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本刊记者 周瑞丰 通讯员 孔雪梅 廖小欢 图 |刘汪洋 受访者提供
近日,重庆荣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将挂牌的消息在荣昌传得沸沸扬扬。
“听说高新区即将挂牌了?”荣昌区养猪专业户郭平在和记者对话中抛出了悬在心中许久的疑问。近几年“荣昌猪”越来越火,“我现在每月能卖约1000头荣昌种猪,加上含有‘荣昌猪’血缘的荣二元猪,年销售量可以达到10万头。”
让郭平期待的是,如果荣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牌成功,她的“荣昌猪”销量还可再翻一番。
事实上,等待这一利好消息的远不止郭平一人。
“熊猫猪”沦陷
Once Getting Frustrated
“三十多年前,我13岁,就开着卡车送‘荣昌猪’,走川藏线把猪运往西藏。”与郭平同岁的李建见证了“荣昌猪”往日的辉煌。“那个时候过春节,家家户户买猪肉,杀年猪都是奔着‘荣昌猪’去。”
谁也没想到,2000年,“荣昌猪”的市场遭遇瘦肉率高的外种猪“重创”。
为追求经济效益,在荣昌,无论大中小型养殖场,还是散养户,都开始转为饲养瘦肉率高的外种猪。各大超市及菜市被各种各样的外来白条猪肉抢位,脂肪含量较高的“荣昌猪”价格一路走低,渐渐没了踪影。
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市场电子交易中心
看着养殖户纷纷转向饲养白条猪,让当时还未坐上荣昌现代农业畜牧业管委会副主任位置的周邦玉很是无奈。“外来白条猪生长周期短,几个月就能出栏,饲养成本低等因素,让养殖户对‘荣昌猪’不怎么‘来气’(感兴趣、上心等意思,编者注)了。”
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全国生猪优势产区交易上线仪式
之后几年,李建常独自去“荣昌猪”文化广场转悠,脑中浮现着《荣昌县志》中描写的每一个关于“荣昌猪”的细节:“荣昌猪”拥有400多年历史,肉质香嫩,“健如刚鬣色如银,乌鬼乌金谩比伦,自是太平多瑞物,糟糠风味宜嘉珍”。
和李建一样常在广场出现的还有另一个人,重庆畜牧科学院养猪研究所所长郭宗义。因为有着瞩目的黑眼圈,“荣昌猪”又被称为“熊猫猪”。看着一波一波外地游客与可爱的“熊猫猪”雕像合影,郭宗义深信,位列世界八大名猪、中国三大名猪的“荣昌猪”不会沉沦太久,因为“熊猫猪”的血统还在。
2007年的拐点
A Turnover in 2007
2007年,荣昌母猪的市场占有率从90%下降到60%,母猪与公猪的数量急剧减少。幸运的是,同一年,市场风向悄悄发生着变化。
“‘荣昌猪’的肌间脂肪含量在4%左右,而瘦肉型猪的肌间脂肪含量才2%,‘荣昌猪’的口感更好。”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黄勇富教授认为,大众对优质口感的追求让“荣昌猪”突然间有了很大的市场潜力。
市场回归了,猪种却少了,谁能将“荣昌猪”珍贵的血统保留下来,这是摆在黄勇富和郭宗义面前的问题,也是摆在荣昌畜业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几经波折,2014年,“荣昌猪”资源保护场孕育而生,这是荣昌唯一的市级保种场。
“我们常年存栏600头能繁母猪,每年会有8000头‘荣昌猪’出栏,用于供种的达到了4000头。”“荣昌猪”资源保护场负责人张廷科说,公司也在周围农村散养公猪,每个月向周边农户补贴800元,确保公猪的血缘不断。
“放眼荣昌,我们建立了保种场、保护区、以及遗传资源冷冻库三级体系,现在对‘荣昌猪’的血统保护手段比较丰富,打通了从基因保存、配种到养殖的整个通道。”郭宗义对“荣昌猪”的保护现状深感满意,但在市级与国家级保种实力之间的权衡,国家级保种场更胜一筹。
“目前,在国家级资源保护场有180头母猪,30头公猪,10个血缘,远超国家6个血缘,100头母猪的要求。”郭宗义透露,加上保护区内和农村散养的公猪,公猪的数量已经比多年前增加了一半。“荣昌猪”的保护最重要的就是保留公猪,这样才能保证血缘不断。
市级“荣昌猪”资源保护场为“荣昌猪”血缘的保护立下汗马功劳
国家级与市级资源保护场走上前台,使“荣昌猪”的数量逐渐恢复,国内生猪市场上再次成批次地出现了“荣昌猪”的身影。据荣昌区畜牧局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全区能繁殖母猪存栏11.8万头,生猪出栏达到88万头。“荣昌猪”养殖规模占全区种猪数量的80%。
互联网的动力
An Engine Powered by Internet
在“荣昌猪”资源保护开发的另一边,国家农业部批准的全国惟一生猪交易市场在荣昌已突破年总交易额350亿元。荣昌发改委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7年1月,生猪交易平台日交易量达到5万头以上,交易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市。“荣昌猪”和全国的生猪及仔猪一并在交易平台上“飞”了起来。
在《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建设情况报告》中,对生猪交易平台的功能制定了精确的定位: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的生猪在线产销平台,成为我国生猪全产业链集综合交易与数据、金融、管理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现在‘荣昌猪’的市场不断看涨,我们养殖户也有了信心,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佳的销售体系,我考虑今后还要扩大养殖规模。”郭平想起自己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客户,盘算着该怎么扩大规模。
“全国的生猪市场交易数据,每天在这里实时显示。生猪价格的波动情况,为荣昌发展生猪产业提供了最权威的数据解读。”交易市场负责人杨智解释,平台看似与养殖户的距离比较遥远,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透明化运作,保证了养殖户的实际利益。
“我们也在培养一些高新企业,对生猪进行集中销售。”周邦玉说,最近他们正在尝试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推出“猪联网”和线上交易平台“猪交所”,实现“线上+线下”交易。
2016年10月底,48个“荣昌猪”微信专用表情包陆续上线。这正是荣昌为定位精准用户,利用互联网线上营销做的又一次新尝试。短短120天,表情包下载量近17万次,累计发送量超过100万次,这样的数据为荣昌猪“触网”,拉开了一个口子。
线上线下的组合拳,打得扎实。当年,重庆生猪网上交易已经突破300个亿。今年重庆两会期间,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作客新华网,又提出了新的目标,“荣昌依托国家生猪市场,做大农产品交易、期货规模,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力争实现交易额2000亿元,建设全国生猪交易结算中心。”
“千亿级”生猪产业,仅靠卖生猪远远不够。曹清尧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荣昌生猪产业链的架构:“荣昌的畜牧业应该围绕生猪构成一个架构,带动机械加工、饲料生产、兽医兽药等相关产业发展。通过‘接二连三’,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
国家级园区的重量
Importance of Nation-Level Zone
2016年,荣昌以板桥园、广富园、荣隆园三个组团构建的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设立,同年,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蜂拥而至,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助力军。
今年9月13日,有市民向荣昌区政府去信,公开询问荣昌国家级高新区的挂牌时间,这封信短短一小时便收到了回复:“目前,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的筹备工作早已完毕,并已通过科技部高新司的验收,现待国务院各部委共同会签并上报国务院批复确认后即可挂牌国家级高新区。”
园区内入驻的企业,同样对挂牌消息格外敏感。目前入驻园区的生物兽药GMP企业达到18家,动物精准营养企业达到26家。
“我们针对的是畜牧产业的疫苗研发,从产值上来看,入驻园区的选择是对的。”重庆澳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伏刚说,公司年产值达到了1.5亿,荣昌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有利于企业开拓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外市场。和伏刚一样,看中未来园区“红利”的企业还有不少。在重庆市农委许处长的印象中,全市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兽药企业都在高新区里。
荣昌把畜牧产业作为主导来发展工业园区,在国内虽尚属首个。但许处长却很看好这个园区,他掰着手指盘算着:一是日泉农牧、天兆等大型企业的入驻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荣昌猪”保种,催生基因公司、研发高科技才人落地荣昌;三是生态绿色饲料厂家围着猪儿跑;四是兽医药企业密集型发展等。这些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条强大的产业链,包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荣昌区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常晓勇认为,高新区是荣昌产业发展的“第一平台”。他在2016年的“渝洽会”上表示,随着食品医药、兽药饲料等5个300亿工艺集群的建设,以及生物科技等领域产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延伸,“荣昌制造”会变得更有竞争力。
来自荣昌发改委的数据证实了常晓勇的判断。2016年,荣昌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40亿,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已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饲料兽药生产加工基地、集散地和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2017年3月,曹清尧对高新区提出了明确定位。“用抓工业的办法抓农区畜牧业,用集约的办法提升农牧业效益,用办园区的办法辐射解决三农问题。”有了精准的定位,荣昌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逐渐变为了现实。
大数据的新起点
A Brand-New Start of Big Data
荣昌高新区正在等待挂牌,但其丰益的产业布局中,又将有一个大动作。一份来自荣昌现代农业畜牧业管委会的内部资料显示:2017年8月31日,荣昌区政府向重庆市政府上报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的请示。随后,市政府同意并致函农业部支持重庆市荣昌区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
荣昌高新区内的荣昌创新发展中心
9月5日,在高新区发展及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曹清尧指出,“围绕生猪全产业链广泛收集各类信息数据,将全国生猪信息数据全部汇聚到荣昌来,让荣昌真正成为最‘全’的生猪大数据中心,增强荣昌引领生猪产业发展的话语权。”9月13日,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组成立,目前,项目可行性报告正在编制当中。
“大数据中心建设势在必行。”周邦玉表示,385家企业入驻园区,依附于整个生猪产业链条之上,但生猪企业交易信息不对称,市场淡旺季周期变化等,都将成为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及时、连续、实时、真实交易产生的数据,是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坐拥全国生猪交易平台,荣昌并不缺数据。不过,不缺数据,并不代表能用好数据。周邦玉说,“如果有实时数据监控,并把数据加以分析,包括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生猪出栏量的增减等等信息,对养殖户调整来年的养殖规模有重要的指导性。”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将在管理、查询、分析等各个环节,为畜牧养殖、畜牧生物医药等一、二产业提供数据服务。未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挂牌落定后,生猪畜牧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也都有了可以利用的数据血液。
重庆澳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产品生产线
周邦玉把大数据的运用比作一个新起点,在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势之上,大数据中心的落地必将成为荣昌畜牧经济的核心资源和最大竞争力。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大数据中心助推下,“荣昌猪”的全产业链将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