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乳腺增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内分泌疾病,此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尚无任何明确的定论,但在妇科乳腺疾病中,该病的发生率是最高的,且有调查机构发现,每年新增乳腺增生的患者仍然在持续增加,大约有50%以上的女性均存在该类病症,且存在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认为雌激素水平的增高与身体内代谢紊乱与该病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1]。本次研究中,我们给予乳腺增生患者口服中药进行治疗,同时辅以护理干预,发现能有效减少其疼痛症状及增生肿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本次所研究的乳腺增生患者均选自2016年2月至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该类患者,共计11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对其进行了磁共振以及X线等检查,均符合相关中医临床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乳腺增生。将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常规治疗护理组)对照组和(口服中药配合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均为57例。对照组年龄分布为23~51岁,平均(34.2±5.8)岁,经检查结果发现肿块直径2~7 cm,平均(4.5±0.3)cm,单侧及双侧的肿块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0例、37例。观察组年龄分布为25~52岁,平均(35.1±6.1)岁,经检查结果发现肿块直径2~7 cm,平均(4.5±0.3)cm,单侧及双侧的肿块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35例。本次研究的内容及其结果,在所有患者知情下进行,且签订了相关文件,均排除存在神经性疾病及其他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对其肿块的直径以及单双侧发病等资料比较结果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苯氨酸等激素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对存在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给予一定止痛药物处理,同时辅以相应的按时服用药物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中药,具体药方为:香附4~7 g、路路通10~12 g、黄芩8~11 g、柴胡12~15 g、丝瓜络20~25 g、枳壳10~15 g、夏枯草12~15 g等药物,每日服用1剂,分两次服用。对于存在疼痛严重的患者,给予外服中药,药方为:红花5~7 g、香附4~7 g、没药8~10 g、柴胡7~9 g、川芎11~13 g、鸡血藤8~10 g、橘核10~12 g等药物,包裹如无菌纱布内,蒸干后打磨成粉,敷于乳房疼痛部位30~40 min,每日1次。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具体为:由于乳房胀痛会使患者心情烦躁,一些严重的甚至触碰既疼,会出现心情烦躁等不良情绪,一些年龄较大的的绝经妇女,会出现乳房萎缩,护理人员要将其特点及注意要点告知患者,告知其不良心态还会使其内分泌紊乱,不利于疾病治疗,还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同时告知其正确的生活饮食方法。
对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乳房肿块大小、疼痛程度以及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疗效判定根据先关中医诊断标准以及X线检查等结果做为评判标准,痊愈:X线及磁共振结果显示,肿块完全消失,且不存在疼痛等其他症状,3个月及以上未复发;显效:X线及磁共振结果显示,肿块消失大小与治疗前相比直径减少50~99%,且疼痛及其他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X线及磁共振结果显示,肿块消失大小与治疗前相比直径减少30~49%,且疼痛及其其他症状仍存在但有所改善;无效:X线及磁共振结果显示,肿块消失大小与治疗前相比直径减少29%以下,仍存在疼痛等临床症状。以痊愈+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
治疗前乳房肿块大小以及疼痛程度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房肿块大小、疼痛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0.51±0.23、0.68±0.19、91.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4±0.31、1.76±0.25、71.92%),组间比有差异(P<0.05)。
女性体内内分泌紊乱的发生与乳腺增生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患者会表现为疼痛以及乳头溢液等临床症状。有调查发现,压力较大,脾气不好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从而继发患上该病[2]。本文采用口服中药治疗,给予路路通等药物,起到散结化瘀的作用,同时辅以相应的护理,调节患者心态,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内分泌紊乱的状态。
综上所述,给予乳腺增生患者口服中药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疼痛及肿块的大小,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 李 洁.中医药三联疗法联合系统护理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评价[J].安徽医药,2013,17(9):1623-1625.
[2] 王新苏.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复检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