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夏玲蕊
巍巍太行,绵延千里。位于南太行脚下的新乡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这里,一所走在教育教学改革前沿的学校正在悄然为梦想而改变,她便是河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师大二附小”)。
师大二附小闹中取静,环境幽雅,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师生们在亭、廊、绿地上或读书、或徜徉、或交流,整个校园空间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创设环境,体验过程,乐于教学”的办学理念。
2016年秋季开学,齐晓东校长把准备进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想法告诉了我们语文教研组。一时间,教师们都很迷惑,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怎么去开展实施?我们首先查资料、请教专家,申请成为实验学校,并举行了实验启动仪式。之后,为进一步创设良好实验氛围,我们开展了师生准备、家校沟通、理论学习等一系列工作。当“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进校时,一场语文课改便拉开了帷幕。
同年10月,带着好奇和向往,齐校长带领5位语文教师参加了林州市组织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初次观摩这样的课堂,大家震惊了:“一堂课讲了这么多的文章,我们能行吗?孩子们能接受吗?什么是整合?怎么整合?”一连串的疑问反馈到了校长那里。
观摩课结束后,校长和我们趁热打铁聚在一起交流感受,并请课题组专家为我们答疑解惑:一篇文章通过主题链接多篇文章,要有一个共同点,可以是情感主题,体现人文性;也可以是文字运用的主题,体现工具性,这个共同点就是“语用点”。随后,我们又听了毕英春老师的“语文主题学习”专题演讲报告。
学习归来,我们忙着把收获分享给其他语文教师,又加班加点整合教材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师大二附小的第一节“语文主题学习”课终于呈现于众人眼前,大家不再将课文逐字逐句进行烦琐的分析,而是抓住“语用点”围绕主题课文拓展一篇至几篇文章,学生分小组讨论。课后,我们及时以年级为小组进行研讨,对教材内容和实验丛书进行了细致整合。经过一个学期“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语文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孩子们的阅读量增加了,积累丰富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写出的作文也生动流畅了。
第一学期的时候,我们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层。第二学期,学校邀请北京华樾教育研究院的蔡金花主任莅临指导。她在《对话文本 单元整合 适当取舍 追求本真》报告中用自己身边的教学事例,展示了“一体两翼”教学的开展效果,指出了教材整合、主题把握和读写训练点的寻找路径,阐明了语文在课内要让学生大量阅读的道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就是要通过对语文课本和实验丛书的学习,让学生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效果。
在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校教师呈现了主题展示课“一双手”。课堂紧扣课标,又广泛涉猎,巧妙整合资料,“教”与“学”的过程中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北京21世纪学校的杨澜老师带来的主题示范课“草帽计”则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她的课堂清晰流畅地展示了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真谛——简简单单,一课一得。孩子们当堂进行小练笔,并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师生精彩的课堂展示获得了与会教师的认同。
一次次的外出学习和观摩,使我校语文教师视野得到了开阔、理念得到了提升。2017年4月,我校6位教师到山东诸城参加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课。观摩时,孩子们课内的鲸吞式阅读让我们惊叹,加上课外海量阅读积累相辅相成,课堂简单了,学生轻松了。通过课内外大量阅读,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也实现了飞跃。
掌握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整体思路和教学理念,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统一实施完善、完美课型。2017年7月,我校一行7人在齐校长的带领下前往福建,与石狮市的老师们一起参加语文统编教材的整合工作,目标是要切实用好三种教材(统编教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校本教材),促进学生大量阅读。首当其冲是改革备课模式,打破逐篇课文备课的模式,根据教学需要从单元整体出发,进行单元集中备课。这就需要确定每单元的教学重点或主题(语用点),整体考虑一个单元的课文教学、习作练习等各方面。
经过两天的教研,我们整合出了一套自己的“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通过整体预习、识字写字、精读指导、实践活动、拓展阅读等环节和寻找语用点,把丛书上的文章和课本上的文章巧妙连接,使教学重点不断再现,重视练习写作和口头表达,积淀素养。教师们放弃暑假休息时间,研讨出基本的备课模式,并分享给他人。
2017年11月,我校承办了新乡市高新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师培训会,新乡市高新区中心校组织全区语文教师到我校进行学习观摩。通过这个平台,我校骨干教师展示了实验优秀成果,更新了教育观念,努力带动整个高新区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观摩课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有序进行,重点把握从整体识字、小练笔等基础环节,体现出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善听、能说、广读、会写。在为期一周的观摩教学活动中,我校教师厚积薄发,在研讨中深入浅出,在教学路上激励成长,充分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前来观摩的各校同行纷纷对我们的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表示赞赏。
语文教学,就是要追求“老师简简单单地教,学生轻轻松松地学”。这至真至诚的道理,将伴随师大二附小的师生,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