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天津社区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2018-01-29 06:15:3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天津社区课程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一、引言

作为国际港口城市与北方经济中心,天津与中央所实施的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系紧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得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社会对学习型人才的诉求更加强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终身教育迫在眉睫。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项有效实施手段,社区教育以其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为社区学生提供持续的就业能力培训成为可能。

在文献研究方面,有关社区教育的资源比较丰富。以国外为例,自20世纪初美国人德威(Deway)率先提出了“社区教育”这一理念后,开启了职业学院针对社区教育进行专门研究的纪元,如1925 年由库斯完成的著作——《初等学院运动》,为后续有关初级学院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 世纪60 年代,小格利泽写了《这就是社区学院》和《社区学院:价值、远景和活力》,分析了美国发展社区学院的意义,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及前景。

我国也开展了关于社区教育发展的研究,如刘志忠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职院校将逐渐拓展社区化教学的服务,最终形成社区主导模式。边海娇通过分析美国职业教育进入社区教学的研究,结合其建设经验,提出了有关职业教育在我国社区教育运行的建议。

现有的研究文献中针对存在问题的宏观描述较多,但并未真正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上。

二、天津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

天津市目前已拥有5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5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形成了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与社区学校分校三层联动的办学网络。

对照《天津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针对社区教育发展提出的目标“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与社区、单位组织紧密结合,建设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基地,推动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相互开放和共享。完善社区教育网络,重点建设10个示范性社区学院、100个示范性社区学校和500个社区村镇型数字化学习中心,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任务,全市社区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规划的目标任务中,有些项目已提前超额完成,有些项目也已接近完成。

社区加大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力度,通过网络学习等数字化教育形式,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使网站资源日益丰富。远程教育网络的开发建设,扩大了社区教育的覆盖面,让居民身在家中或社区,就能方便地通过网络完成学习内容。数字化教育形式的建设和启用,是社区的福音,让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更为广泛、高效的辐射。

在天津市第十届社区教育展示周暨2016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中,集中展演了六大板块22项大型活动,全市16个区共组织200项各具特色的活动。同时,表彰了当年天津市当选全国及天津市的“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活动品牌”,认定并展示了河北区“e家园”市民学习成果,完成了对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职业教育集团服务终身学习展示暨教养结合老年教育学习中心的授牌活动。有力推广了全民终身学习内容,充分体现出“全民体验、全民阅读、全民学习、全民发声和全民参与”的五个全民目标。

三、天津社区教育的不足之处

天津社区教育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据教育部职成司成教处处长黄辉介绍,截至2015年7月,我国当前有180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约500个省级实验区和示范区,这些总数不到全国总区县数量的1/4。在开展全国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时,将各地满意度排名与当地人均GDP排名对比,并不成正比。如广东、辽宁、天津等地的满意度则落后本省GDP排名。

AbstractDevice filter=new Filter(ai16AO2); //用滤波算法来装饰采集卡采集的数据

为进一步目前明确天津社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部分釆取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专家、社区教师、社区学生和社会上的学习者发放问卷调查,总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90份有效问卷。访谈调研过程中,共召开座谈会2次,每次座谈会人数均超过30人。

(一)课程满意度有待加强

有相当一部分被调查的社区教育受访者对于所学课程内容并不满意,占到被调查人数的37.24%,反映了社区教育存在活动形式多、而实效甚少的问题。究其原因,不满意之处大多数在于认为社区教育的课程内容安排方面有所欠缺,集中表现在未考虑社区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是为完成一些例行工作而开展的活动,因而群众接受程度不高。

(二)课程针对性有待加强

经过调研,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在社区教育对于更感兴趣的培训选择方面,选择了工作技能类和学历提升类培训。而实际社区教育的培训课程设置中,工作技能类和学历提升类培训仅占32.07%。据调查,社区学校、学院教授课程的形式仍旧以理论讲解、灌输知识为主,讲座培训约占课程开设形式的44.82%,而可有效提升社区学生技能的实训课程培训仅占2.76%,严重缺乏以工作情景为指导的实践教学作为支撑。这样的授课过程,使得社区学生在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层面上无法实现协调统一,造成社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低下等现象,不利于社区学生对于社会经验的获知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甚至可能抹煞了其接受继续教育的激情与动力。

(三)参与的广泛度有待提高

参与度是社区教育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而当前学习者在社区教育中的参与程度较低。经调研,在已参加或打算参与社区教育的原因分析方面,有42.76%受访者是出于工作需要,13.10%是出于学业需要,8.96%是出于提升个人能力需要,35.18%是出于个人爱好。工作需要和个人爱好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能开发出更多学习者所需要的课程,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者对于社区教育的兴趣,从而实现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教育的新态势。

(四)办学影响力有待加强

社区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实体,一般社区活动的老年人居多,教育影响力略显不足。加之缺少对社区教育系统的深入研究和适当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利用水平还比较低,因而社区教育服务水平呈现出层次不高、特色不明的特点。因此,社区学院要想发展壮大,扩大在社会的影响力,应加强与外界的合作联系和资源共享,为自身发展积累更多的社会教育资源。尤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应针对农村社区教育服务意识的淡漠与薄弱,加强社区办学的影响力,从而解决社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四、天津社区教育发展的建设思路

新时期下社区教育的发展应在深化内涵上下功夫,结合天津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适可将社区职业化教育作为特色加以推进。

首先,要彰显产业特色。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氛围中,围绕天津作为重要基地所急需的职业发展岗位来确定培训方向,开展职业技术与技能培训。适可通过统筹规划,根据办学条件的评估要求和标准,采取垂直管理方式,科学指派开放型职业院校开办社区职业教育。

第三,要提倡社会办学。要重视行业企业的专业学院、院校和社会力量资助、合作的学习中心,注重结合实际,全面考虑群众的需求,针对不同对象,如对弱势群体开展下岗再就业培训。社区教育还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根据需要开设专业。通过与相关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共享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特色课程。

五、天津社区教育发展的建设意见

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认真研究社区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科学地制定工作任务,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加快社区教育的资源整合进度

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由职业教育院校、开放大学等各类培训机构筹办的社区教育活动,开拓社区教育项目建设。注重拓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的社区教育功能,通过统筹设施资源、共享信息服务、发掘教育内涵,使其逐渐建设成为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支柱。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开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梳理本市范围内各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制定并完善适合社区教育的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和资源共享制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共用。

(二)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形式

天津的社区教育内容应从单一的“社区课程”向多层次、多方面的“课程社区”转变,让社区教育课程成为社区学生爱听愿听、踊跃参与、探索研究的深度课程。按照“引进来”的思路,邀请教育部门、民政部门、财政部门、人社部门、科技部门、体育部门、文化部门等的负责人等走进社区为社区学生讲课。以专题为核心,多名不同领域的教师采用“项链模式”进行协同授课,开展多元化的社区教育活动,比如参观实践、知识竞赛、才艺展示、互问互答等,提升社区学生的学习品质。

(三)提高社区教育的服务能力

在提高社区教育的服务能力方面,上海成立的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做法,值得借鉴学习和应用推广。上海市教委着眼于市民的终身学习和城市发展,联合文广、宣传、科委等部门,共享了高校和区县等社会优质的公共教育和文化资源,搭建了体验式、互动式的市民自主学习平台。

应重点面向农民工和各类残疾人士,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道德法治、文明诚信、安全教育、健康讲堂、就业择业、创业管理、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加快其融入城镇社区生活的进程,让社区职业教育步入国际化发展轨道,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注重社区教育的跟踪评价

建立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及保障体系。对已修完社区课程的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有效检测社区院校在培养社区学生环节中的效果,进而作为评判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重要考量。按照“评价是手段,整改是目的”的建设思路,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每一门社区课程结束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讨论并提出建议方案。定期进行跟踪回访,及时纠正,落实整改。开展新一轮整改回访实施再监督,让存在的问题真正得以有效解决,让社区学生的需求真正得以切实满足,使社区教育的投资资金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五)推进学习成果积累转换

天津教育行政部门适可成立天津市社区教育学分银行,建立面向全市社区教育学生的服务体系,实现学习成果的认证与管理。

社区教育学分银行的职责是建设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为社区学生分配学习账号,使用社区学习卡建立终身学习档案,完成注册报名、学时记录、出勤考核等教学管理,为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等开展服务工作。天津市社区教育学分银行可以参考国家开放大学在继续教育学习中,探索出的有关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成果,在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吸取经验。通过联合高校、行业、企业和社区教育机构等,运用学分银行机制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进而带动更多的组织和机构参与、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工作,通过学分银行的纽带作用,打造能够真正实现可积累、可认证、可转换的“商业银行”,实现学历与非学历的沟通对接。

期待通过上述方式,社区教育的建设能够立足于天津发展,彰显出天津特色,进而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能够全面促进天津“一带一路”建设的特色社区学习中心。

猜你喜欢
天津社区课程
如果天津有“画”说
艺术启蒙(2022年9期)2022-10-08 01:33:06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3D打印社区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天津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22
《天津之眼》
天津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