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项目调度及统计相关工作信息化需求分析

2018-01-29 05:37:04荣昕煜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8期
关键词:建设项目调度铁路

荣昕煜

(中国神华轨道机械化维护分公司,天津 300467)

1 铁路建设项目调度及统计工作信息化发展状况

中国铁路总公司涉及到的调度系统有4级,有总公司、建设单位以及项目管理机构、标段。功能:包括调度指令和调度报告。第1个模块是下行文,第2个是上行文,包含有调度命令、调度日报以及周报、专项报告等,侧重点在项目的进展、突发事件的上报与处理结果,这些数据都为总公司更好的掌握工程项目动态打下了基础。

调度系统运作的目标是强化开展总公司层面的项目,系统数据的深度与广度等都跟建设单位的需求不一致,因此在项目建设时,还有很多数据需要采取传统方式进行逐级传递,仍旧有一些数据需要进行人工整理。事实上,建设项目的统计信息是横向、纵向交叉的。如果以时间维度来说,有临时性的,也有常态的;以组织维度来说,除了逐级进行还有越级开展的;还有的是专业部门进行的数据采集,也有专业管理机构提报的信息。加上工作人员的更换,信息传递中的损耗等因素,会降低信息采集的效率,而且工作的频率增加,工作量非常大。更有甚者,一部分材料中有些同类型的数据之间存在矛盾的状况,在进一步核实和甄别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建设管理的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

2 铁路建设项目调度与统计工作信息化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变得越来越专业,也越来越规范,这需要以信息化为基础,由信息化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在铁路建设项目调度与统计工作中,要最大化地发挥信息化的作用,要先把需求作为前提,需求涵盖的专业比较多,而且涉及到所有的项目建设周期,实现各层机构之间、横向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站在这个层面上说,要对业务过程数据进行统一整理,以标准化与指标化为依据,进而实现数据的统一化管理,业务语言规范、统一,还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让信息准确,为项目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对建设项目管理起到辅助作用。

2.1 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

所谓项目管理信息化,主要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运用网络与数据等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加工等,以此作为辅助决策的依据。为了进一步强化铁路建设项目的信息化建设成效,把信息化管理当作标准化管理的方式之一,用来防范质量安全风险,把标准化管理作为重要的目标,把BIM当作技术的核心,建立相应的铁路调度与统计管理系统。

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促进各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包括管理机构、人员配备等。比如,投资预算,由于BIM具备可视化的特征,能够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通过BIM模型构建的可运算功能,造价人员能够结合差不多项目的BIM数据,对这个项目进行统计和计算,结合运算系统中的价格查询,这样就能实现无图纸的状况下做出相应的建筑投资预算。要让铁路项目调度与统计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以实际工作作为出发点,对之前的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看是否存在问题,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结合现阶段工作的实际状况,观察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态势,认真梳理项目调度与统计相关工作,使常规的工作步骤变得更加科学与规范,包括建立的应急工作模式,让工作表单与统计指标更为标准,建立项目调度与统计工作的操作步骤,在平时的工作中都按照这个步骤来进行,这样一来,以标准化为抓手,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2.2 以施工组织计划为纲要

对于铁路工程组织设计来说,设计到整个工程施工的全称,统筹规划各项工程的技术措施、工程的实施工期以及具体的资源配置,是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实施项目,属于一种纲领性的文件,能够指导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在设计阶段,通过信息化技术,找出历史数据,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出基础数据拆分实物算量,这样才能保障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接着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的模型来开展模拟施工工作,能够让施工方在设计时更加精确、合理。在系统中,其工程数据信息以及进度等都能够在软件中提取出来,这样就为后期支付进度款等提供便利。通过相应的指标来确定具体的工期,并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化的论证,尽可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设项目调度与统计信息化要把施工计划作为重要参考点,进一步强化施工的组织动态管理,注重备案制度的实施,对施工组织的状况进行考察,结合项目进展的实际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我们以组织施工设计为例,在这个阶段进行调度及统计管理时,主要是把整个项目的进展把控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定期检测找出偏差并纠正。在设计阶段,要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规划与设计,分析项目技术的适用度,看是否能够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对工程计量、变更、资金使用状况以及索赔等环节进行管理。通过BIM模型来安排相关事项,采购人员能够通过数据库来查看材料的进入与损耗,也能查看库存,进而合理有效的安排材料的采购计划。施工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系统能够合理的安排进度,实现各项事务的对接,保证资源不浪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

当工程竣工后,通过编制竣工决算相关文件,完成项目验收。这个阶段结算的涉及面比较广泛,规模也较大,复杂性高。随着这个阶段的完成,建设项目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得到了更新,在设计阶段、施工现场阶段以及合同变更等信息都能够同步更新,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工期以及质量等方面的评价,一旦发现有些指标反应出来的工作效率不是特别高,要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为后期项目积累经验、教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电子版,可以通过超链接来查看信息化建设管理中的资料,也就是按照模块对施工单位需要涉及的一些文件、标准以及机械设置等建立相应的超链接标志,把完善的经验与做法总结出来,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项目施工管理提供参考。

2.3 以工程实施流程管理为重心

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项目调度与统计工作贯穿始终。所以,信息化需求要坚持以工程实施流程管理为重心,结合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现状。第一,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流程与工作岗位进行认真梳理,结合具体的工作需要来确定工作的重要性。第二,注重各个流程之间的数据接口之间的关联点,还有内部涉及到的一些具体的项目调度工作,包括具体的统计工作,从当前的信息系统中获取信息。第三,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综合分析信息化需求,并以此建立模型,进而实现工程调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整个工作流程的科学化管理。

2.4 以减轻工作强度为切入点

在新的形势下,要减轻铁路建设项目调度与统计相关工作的强度,就要注重管理方面的创新。创新管理就要从当前的工作模式着手,找出工作强度大与工作条件不好的具体因素,进而确定具体的整改目标,分析在整个进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式。并把以上内容作为切入点,获取铁路项目调度与统计相关工作的信息化需求才能有所进展,突破传统作业模式的限制,让信息化进程步入正规化渠道。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具备很强的快捷性,也具备相应的可重复性与智能性,对于调度员来说,要能够适应这种新型的工作模式,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创新中。

2.5 以专业数据为核心

在进行铁路建设项目调度与统计工作时,要对工程质量、信息技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简报等进行全面的分解与整理,并通过信息系统填报监理月报、投资月报以及重点难点控制工程,保证信息数据的及时更新,让管理者能够全面了解项目的进展状况。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依据专业化模块的分工与管理,各司其职的进行模块信息管理,实现专业数据标准化的建设,进而建立专业化的数据库。

3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项目人员,要合理运用系统管理理论,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铁路建设项目调度及统计工作进行集成创新,使管理调整得更有针对性,资源配置更为合理,让各级管理者以及建设项目参与者都能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对项目建设的动态有个全面的理解,为管理人员提供数据上的支持,让管理体系变得更为规范、合理,进而实现铁路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建颖,李正迎.铁路运输调度信息管理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4,(1).

[2]丁小军.铁路运输调度信息管理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5,(6).

[3]王同军.铁路调度指挥信息化建设的实践[J].铁路信息化,2016,(8).

[4]铁路统计信息化规划[J].中国铁路,2016,(8):7-10.

[5]许彬玲.浅析铁路物资统计信息化建设[J].科技博览,2016,(34).

猜你喜欢
建设项目调度铁路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云南画报(2021年12期)2021-03-08 00:50:54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rnetes调度改进算法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49:14
虚拟机实时迁移调度算法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浙江人大(2014年1期)2014-03-20 1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