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辉,张欣鹏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我国高等院校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培养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优质人才。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形势下,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校企合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目前很多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成功办学的有效方法之一。长期实践探索证明,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模式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和实际情况,从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容等几方面进行努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发展情况很不平衡,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处于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保守的教育理念 为了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培养实践型应用人才,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理念相继被提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被传统教育所束缚。譬如在实践性课程方面,验证理论知识仍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给予学生深入探索思考的时间较少。另外在教育理念上,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要教育方向,但在目前大部分的高等院校还是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以实践辅之,来进行教学任务。而实践教学不仅仅是深化理论知识记忆的载体,还是探索新思维深入思考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滞后的校企合作教育 校企合作办学在范围和程度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有意愿与学校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数量稀少,且远远无法满足不同专业不同意愿学生的实践需求。大多数的合作仅仅停留于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实习,而学校给予企业人才招聘的优先权,因此校企合作关系过于单薄。由于双方合作关系松散,企业无法提高积极性,学校自身创新创业能力薄弱,自然无法加强合作关系、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校企合作应建立在合作双方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真真切切得到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让企业受惠,为以后的人才招聘做良好的铺垫。
(一)美国CBE模式 以能力为基本教学方向,充分体现出美国人才培养“宽专多能”的教学目标。美国合作教育模式旨在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习有机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互配合。学生每年必须将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专业对口的企业实训,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实践能力获得飞跃般的提升。学校会单独设立专门联络机构,方便学生与企业之间交流合作,也将校企合作正规化、秩序化。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可以设立相关的联络机构,专门负责企业和学校的联络工作,并且根据学生的专业以及自身意愿和企业的需求制定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人才培养。为了使校企合作事宜趋于规范化、合同化,双方签订平等合同,各自自觉承担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为了加强联系沟通,在实习期间带队老师全程陪同学生,负责指导实习情况,监督学生纪律;企业派骨干员工帮助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确保安全操作、维持相应的纪律,还要给学校如实反馈学生的实习情况。在非实践期间,双方联系交流仍不能松懈,学校可以定期派专业老师到企业基层中去,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得到真实的人才需求信息。
通过学习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整合优质资源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要满足全部学生的发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采取“点对点”的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个人的发展意愿来培养定向人才,实现学生自身接受高等教育的预设目标,让更多的学生符合社会的人才需要。
(二)英国工读交替模式 这是英国较为典型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在学校(理论学习)——企业(工作实践)——学校(理论学习)间进行工读交替,以实践验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英国的奖励机制完备,为了企业的人才招聘,英国政府出台了不同层次的激励政策。
借鉴英国的“工学交替”可以帮助院校不断强化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先在学校接受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然后在企业工作实践中,以职工身份参加相关岗位工作并有一定的劳动酬金,将理论知识的应用放在工作实践中,再回归学校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学习,同时巩固实践所学,这样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探索理论。建议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创新校企合作研究分会,在法律的保障下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化,将双方的利益与责任明确化。
综观美国、英国的高等教育,企业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开展多层次的实习实训,能够真正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校和产业界共享资源,互利共赢,全面提升人才教育培养质量。借鉴国外的经验从走出产教融合的认识误区,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容等几方面进行努力,来达到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目的。
(一)3+0.5+0.5 模式 本科前三年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为实践实习打好理论基础,大四半年进入企业,动手实践发现问题,回到学校,进行基于问题导向的自我学习。为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以双方受益为突破口,坚持“优质资源、双方受益”的原则,企业依靠学校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对员工进行多形式的培训,解决技能型人才需求,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实习机会和教师挂职训练,培养优质人才并且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学生在具有一定理论基础时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当中。在遵循互惠互利、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创新多样灵活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科技研发合作、教学合作、咨询服务、共建实体;从主体数量上可以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合作;从合作程度上可分为紧密型合作与疏松型合作。从上述多样的合作模式当中,校企双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确立最合适的方式。借鉴英美的主要合作模式,譬如科学园区、企业孵化器、咨询服务等已经被大量引入中国。“点对点”的模式可能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根据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自身发展意愿,培养专业人才,解决了企业人才需求的问题,也减少了就业压力。政府应从资金上给予支持,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具体完善法律政策,设立相关机构,满足双方充足的交流机会,这样,校企合作才能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三)共同研发项目模式 企业以外包的形式向高校提供一些研发项目,由教师带领高年级学生完成项目研发,不拘泥于企业实习、培训当中,而是更深层次的合作交流,深化合作内容。双方共建产业,共同投资,最后利益共享。企业可以以设备、资金入股,高校以资金、技术入股,双方各占比例,双方要明确产权,以现代企业的方式进行科学管理。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而且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互利双赢。
(一)自我学习能力 强调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获取能够胜任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而不能从“重理论、轻实践”变成“重实践、轻理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在本科三年的理论知识指导下,以实践辅之,发现问题,再回到学校,基于问题导向的自我学习,在反复思考与反思的学习过程中,提升逻辑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二)动手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相对认知能力而言的,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多种形式的建立,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灵活转换,由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扩充理论。在开展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动手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平时系统化的动手实践能力,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培养自己的实践技能,发展为实践技能人才。在科学研究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理论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学校设置充分的实践环节课程,让学生安心完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良好的感受实践带来的乐趣,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课余实践机会多了,创新思维的迸发指导实践进行创新创业。在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在理论研究后,对现实中的创新创业案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剖析,深入企业内部,对企业工作岗位进行深入调研,详细了解各岗位的技能与标准,逐步提炼与分析,抽象出指导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参加实践活动后提高素养有了创新创业意识后,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为自己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材料。通过尝试不同的实践活动,最终确立创新创业实践的方向,在项目中锻炼自我,发展职业技能,提高创新创业的能量,为今后自身的发展拓宽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