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莺瑛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五官科,江苏 海门 226100)
突发性耳聋是临床常见耳科疾病,其与迷路窗膜破裂、迷路水肿与病毒感染有关[1]。该疾病患者常伴有耳鸣、眩晕及呕吐等症状,听力受损,增加患者心理负担的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对我院就诊的该类疾病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排除患有耳科器质性病变或先天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n=31)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31)。其中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44.58±5.52)岁,单侧耳聋20例,双侧耳聋11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45.11±5.63)岁,单侧耳聋21例,双侧耳聋1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耐心安抚患者,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调整,释放压力,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解答患者问题;3、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室内空气流通;4、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清淡,指导患者以低盐、低脂食材为主,不食用刺激性食物,不吸烟、不饮酒、多吃纤维丰富的食物,告知患者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药物和高压氧治疗教育:向患者说明药物治疗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各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使患者了解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增加患者治疗信心;6、理疗、按摩等护理:教会患者及家属穴位按摩,有利于缩短疾病的康复时间。
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已达到健康标准判定为痊愈;0.25~4kHz各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判定为显效;0.25~4kHz各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判定为有效;治疗前后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判定为无效。
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痊愈:观察组16例(51.61%),对照组11例(35.48%);显效:观察组10例(32.26%),对照组7例(22.58%);有效:观察组3例(9.68%),对照组6例(19.35%);无效:观察组2例(6.45%),对照组7例(22.58%)。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29/3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42%(24/31)比较,显著升高(P<0.05)。
护理前观察组SAS评分[(58.56±8.82)分]和SDS评分[(60.02±7.78)分]与对照组SAS评分[(57.99±8.05)分]和SDS评分[(59.26±7.7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43.97±5.05)分]和SDS评分[(47.16±2.2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AS评分[(51.10±4.97)分]和SDS评分[(56.39±2.62)分](P<0.05)。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临床症状。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与病毒性感染、过度疲劳、睡眠质量不佳、情绪波动大等原因有关[4]。突然的听力受损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报道显示,抑郁情绪会明显增加突发性耳聋疾病的严重程度[5]。综合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患者心态,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29/3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42%(24/31)比较,显著升高(P<0.05)。表明综合性护理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提示综合性护理在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方面有积极作用。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可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