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生,袁 欢
(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酷佩体育文化中心,北京 100191;2.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党的十九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新时代需要新奋斗,呼吁着体育的新发展,新时代也是体育精神、理念与实践互相影响的时代。高校体育场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在体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体育场馆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前景,是衡量国家体育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由此可见,全民健身在通往小康道路的重要性,也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做出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由政府提倡全民健身政策加强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追求,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把眼光投向于自身的健康方面,也意识到了体育对身体健康标准状况的影响,人们愿意“花钱买健康”,人们对体育的追求越来越大。而高校的体育场馆作为高校教学设施的一部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具有担任体育教学任务的角色,使体育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而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及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实施,高等学校的体育场馆也越来越多元化,服务对象不仅有学生和教师,还面向社会群体。高校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中重要的环节,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前景。本文通过对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进行各个方面的研究,发现仍存有一定的问题,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政策,来促进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的优化改革,把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体育思想引向深处,落到实处,并且勇于创新,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建设体育强国出一份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是对体育发出的动员令,吹响了体育的冲锋号,因此,必须深刻地认识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的内涵,动员和带领人们落实这个战略,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强化人们的体育精神,满足人们对体育的向往。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些所有的政策都足以表示国家对体育的重视。高校的体育场馆就是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场所,不仅担任在校学生教学及训练的任务,还要服务与社会。这为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开始从物质需求转化为精神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而且对人们的性格及心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再加上政策的实施,社会对体育活动的开展,人们对锻炼的需求逐渐加大,因此,出现了市场上缺乏体育场地的现象,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然而,市场为了经济的发展,把高校的体育场馆作为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的解决手段,不仅解决了人们健身的需求,而且市场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因此,新时代的市场发展需要我们去充分地研究与开发高校的体育场馆,以满足社会市场经济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体育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当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身体健康状况意识增强,体育已也成为了人们幸福指数的衡量标准,逐渐成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场馆不仅在学校担任着教学任务,而且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也是重要的环节。因此,高校体育场馆的运用成了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由于人们对体育场馆的需求,高校体育场馆担任着社会群体活动场所的重要角色,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为基础,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因此,对高校体育场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有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等室外的场地,同时也应有田径馆、羽毛球馆、游泳馆、体育舞蹈馆、武术馆等室内的场地,以及相关的餐饮店、休闲服务区、以及更衣室、运动后沐浴室等设施。然而,高校体育院校场馆设施并没有那么的完善。如雷厉在《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提出,我国在体育场馆的投资与数量上有较大的差距,在场馆设施的分布上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在数量上,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与国外相比差距仍旧很大,场馆设施不完善,并且投资资金明显不够,经济实力成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重要原因。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的规模、设施、资金都存在不足的现象,维修费用更是不到位。体育场馆还不能够满足新时期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向往,不能满足人们对体育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和大众的需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实现以人为本的观念,减少体育场馆设施与配置对学生或者大众人群所产生的弊端。
新时代高等体育院校不仅兼顾着体育教学、学校师生的身体锻炼的活动,而且还兼顾着服务于学校周边热爱体育运动锻炼者的任务,本着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许多的高校体育场馆实行场馆对外开放的措施,但在对外开放的时间及对外开放的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谷俊辰的《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社会开放研究》中显示出:河南省高等体育院校对外开放还存在数量问题、供需矛盾的问题、日常教学和师生活动及社会开放等3者之间使用冲突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急切地去解决。总体来说,我国的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率还是比较低的。在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过程中的有偿服务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都是进行简单的训练和场地的租赁。在杨艳的《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策略研究》中强调,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与社会开放相矛盾的现象,因此体育场馆的开放应需要做出完善措施。在杨意峰的《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利用营销策略构建》中强调,当前,我国存在着短缺与浪费场馆资源的情况,说明场地利用并不充分。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一部分还存在场馆利用不充分的现象,高校体育场馆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还处于闲置的状况,并且对外进行开放时,一般是在节假日或者是周六日,并且也没有进行管理和宣传,而工作日专为师生员工提供教学使用。因此,很容易导致场馆闲置,平均利用率不高,也导致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发挥受到限制。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的好坏,影响着场地是否可以发挥设施的功能和使用寿命,更关乎国家开展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效果,在体育的发展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新时代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比之前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但是我国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前瞻产业研究院曾经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体育场馆行业运营模式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认为,中国体育场馆在经营与管理中,存在着使用率、功能、管理观念、营销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新时代中,高等体育院校要克服此类现象。例如,陈三五的《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配置与管理研究—以湖南省“211 工程”院校为例》中显示,管理过程中存有管理人员、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管理模式、制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在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并不是由专业的管理者进行管理,而是由教师兼顾或者由学校管理部门聘请的临时工。他们没有接受过体育管理专业的学习和指导。即使可以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但是从体育场馆管理的经验、专业的知识、体育教学的训练,以及场馆资源的有效配置等知识还有所匮乏。因此,为了体育场馆的科学运行,一些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能力需要提高。
3.1.1 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 新时代体育的火爆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体育资源无法满足人们对体育的需求。高校的体育场馆在担任教学任务,培养体育人才的同时,应适度地对外来人们进行开放。但是毕竟资源有限,再加上对体育场馆的不合理利用,出现破损现象,降低了体育场馆使用的寿命。因而,资金就成为了一个大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科学合理地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以便发挥其更大的功能。
3.1.2 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 处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国家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我们应根据人民对体育的追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把满足人们对体育的需要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们对体育锻炼情况的满意度为评价标准,让人们提高对体育的幸福感。新时代的高校体育场馆的负责人应主动满足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需要,担当发展体育的责任。
3.2.1 体育场馆进行多元化运行 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在管理运营方面应进行多元化的运行,而不仅局限于单一的租赁方式。对外进行有偿服务不仅仅面向社会的体育服务,同时也可以满足其他对场地的需求,如社会团体、单位人群等。除了羽毛球馆、武术馆、篮球馆、网球馆等对外进行有偿服务外,还可以开展咨询培训、体育汇演等活动。例如,可以承办各类的比赛和表演,引入各类的体育赛事,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举办事业单位的运动会;举办培训班,充分利用学校的基础设施及丰厚的师资资源进行培训,不仅增加了经济的收入,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而且也响应了国家全民健身、打造体育强国的号召;还可以开发广告业务,开展各类的商业活动,如赛事广告,冠名广告,开展体育装备展,服装展;另外,还可以筹划一条龙的服务中心,如在体育场馆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健身娱乐休闲活动为一体的体育服务,把与体育相关的潜力都挖掘出来。使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的形式不再单一化,而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2.2 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处于新时代的高校体育场馆应准确地认识到自己学校场馆的特点和状况,并且借鉴其他体育场馆运营及管理的措施,在满足自身教学需要的同时,充分利用起自己的体育场馆,提高场馆的利用率。通过多种方式对体育场馆进行开放,挖掘出体育场馆所存有的潜力,满足人们对健身的向往,为全民健身做出贡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3.3.1 加强体育场馆人员的能力 体育场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体育场馆使用的期限,不管是对场馆的维护方面的管理、体育教学训练使用方面的管理,还是对外经营方面的管理,对管理人员都有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的体育场馆专业管理人员特别缺少,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名经济顾问都来自于国外,说明我国专业的体育管理人才和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提高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当务之急。学校可以聘请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对其他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活动,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提高体育场馆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及服务质量。
3.3.2 建设健全的规章制度 新时代高校体育场馆都应有合理的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都应制定和遵守规章制度。然而,有些学校即使有制度,也是个摆设,不按照规矩办事,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利于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减少损失,创造更高的价值。
3.3.3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新时代的高校应根据自身体育场馆的特点和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体制,同时,借鉴优秀学院对体育场馆的管理与运营方法进行管理创新。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强体育场馆的宣传度,以便挖掘潜在的消费者,使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更加科学,为自身、为社会、为国家创造更高的价值。
党的十九大不但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而且也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体育发展方向,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强国的道路。高校体育场馆不仅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载体,而且也是人们锻炼身体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这种情况下,对高等体育院校的场馆设施、开放与利用及经营管理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体育场馆设施满足不了人们对体育生活美好的需要,对外开放比较单一,不具有多元化,场馆利用率较低,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及规章制度、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通过对各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保障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健康有效的发展,响应国家建立体育强国的号召,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