 术后30天对照组 65 8.79±0.76 2.39±0.67 1.92±0.78 1.33±0.64观察组 65 8.74±0.75 1.75±0.92* 1.44±0.76* 0.85±0.62*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踝关节骨折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较大伤害。基于手术的治疗护理是缓解关节功能障碍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的并发症、关节功能障碍广泛存在于患者中。踝关节由距骨、腓胫骨、韧带等组成。如果人体处于直立的状态,踝关节需要沉重,如果人体跑步,踝关节需要发挥协调功能。倘若踝关节骨折,机体没办法做腿部活动[7]。骨折之后没有及时治疗的话,踝关节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甚至导致外伤性关节炎,发生并发症,如关节痛、活动限制。患者需要加强对踝关节骨折的了解、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加强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8]。医护人员需要明确自己在治疗干预中的作用、及时更新护理知识、改变护理观念、熟练护理操作、完善个性化护理方案、适应治疗、康复锻炼的要求。
术后能下床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通过合理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自身的体质,改善关节活动功能。精神状态不佳时,尽可能减少运动,避免活动后发生摔倒等意外。进食后休息30 min再进行适当运动,在其家属的陪护下,指导患者在指定的区域适量运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安全。运动干预后患者病情、生活习惯改善、依从性、满意度提高,有益康复。
术后疼痛带给患者带来感觉上的痛苦、情绪上的压抑,影响其身心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近年来,术后疼痛发生率越来越高,需要对疼痛进行VAS评估[9],缓解疼痛。如何对疼痛进行评估、治疗、护理干预,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手术镇痛治疗,应充分考虑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特殊性。时刻对手术部位进行观察,注意是否有红肿、硬结等情况出现,注意防止出现浓重、炎症。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准确,无误服、漏服情况发生。时刻注意询问患者的主诉,对于其不适的情况要立即进行处理。患者的疼痛程度是动态变化的,通过对其进行药物剂量调整,控制疼痛症状。
踝关节骨折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保守方法,采用石膏外固定,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无手术创伤,其缺点是固定效果较差。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对手法复位用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组方法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23% VS 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46.1±3.4 VS 55.3±3.9 d)、住院时间(7.6±3.5 VS 18.6±4.7 d)、并发症发生率(4.61%VS 15.38%)等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与术后24 h,术后3天,术后30天,对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故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好,愈合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1] 赵丽云,奚雪梅.图谱法康复锻炼对踝关节骨折后疼痛及肢体肿胀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32):4019-4021.
[2] 曹建刚,张传开.手法整复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7,21(04):296-300.
[3] 李 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应用与效果评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2):38-40.
[4] 冯文生.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7,6(11):828-832.
[5] 陶 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疗效及SF-36评分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6):92-94.
[6] 王天翀,卫小春.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35-37.
[7] 王云霞,蔡天燕,冉春风.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17):3416-3419.
[8] 肖人洪,于勇华.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J].双足与保健,2017,26(19):155+157.
[9] 刘明娟,姚 明,黄 兵,等.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和视觉模拟量表用于术后疼痛评估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948-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