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生萍,陈多娜,张晓娟
(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1600)
急诊危重患者往往病情发展迅速,情况紧急,随时都有可能面临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若不能够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便很有可能贻误对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就必须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创建出新的急救护理模式。本文将探讨对急诊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采取全程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危重患者124例,将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2例。观察组男37例,女25例;年龄22~73岁,平均(53.6±8.4)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20例,脑血管疾病16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创伤10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22~75岁,平均(54.2±8.3)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21例,脑血管疾病15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创伤9例,其他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有关常规性性统计资料,均未体现出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抢救程序,依据常规急诊流程对患者开展急救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患者入院后采取全程护理模式。①加强与120急救中心的电话通讯联系。实时了解急救车辆的动态信息与患者的病症程度,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②快速准确分诊。安排工作经验丰富护师负责急诊分诊,分诊护士在收到信息后,需及时做好抢救床、滑板、氧气及人工推车等准备工作,在患者入院后尽可能充分搜集相关资料。③采取及时有效急救措施。协助主治医师做好相关辅助配合工作,确保急救措施准确、顺利完成;确保患者呼吸畅通,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病情变化。④做好各项陪同检查及住院协调工作,告知有关病区提前做好准备,陪同患者转运。⑤同科室医护人员交接。将患者送往相关病区后,需做好对患者病情及有关抢救药品及导管标志交接工作,确认无误后在交接单上签字。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以x2进行组间对比验证,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抢救成功患者60例,抢救成功率96.77%(60/62);对照组抢救成功患者54例,抢救成功率87.10%(54/62)。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明显差异(x2=3.916,P<0.05)。,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6.77%(观察组),与82.26%(对照组),对比其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6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症状往往十分复杂,且随时有急剧恶化的可能性,因此临床抢救工作必须做到快速、精准、有效,为患者争取到尽可能多的抢救时间[2]。在本次研究中就采取了全程护理模式,其中主要就包括了加强与120急救中心的电话通讯联系、快速准确分诊、采取及时有效急救措施、做好各项陪同检查及住院协调工作、同科室医护人员交接确认等内容。通过实施全程护理模式后,对患者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均有明显提升,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急诊危重患者开展抢救治疗时,可采取全程护理抢救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1] 庆萍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4,32(18):2357-2358,2359.
[2] 陈 敏.关于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应用效果分析研究[J].医学信息,2015,11(39):36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