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兰
(湖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衡阳分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曳引式电梯主要是指通过曳引驱动的方式实现可以在固定楼层升降的一种电梯,其可以让人们的出入更加便利,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因为曳引式电梯可能会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轮槽磨损的情况,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导致电梯运行质量和安全受到影响,进而引发安全事故。这就要求电梯维护人员要对曳引式电梯做好检验检测工作,保证其轮槽可以得到及时维护,从而提升电梯的安全系数,避免事故发生。
曳引式电梯主要采用曳引方式对电梯进行驱动,这会使电梯的安全系数和舒适度得到良好提升,并保证电梯的运行速度能得到有效控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曳引式电梯通过曳引轮轮槽与轮槽中的钢丝绳进行摩擦的方式来带动电梯轿厢做出上下运行动作。
曳引式电梯已经在许多高层建筑中得到应用,这就需要定期对电梯开展检验和监督检验工作以保证其安全系数。就当前形势看,曳引式电梯的检验检测率超过90%,但由于电梯检验检测需求在不断上升,而电梯检验检测人员却出现人手不足的原因,电梯检测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顾名思义,曳引轮即通过曳引牵拉的方式为电梯提供运行动力的轮型装置,其主要依靠钢丝绳与其轮缘凹槽之间的摩擦力作用,实现电梯结构内动能的传递。曳引轮与制动机、减速器、发电机等设备结合在一起,便组成了曳引式电梯的核心部分——曳引机。一般来讲,曳引轮的直径为曳引钢丝绳的40倍以上,通常以45至55倍为宜,不应超过60倍,以免因直径过大而造成曳引机整体的体积增加,对减速器的运行造成负担。曳引轮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为位于曳引轮中心的内轮筒,一为位于曳引轮外部的外轮圈,二者通过一个铰制螺栓相结合,共同组成曳引轮整体。本文所讲的曳引轮轮槽就被切削设置在曳引轮的外轮圈结构当中,可按形状不同分为U形槽和V形槽两种,其中U形槽的摩擦系数、抗摩擦能力要优于后者,故在曳引式电梯中应用较为广泛。
随着曳引式电梯的使用时间逐渐增长,其内部零件的寿命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损耗,而曳引轮轮槽正是最易出现磨损故障的零件。具体来讲,其磨损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均匀磨损,即曳引轮轮槽在日常运行中产生的正常磨损情况,主要表现为磨损厚度、磨损角度、磨损半径完全一致;第二种,不均匀磨损,即曳引轮轮槽不同部位的磨损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严重者甚至可以出现凹凸状磨损或麻花状磨损;第三种,表面剥落磨损,即安装人员在曳引轮工作面涂装的黄色漆料被破坏,露出QT60-2球墨铸铁的材质原色。
在日常的电梯运行过程中,无论是第一种的正常磨损,还是后两种的非正常磨损,都会造成曳引轮、曳引钢丝线的松动、滑动、异响等故障问题,使得曳引机整体出现一定的功能缺陷。如相关检测和维修人员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不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电梯结构的后期维护成本,还会为电梯的冲顶、蹲底等事故埋下隐患,威胁到电梯乘员的人身安全。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曳引轮要承担电梯轿厢、厢内人员的全部重量,所以一定要保证曳引轮材料的高韧性、高耐磨型、高冲击力抗性以及高强度。同时,曳引轮的工作特点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长期性,故还应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和抗磨损能力。但当前一些工作人员在设计、安装曳引式电梯时,受到经济成本、设计眼光、业务水平等多方面影响,将材料质量不达标的曳引轮应用到了电梯结构中,继而使得曳引轮无法承载电梯的日常运行,造成轮槽的非常规磨损,大大降低了电梯整体的安全水平。
曳引式电梯的移动运行主要是靠曳引轮带动钢丝绳实现的,这就使得钢丝绳与曳引轮轮槽之间具有高度的协调性要求。但从当前来看,一些电梯设备中经常出现钢丝绳过粗或过细的情况,导致其无法与曳引轮轮槽相切合,使得轮槽与钢丝绳间的匹配率过低,继而造成曳引轮轮槽边缘磨损、钢丝绳弹跳等危险问题,对曳引式电梯乘客的安全保障与舒适体验造成了极大影响。
除上述问题以外,钢丝绳的受力失衡问题也是造成曳引式电梯轮槽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来讲,这一问题的产生初期并不会给曳引式轮槽带来明显的磨损压力,但正是由于这种看似微乎其微的细小磨损,使得电梯检修人员在检修期间经常出现疏忽、遗漏等工作失误,最终日积月累,酿成电梯轮槽的明显磨损事故。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主体建筑或曳引式电梯的安装成型后,施工人员因急于完工而产生一定的“侥幸心理”,继而缺乏对电梯设备结构的后期检查,为钢丝绳的受力失衡问题打下了负面基础;第二,在实际的电梯运行过程中,钢丝绳难免因抖动、提拉等动作情况产生一定的位置偏离,此时如果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和维修,即会使得钢丝绳的偏离情况愈演愈烈,最终对受力的均匀情况产生作用,造成严重的运行安全威胁。据此我们可以得知,当与曳引轮相接的钢丝绳发生位置偏离后,将会表现出长期、持续的受力不均匀情况,进而造成曳引轮轮槽的非正常磨损。这样一来,不但会缩短曳引轮轮槽的使用寿命,降低曳引轮轮槽的功能强度,同时也会对钢丝绳产生一定的摩擦反作用,降低钢丝绳的性能发挥效力,最终引发严重的电梯安全隐患问题。
在日常的实际工作当中,相关人员要想切实降低曳引式电梯轮槽的磨损问题,就必须要严格、仔细地实施检验检测活动,将专业性的技术手段、既往的维修工作经验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结合起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轮槽运行的可靠性,延长钢丝绳、曳引轮等设备环节的使用寿命。具体来讲,曳引式电梯轮槽磨损问题的检验检测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当前大部分曳引式电梯轮槽的磨损问题并不是因为无人员检测造成的,恰恰相反,多数电梯管理人员都将轮槽检测当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检测检验规定标准相支持,加之片面追求工作效率的错误观念,使得相关人员的检验检测工作质量始终居于低位,继而造成“事倍功半”的负面效果,无法对电梯轮槽的磨损问题产生实质性解决。
为了改变当前的局限状态,提升检验检测工作的整体质量,相关人员必须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摒弃掉“走捷径”的错误思路,充分、全面地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等国家关于曳引式电梯的相关规定,例如首先,在工作初期应使用黄颜色涂料对电梯曳引轮的外周部分进行涂装,为后期查看曳引轮的磨损情况提供判断依据;其次,当电梯曳引轮的轮槽产生严重损坏时,应及时更换新轮,以免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情况造成影响。
在电梯的曳引轮轮槽发生磨损故障后,势必会产生曳引轮质量不佳、钢丝绳规格不合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出现。因此,相关检测人员在制定检测内容和检测方法时,一定要学会灵活变通,秉持起“因事制宜,按需处理”的针对性检测观念,在解决现存磨损问题的同时,为电梯的长期稳定运行夯实基础。现阶段,大多数检验检测人员往往选用更换钢丝线、更换曳引轮等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表面上解决了暂时性的磨损情况,得到了较好的工作结果,但实际上仍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使得磨损故障频繁出现,无法根除。
对此,为了对电梯曳引轮轮槽的磨损故障做出正确、全面的检测判断,为后续的维护工作提供积极的信息支持,相关检测人员应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施检验检测工作。第一,测量法。在面对轮槽磨损较大的情况时,可以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曳引轮轮槽的磨损程度。若轮槽的磨损较小,则应使用红外测量设备对曳引轮轮槽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标准的轮槽参数进行比对,即可得知具体的轮槽磨损情况。此外,还应使用卷尺、红外线等工具对钢丝绳与曳引轮工作面之间的高度差进行测量,若差值大于4毫米,则提示轮槽出现了磨损问题。第二,电测法。当断开电梯的曳引机的电源时,检验检测人员应用粉笔在钢丝绳与曳引轮的重合部位画一条横线进行标注。其后,将曳引机通电,使电梯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达成复位,此时再对预先画好的横线进行查看,若横线存在中断,则表示曳引轮的轮槽内部发生了滑动故障,即钢丝绳受力不均,存在轮槽磨损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从曳引式电梯轮槽磨损的原因出发,针对其检验检测技术进行了探析,通过探析得出针对曳引式电梯轮槽磨损问题只有采用测量法对轮槽的磨损程度,和钢丝绳与曳引轮的轮槽配合情况进行检验检测,才能很好的将问题解决。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的解决曳引式电梯的轮槽磨损问题,从而保证其可以更安全的使用在高层建筑之中。
参考文献:
[1]王增光,朱州.曳引式电梯的节能检测方法和装置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17,(22):90-91.
[2]张甜甜,王河,林林,邹皓,万智.曳引式电梯检验中平衡系数初探[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1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