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丽,王宏博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近年来,安阳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频繁。2015年的首届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2016年亚洲国际集邮展览中安阳殷墟、红旗渠主题邮品与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邮品同台展出,2017年汉字国际巡展等文化交流活动相继举办,都为安阳文化所代表的悠久的中华文明的传播提供了良好契机。因此借助文化遗产来推动安阳文化的传播是一个直观而又有效的途径[1]。但是目前安阳文化旅游景区英文导游水平参差不齐,急需引进外语人才[2]。在安阳高校英语教学中,开设的文化类专业课多以输入英美国家的文化为主,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较少,而涉及当地传统文化的课程几乎为零[3]。基于此,本研究针对传统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当前文化传播的需求开展了相关调查与研究。
笔者在2016年7-8月赴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短期交流学习期间,对来自7个国家(英国、法国、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巴西、意大利、德国)的30位青年进行对中国文化认知的现状、意愿和渠道的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比例为100%。调查结果发现,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存在误区。针对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对策与建议。
①你听说过四大文明古国吗
②他们分别是什么(给出选项)
③你对中国的了解程度
④你对中国的感兴趣程度
⑤你对中国的哪方面文化感兴趣
a.中国文字 b.哲学思想 c.艺术形态 d.自然资源e.人文资源
⑥你有无中国社交圈
⑦你更想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中国
a.文化旅游 b.人际交流 c.电视 d.教科书 e.报纸 f.网络 g.家人和朋友
⑧你希望自己国家的文化被世界认可吗?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1.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及误区
从调查结果看,66.67%的人表示听说过四大文明古国,但能准确说出四个文明古国的人仅占33.33%。尽管完整说出四个文明古国的人非常少,但能说出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人数比例达83.67%,这说明中国形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知。
外国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接触意愿整体较高,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的占53.33%,表示“还好”的占46.67%,“一点也不感兴趣”的是0%。这表明虽然外国友人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但是了解程度却不高。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甚至有一些国际友人对中国的印象仍停留在一些非实料性的资料中,认为中国是《马可·波罗游记》中写到的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充满了诱惑。这说明国际友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存在误区,也说明我们自身在文化对外传播方面有所欠缺。
2.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意愿及渠道
文化接触意愿是影响文化认知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调查看,外国友人对中国独有的东方哲学思想了解意愿较强,中国的人文资源、中国文字紧随其后。安阳是中国经典哲学《易经》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文字的发源地。这就启示我们要善于利用地理优势,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多做贡献。
在被问及“想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中国”,排名第一的是想通过“文化旅游”来体验中国文化(96.67%),其次是选择与中国朋友进行“人际交流”(60%),紧随其后的是“网络”(40%)。这表明,通过旅游体验传播文化是最有效的文化体验方式。笔者曾到殷墟和中国文字博物馆进行过调研,采访了该地的英文导游,了解到,旅游旺季会有大波的外国游客到此游览,淡季也会接待若干批外国游客。但是景点的英文讲解材料很陈旧,并且英文导游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公示牌有错误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文化遗产地的对外接待能力建设。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到,外国友人选择与中国朋友进行人际交流接触意愿也排名靠前,这就对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尤其是英文专业的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肩负起文化传播的重任。
近年来安阳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安阳市高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应该肩负起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任。笔者曾在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6所本专科院校与英语相关的专业中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调研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有效比例为93%。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主要了解安阳本地的大学生对安阳文化常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于文化传播的意愿。第二部分是翻译测试,选取了中国文化以及安阳代表性的文化词汇10个,部分词汇的翻译标准依据《朗文汉英中华文化图解词典》[4],要求被测者不借助任何纸质或者电子词典等资料独立完成[5]。第三部分是简答,询问受访者对如何传承与传播安阳文化的意见和建议。
据调查,多数同学对安阳文化有一定了解且愿意更加深入了解。对安阳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占45.41%,知之甚少的占26.02%。在被问及“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安阳传统文化”时,所有被调查者都未表示不愿意或者排斥等想法,但是有64.29%的同学表示“想了解,但没有良好的途径”。就“是否有必要把安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开成一门课程”这一提问中,受访者只有10%认为非常必要,不过有56%的同学认为在学校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安阳传统文化精髓的社团很有必要,且大部分同学认同安阳本地的大学生在安阳文化与传播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如果国际友人来访安阳或者举办相关文化交流活动,他们非常愿意去当志愿者翻译,一部分不愿意或者不敢去的同学所选择的原因则集中在对安阳文化了解不深入以及自己对于相关文化术语不了解,不知道如何判断翻译标准上(如表1)。
表1 安阳市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安阳文化传承途径的意愿表达
表2 安阳市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化翻译能力测试情况表
从表2看,安阳市6所本专科院校英语相关专业大学生文化翻译能力整体普遍较差,其中涉及安阳文化特色的“甲骨文、青铜器、鼎”等翻译正确率尤其低。
这是因为,安阳某些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虽开设了中国文化概论这一课程,但很少涉及安阳文化翻译,所以关于安阳文化翻译的正确比例较低,而且翻译的标准也很难统一。如“殷墟”有的翻译为“Yinxu”,有的翻译为“Yin Ruins”,在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用的是“Yinxu”,近年来许多英文导游词多用“Yin Ruins”。“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翻译,很多同学直译为“Chinese Characters Museum”,但是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前广场“字坊”上刻的是“National Museum of Chinese Writing”。通过测试反映出许多问题,一方面是学生的翻译能力亟待提高,一方面是翻译的标准也需要进行统一,连“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这样最基本的地名都有多种翻译,那么在具体的文化解读中想必会更加千奇百怪,这必使文化输出变得十分混乱。
安阳市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化翻译能力薄弱,一部分原因是文化类课程开设较少,但调查发现,学生普遍不希望把安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开成一门课程,他们更倾向于参加一个专门研究安阳传统文化精髓的社团,这说明我们的传统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如果只是对中国文化历史进行提纲式的泛泛学习,许多同学可能会感到很枯燥,并且实用性不大。如果将这些文化历史用英文讲给外国人听,会全而不精,起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但如果在课堂中注重安阳文化的导入[6],该地大学生身在其中,学习中可参考可实践的材料较为方便且真实,传播的可操作性也更强,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国外的问卷与访谈调查中,通过“文化旅游”的途径来了解中国的居多。在国内的调查中,中国高校大学生表示“实地游览”也是他们对于安阳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主要来源。因此,以文化遗产为载体,高校与文化旅游景区合作培养文化传播人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据调查,安阳工学院英语专业每年会组织学生到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地进行为期一周的认知实习,学生均表示获益匪浅,但一周的学习时间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并达到有效传播还远远不够。所以学校与文化旅游景区必须进行长效和实时的合作,文化旅游景区有知识文化的更新及时反馈给高校师生,同时学校和景区有相关专家进行文化知识讲座时要相互分享学习成果。可以选拔优秀学生作为文化旅游景区的英文讲解志愿者,一方面给了学生输出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景区英文接待翻译水准,为安阳今后的对外文化传播活动提供后备人才。
对文化旅游地的翻译错误应该及时纠正,同时努力做到所有翻译更加精准。在旅游景区的公示牌上存在很多错误,有单纯的拼写错误,如殷墟中,把洗手间“Lavatory”误拼写为“Lacatory”,还有同一景区翻译出现多个版本的情况,如殷墟的公示牌中,对“洗手间”的翻译就出现了4种情况:“Rest Room”“Lavatory”“Public Lavatory”和“Toilet”。笔者在调研时,一位导游把“洗手间”又口头翻译为“Wash Room”。翻译标准不统一,在实地游览中可能会让外国游客觉得云里雾里。一个单词可能会有多个翻译都是正确的,但是在同一个景区应该做到翻译的统一[7]。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生硬的Chinglish(中式英语)。笔者在陪同一位英国外教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时,他指着一些馆内公示的讲解牌说,这是非常有趣的中式英语,说明我们对目的语的翻译内涵没有足够重视。
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世界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公示语的翻译出现错误或者不当之处,丢的不仅是安阳的面子,更是损害了中国的形象,因此,对文化翻译的准确性必须重视。要坚决杜绝机器化的翻译,景区、政府应该共同努力,提高翻译门槛,聘请资深翻译专家,协同当地高校师生,共同研究探讨相关文化术语等的翻译标准,建立一个标准统一的官方语料库[8]。比如一提到“长城”的翻译,我们大家都毫不犹豫地翻译成“The Great Wall”,同理,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也需要有一个规范化的翻译标准。有了这个翻译标准,会方便后人的学习与研究,有利于于文化的传播。
[1]付晓东,徐涵露.文化遗产的深度开发:以安阳殷墟世界遗产开发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4(07):92-104.
[2]罗颖.世界遗产地旅游解说系统规划与构建研究:基于安阳殷墟的调查数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04):103-107+126.
[3]逯阳.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及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04):168-170.
[4]舆水优,大川完三郎,佐藤富士雄,等.朗文汉英中华文化图解词典[M].上海:上海外教出版社,2000:325-327.
[5]胡琼,吴妍洁,李梦梅,等.浙江省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调查[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4(02):66-69.
[6]吴平安.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调查及策略探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05):96-99.
[7]连晓慧.功能目的论与安阳殷墟的旅游公示语英译[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65-68.
[8]王严超.旅游语错误分析: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