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展览服务探究

2018-01-29 01:19谭小华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3期
关键词:古籍馆藏抗战

刘 威 谭小华

(重庆图书馆 重庆 400037)

近10年来,各大省级公共图书馆纷纷突破以借阅服务为核心的传统服务模式,逐渐向推动全民阅读、展示文化底蕴、揭示馆藏特色方向拓展,公共图书馆展览服务正是各大省级中心图书馆拓展服务、引领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近年来,重庆图书馆展览已成功举办百余场,如“环球图书馆之旅”“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图片展”“七彩纽带——畅通重庆摄影作品展”“抗战漫画展”等,深受市民和社会各界好评。中国文化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华龙网等各媒体均对展览做过详细深入的报道。本文对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展览服务活动的现状、展览服务理念的定位、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了特藏文献展览服务的思考。

1 重庆图书馆三大特色馆藏体系概述

1.1 古籍文献

作为重庆市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重庆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资源丰富,古籍保护实力较强,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挂牌单位,在西南地区名列前茅。收藏典藏古籍2.3万余种,约30万册,其中善本古籍3 000余种,约5万册;普通古籍2万余种,约25万册。共有217部善本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1.2 民国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中心。由于重庆特殊的历史机遇和地位,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重庆图书馆的前身为1947年4月12日成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1],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仅有的5个国立图书馆之一,也是整个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图书馆。该馆在成立之初就肩负起收集、整理抗战文献的历史任务[2]8。重庆图书馆历经70年的建设,现收藏有近20万册民国文献,其中馆藏抗战文献3万余种,7.6万册。抗战文献中图书有28 882种,60 041册;期刊3 623种,12 152册;报纸186种,4 456册[3],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在此基础上,“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于2013年在重庆图书馆成立,该中心秉承“中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宗旨,全面收集抗战文献,目前已形成纸质文献、缩微文献、图书期刊数据库、3D数字图书馆等为一体的全方位抗战文献中心。

1.3 联合国资料

为宣传联合国的宗旨和使命,向全世界开放和推广联合国的文献信息资源,联合国于1946年开创了托存图书馆制度,通过托存图书馆系统向世界各地的读者分发联合国的文件和出版物,目前已在1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5家托存图书馆,负责妥善收藏、管理联合国资料和免费向读者提供借阅。这些托存图书馆在促进信息公开和消除知识贫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是最早加入联合国托存系统的国家之一,目前拥有托存图书馆21家,位列世界第2位。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成立之后即被联合国指定为其资料寄存馆,一直未曾间断,并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联合国全部文献寄存馆,是中国两个最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2]154。截止目前,重庆图书馆联合国文献托存区已入藏文件近27万件、图书及期刊2.4万余册,其中不乏联合国成立初期的一些具有历史与研究价值的珍稀文献。

2 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展览活动撷英

所谓展览,是指在一系列时代、地域或内容上具有相关性的藏品中提炼出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对它们进行符合认识论与审美要求的有机组合,构成一个能反映自然生活或社会生活某些事实、现象和规律的形象体系[4]。重庆图书馆利用馆藏优势举办特色文献展,以此宣传馆藏的各种形式的珍品和特藏文献工作的成果,吸引更为广泛的利用者,打造馆藏精华对外展示窗口。

2.1 永久性特藏文献展览

永久性展览馆,也可称为基本陈列馆,是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等相关单位,为了充分体现单位属性,全面展现特色资源,通过体系化、规模化、系列化的展览布局,“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该类展览内容相对固定,时间相对持久,受众面较广,且一般不会轻易变更或取消,这也是主办单位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窗口。

重庆图书馆建馆70年来,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始终牢记“存史、资政、育人”的神圣使命,十分重视收集、整理、研究和展示抗战历史文献,以期彰显重庆这座战时首都在新时代条件下刚健英勇、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2015年8月15日,重庆图书馆推出馆藏抗战漫画展,并宣布正式开放“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陈列室”,以此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

时至今日,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文献包括大量珍贵抗战图书、期刊、报纸,是国内外典藏抗战时期出版物最全面、最丰富、文献载体最多样的单位之一。在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陈列室内,精心布置的玻璃展柜中,整齐有序地陈列着上百件抗战大后方珍贵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学术著作、重要舆图、档案报告等,其中有些属于海内孤本,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陈列厅内,通过巨幅珍贵照片、抗战文献图表、战时图书、报纸及历史影像等形式,配合着声、光、电等科技元素,为市民创造了全方位的视听体验,让其可以在珍贵的文献展览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5]。

2.2 临时性特藏文献展览

近年来重庆图书馆为了避免永久性展览内容固定、缺少变化的弊端,拓展特藏文献展览的深度和广度,开展了题材灵活的临时性展览。这种展览周期比较短,形式灵活多样,对某一专题又能予以深化。

2.2.1 馆藏抗日名将白崇禧文献选展

2012年5月27日下午,台湾著名作家、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携带其新著《白崇禧将军身影集》,做客重庆图书馆名人讲座系列第二季——《父亲的身影》。为了与该讲座形成互动之势,重庆图书馆特别筹备并隆重推出馆藏抗日名将白崇禧文献选展。本展充分展示了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的独特的资源优势,从数十种相关书刊中遴选出丰富的资料图片,展示出白崇禧将军卓越的军事思想和抗日救亡的爱国情操。展览现场还展出了几十册文献实物,部分内部出版物属于难得一见的珍品。

2.2.2 重庆市古籍保护成果展

2013年5月25日,在重庆市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当天,重庆图书馆组织了古籍修复小组现场展示字画装裱、古籍修复、碑帖拓片的制作过程。同时,2008—2012年重庆市古籍保护成果展在重庆图书馆展览厅开展。此次展览展出了重庆市申报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54部,包括唐、宋、元、明等写本、刻本,部分为国内珍稀孤本;其中重庆图书馆208部,北碚图书馆20部,西南大学图书馆23部,西南政治大学图书馆1部,华岩寺1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1部,黔江区图书馆1部。

2.2.3 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文献展

重庆图书馆作为联合国文献的全托馆,于1947年取得联合国文献托存资格,1999年取得联合国文献全托资格。因托存时间长,种类齐全,联合国文献现已成为重庆图书馆特色馆藏之一。2015年10月24日,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倡导珍视和平、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重庆图书馆推出联合国珍贵文献展。此次文献展介绍了联合国的历史和概况、中国与联合国、重庆图书馆与联合国等三大板块的内容。

2.2.4 共同记忆:中苏抗战岁月图片展

2016年10月18日,由重庆图书馆与俄罗斯叶利钦总统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图片展“共同记忆:中苏抗战岁月”在重庆图书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分为“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与苏联东亚政策的调整(1931—1936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与苏联援助(1937—1941年)和“珍珠港事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与中苏抗战的全面胜利(1941—1945年)3个主题单元,以图文展板的形式,通过战时中苏并肩迎击日本军国主义、共同捍卫世界及远东和平与自由这一主题,反映中苏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揭露法西斯国家的残暴罪行,使中苏反法西斯主义的基本史实能够更好的传播和被认知。展出的238幅图片中,部分珍贵图片来自俄罗斯叶利钦总统图书馆馆藏。

2.2.5 宗族文化 家国春秋——重庆新修谱牒文献巡回展

家谱作为一个姓氏家族世代延续的文献形式,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最具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之一。它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的传统文化美德有着无与伦比的积极意义。2017年1月1日,重庆图书馆精选馆藏49种姓氏200多种家谱文献,按照《百家姓》的次序编排,向社会公开展示重庆新修谱牒文献,借以寻根姓氏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凝聚宗族亲情,促进民心和谐,激发人们爱家报国的精神情怀。

3 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展览服务理念定位

3.1 展览系列化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全面实施后,各大省级中心图书馆就担负了为广大民众提供文化学习、文化交流的任务。重庆图书馆认真组织古籍、古籍修复成果、地方文献、线装民国文献、抗战文献、联合国文献、外文文献等特藏文献资料,将特藏文献细分专题,并将其系列化,以图文并茂的展览形式、通俗易懂的传递方式,推出具有重庆图书馆特色或者重庆地方特色的系列文献展览服务,以此来增添重庆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应有的职能的活力,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如古籍保护成果展、抗战漫画展、家谱展、古籍修复解放碑商圈巡展及现场教学等,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文赅图茂,教学趣味兴性,深受观众喜爱,由此通过展览这一载体来采集文献、积淀文化,成为一个新的文献信息的增值点。

3.2 选题大众化

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展览选题立足于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结合人们普遍关注的时事热点和历史事件办展,既能被各个层次的读者接受,又能充分体现公共图书馆职能的深化。如重庆图书馆于2015年抓住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时机,甄选具有特色的馆藏文献,如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的著作及中共在民国时间创办的报刊等,举办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展、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展。教育读者,传播知识,服务社会效果极佳。

3.3 展品生动化、多元化

特殊文献展品的选择对展览主题的表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藏文献展览在选择展品时都会充分考虑展品的真实性、大众性、代表性,使展品生动化。虽然古老的、特殊的文献原件能给观众带来巨大的震撼,产生过目不忘的效果。但在条件不允许展览原件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利用文献复制件,并在标签上予以说明。如重庆图书馆古籍保护成果展中,有很多文献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不能轻易出展,我们就影印部分内容,并加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

较之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档案馆以及群众文化艺术馆的展览服务,图书馆展览服务在内容上可以更为多元宽泛,类型也可以更加丰富多样[6]。在特藏文献展览的过程中,重庆图书馆特别注重展览形式的多元化。如在“4·23世界读书日解放碑商圈展览”中,我们将古籍展分成拓碑、雕版、线装、修复4个部分,进行现场教学。固定场所的展览,我们在展出图片的同时也辅以其他形式的展品,使得展览形式多样化。如重庆图书馆建馆70周年特藏文献暨保护成果展中,我们不仅展出了馆藏抗战文献的影印图片,还加入了馆藏文献的开发研究成果。

4 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展览存在的问题

4.1 展览形式相对单调,市民体验度不高

最近10年来,重庆图书馆举办过十几场特藏文献展览,在广大读者与市民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然而不可回避的是,由于展览形式一般为图片展示加文字说明,形式相对单调,手法比较老旧,市民的体验度和参与度难以得到提高。由于很多特藏文献都达到了文物级别,属于不可再生的可移动文物,十分珍贵,加之它们对光线、环境、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因此为了妥善保护文献,我们在展览中只能挑选部分文献进行实物展览,而且都会配备严密的安保措施。以上缘由,导致读者或市民不能直接接触文献,缺少亲手触摸历史的厚重感。

4.2 文献展品重复出现,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由于特藏文献本身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加之为了推广公共文化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重庆图书馆在举办的多次特藏文献展览中,都会将部分特藏文献进行重复展出。比如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展”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展”中,都将一些红色经典著作或期刊、报纸进行展示,其中又以《论持久战》(著作)、《群众》(期刊)、《新华日报》(报纸)等文献为代表。在“古籍修复文献展”和“古籍特藏文献展”中,都会将李调元殿试卷(第二甲第十一名)、《永乐北藏》、《名公增修标注隋书详节》等珍稀善本进行展示,读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4.3 展览场地有所局限,市民参与度不够

展览场地的选择、布局尤其是交通的便利程度,都会对参观的人流量和市民的关注度产生直接影响。重庆图书馆坐落在相对偏僻的城郊,目前交通还不是非常完善。加之场地限制,展览厅目前设置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我们通过对近年来参观特藏文献展的人流量进行统计,发现除了有几次大规模的展览人气较旺、关注度较高以外,年度性的常规展览,其影响力的辐射范围仅限于居住在本馆周围的市民。如果市民的参与热情没有被调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展览服务职能的发挥。

5 思考

5.1 跨界合作,深化展览职能

馆际合作使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成为现实。为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公共图书馆特藏文献展览的内容和品质,开拓展览服务更大的空间,就必须实现跨界合作,通过巡回展览的方式,让展览深入机关、部队、学校,使不同层次的观众能领略到文化精品的深刻内涵,深化展览职能。比如在学校,把“历史课的目的看作是让学生熟悉人物性格、生活方式和过去的价值观,以鼓励他们与当今社会进行比较,引导他们加深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那么没有什么能够比直接接触历史文献本身、亲眼看一看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记录更为有效。”[7]379税收登记簿和清单可以作为判断社会结构的依据;通过通信及请愿书、传单,可以解释近代主要的革命运动及其起因;有关19世纪工业动荡和罢工文献的文件可以用来介绍工人运动史。特藏文献展览“如果能有效地、有吸引力地进行,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支持,成为各个时期进行全民教育的重要工具。”[7]378

5.2 贴近读者,展览讲座联动

从2003年以来,随着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的变化,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也在不断拓展。讲座活动和展览服务被纳入到公共图书馆核心业务之中。讲座和展览的指向性也趋于明显,那就是必须走近读者。将展览与讲座相结合,发挥图书馆服务资源的整体效益和互动作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提升读者的需求品位。如果在举办“古籍保护成果展”过程中,能够邀请专家围绕展览主题,举办版本鉴定、纸张介绍、刻板知识等多种内容的讲座,更容易使读者理解距离我们遥远的古代文献的形成过程。这种展览与讲座相辅相成的互动形式,使读者获益匪浅,并能极大地调动读者的参与度。另外,公共图书馆在举办展览时,可通过设置电子平台,将文献展览与阅读推广联系起来,促进馆藏资源的利用。如可以配合电子平台提供抗战文献等数字资源,加以指导,推动图书馆阅读活动的开展。

5.3 树立品牌,延伸展览宣传

树立自身的特色与品牌是重庆图书馆做好特藏文献展览服务的保障,也是延伸展览宣传的有效手段。重庆图书馆是中国抗战时期出版物收集最全、保藏最多和最完整的图书馆,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古籍线装书收藏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图书馆以及中国两个最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2]8。本馆可以立足于此,深挖特色馆藏,通过展览画册、图片、户外大型海报、网络媒体等,多形式、多渠道展示馆藏特色文献,树立图书馆特藏文献展览品牌。

对于展览的宣传要突破传统,不定期地通过微博、微信、图书馆主页等各种渠道发布馆藏特藏文献展览信息,扩大宣传范围,聚集人气。

5.4 追踪前沿,融科技于展览

追踪前沿,创新展览形式,通过引进3D数字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立足展览环境,延伸展示文献,丰富展示内涵。从多媒体角度将图书馆展览的“公益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8]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6 结语

展览活动是一种集信息、通讯和娱乐为一体的营销媒体,是一种兼具展示性和教育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是获取信息、促进交流、加强沟通的重要手段和渠道[9]。特藏文献展览不仅有利于活跃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深化信息的传播,增强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更有助于扩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

然而,重庆图书馆馆藏特藏文献还只是被动地发挥作用,充当了只有少数学者才涉足的特藏文献库的角色。这些珍贵的文献要面向更多的公众,就要创新展览服务体系,逐渐提高品牌效应,使“重图展览”成为服务读者的课堂、宣传本土文化艺术的舞台、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1] 国立罗斯福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在渝委员第一次会议记录[A].重庆:重庆市档案馆,1947-01-31.

[2] 重庆图书馆.重庆图书馆馆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3] 王志昆.重庆市现存抗战大后方文献及特点[J].图书馆界,2011(3):58-61.

[4] 卢炘.中国美术馆学概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136.

[5] 重庆图书馆馆藏抗战漫画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陈列室隆重开展[J].重庆图情研究,2010(3):63.

[6] 李华.公共图书馆公益性展览服务管见[J].图书馆学刊,2011(3):96-97.

[7] 彼德瓦尔纳.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必读[M].孙钢,等,译.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

[8] 王世伟.图书馆展览服务初探[J].图书馆杂志,2006,25(10):22-26.

[9] 马文波.浅论公共图书馆展览业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160-161.

猜你喜欢
古籍馆藏抗战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我是古籍修复师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