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英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乳房肿块是乳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乳腺增生病、急性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癌等都可能以肿块为主要表现。许多患者对乳房疾病了解甚少,在无意间或体检时发现肿块会十分紧张。本文将为您讲解如何进行乳房自检,发现病变,关注自己乳房的周期性变化,做到既重视又不紧张,既放松又不轻视。
自我触摸较容易发现乳房肿块,有助于乳房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区分:
1. 坐正,面对镜子双手下垂,仔细观察两侧乳房位置,大小是否对称,有无不正常突起,皮肤是否发红、水肿或橘皮样改变,乳头位置是否抬高或降低,有无凹陷。
2. 左手上提至头后,右手检查左乳,四指并拢,用手掌和掌心轻柔按摩乳房(避免用手抓捏),按乳房的内上、外上(腋窝部也要注意)、外下、内下的顺序触摸,按同样的方法检查右乳。
3. 平躺,左肩下放一枕头,将右手弯曲至头下,左手按四个部位的顺序检查右乳,同样方法检查左乳。
4. 注意淋巴结有无肿大,捏挤乳头注意有无溢液。
注意:一般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检查,此时是女性乳房生理最平稳的时期。
乳腺增生
与月经周期、哺乳、激素、饮食、精神压力、生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自检时,单侧或双侧的乳房可触摸到肿块,肿块边界不清、不硬,可推动,按压时疼痛(疼痛与月经周期和情绪有关,一般经前期、情绪急躁时疼痛,经后和心情放松时减轻)。
乳腺增生病会反复发作,但只要患者足够重视、规范治疗、调节情志、合理饮食,增生的乳腺就能恢复正常。
急性乳腺炎
致病菌在乳汁中生长繁殖,引起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现代哺乳期的妇女进补太过,乳汁分泌较多且浓稠,而新生宝宝吮吸能力较弱,剩余乳汁在腺体中淤积成肿块。自检时,局部红肿发热、疼痛拒按,排空淤积的乳汁后,肿块就会消失,热度也会下降。
乳头皮肤娇嫩,易被宝宝吮破,乳汁营养丰富,可滋养细菌生长繁殖,所以要保持乳头的清洁,不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乳头皲裂后及时处理;饮食上不要着急进补,根据奶水分泌的多少适量食用;断奶时不要猛然减少哺乳次数,要逐渐降低。
乳腺癌
乳腺癌的肿块比较典型,多为单发、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不痛;肿瘤侵犯连接皮肤和深部筋膜的韧带,可使其缩短,牵拉皮肤出现“酒窝征”(乳房皮肤如同酒窝一样的不规则凹陷);皮肤呈“橘皮样”改变(皮肤表皮水肿隆起、毛囊及毛囊孔明显下陷,皮肤像橘子皮一样);晚期可触摸到分散的、质地坚硬的结节;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见乳头回缩。
乳腺纤维腺瘤
卵巢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过高的青年女性易患此病。自检时,容易在乳房的外上部发现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边缘齐整、表面光滑、富有弹性、无压痛、活动度大,与皮肤无黏连的肿块。
该病为良心肿块,极少恶变,发展缓慢,没有症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以密切观察定期随诊。应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保持心情舒畅,控制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不乱服用外源性雌激素。
肉芽肿性乳腺炎
发病突然或肿块突然增大,脓肿破溃后脓液不多、久不愈合,红肿破溃此起彼伏。自检时,乳房肿块疼痛、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也可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西医以手术切除为主,尽量保持乳房完美;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改变机体超敏状态,消灭残留病灶,减少复发。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腺导管内的脂肪性物质堆积、外溢,引起导管周围的化学性刺激和免疫性反应。乳头发育不良、畸形会造成乳腺导管的扭曲、变形,容易堵塞,反复发作,破溃后形成瘘管,继发细菌感染,长久不愈。自检时,乳晕附近可见红肿、疼痛;严重者乳房千疮百孔。应注意保持乳头、乳晕区的清洁;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不同的乳房肿块,检查时的手感、皮肤表现也不同,较容易区分。发现乳房肿块时,无需紧张,乳房的肿块非常“情绪化”,越是害怕,它越会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