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摘要:通过对普洱市森林资源、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大力实施七大生态工程和着力打造六大超百亿元林产业的对策和8项保障实施,以将普洱市建设成云南省生态安全屏障桥头堡。
关键词:森林普洱;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6-0152-04
1引言
普洱市土地总面积为6654.1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693.5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0.5%;非林业用地1960.6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5%,森林面积4377.1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5.8%。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2.5亿m?。林业产业化发展存在层次不高,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林业产业投融资体制不健全的现状。针对以上森林资源及林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森林普洱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桥头堡实施七大生态工程和打造六大超百亿元林产业的对策和八项保障措施。
2加快森林普洱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意义
2.1保障普洱市生态安全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具有“一市连三国(缅甸、老挝、越南)、一江通五邻(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的区位优势。因其特殊的生态区位,普洱的生态建设不仅关乎国土生态安全,还与维护跨境生态安全紧密相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016年全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2100亿元,居全省前列。加快建设森林普洱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不仅是推进全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洱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举措。
2.2是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重要基础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普洱市发挥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市委、市政府提出 了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战略构想。按照《规划》,在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中,普洱将着力建设现代林产业基地。因此,加快建设森林普洱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是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重要基础,也是深入贯彻国家“桥头堡”战略,把普洱建设成为全省、全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的具体体现。
2.3是确保普洱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普洱最大的优势是绿色、生态。普洱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加之特殊的自然地理原因,受工业文明的影响不深。但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保护森林资源,为今天保留下了完好的自然生态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化趋势加速的大背景下,加快建设森林普洱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是确保普洱市率先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支撑。
2.4 是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一、二、三产业,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是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加快建设森林普洱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立足该市山区面积大、气候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的市情与林情,充分发掘森林资源潜力,培育壮大特色林业产业,对加快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快森林普洱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总体要求
3.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森林云南建设的重要部署,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重大战略以及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良好机遇.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森林普洱建设统领林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六大生态工程,着力打造六大超百亿元产业基地,努力将森林建设成为普洱市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
3.2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原则;坚持突出特色,分类实施的原则;坚持龙头带动,示范引导的原则;坚持科技兴林,兴林富民的原则。
3.3目标任务
围绕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实现从林业资源大市向林业经济强市的跨越,重点打造6个产值超百亿元的森林经济产业。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0%,全市活立木蓄积量达3.0亿m?,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2600亿元,林业总产值达800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基本实现把普洱建设成为云南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目标。
4大力实施七大生态工程
4.1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
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以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林地面积、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助农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实施25°以上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2020年实施治理100万亩。
4.2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
科学合理区划界定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落实管护责任,兑现管护资金,管护好已区划界定的417.8萬亩国家级公益林和680.6万亩省级公益林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适当增加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面积;要重新调整提高公益林比例,到2015年,新增600万亩公益林,第一期已优化调整好国家级公益林615.4万亩、省级公益林659.8万亩和市县级109.7万亩;到2020年,切实管护好国家级、省级公益林,建立起市、县级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切实维护林权所有者权益,确保林区稳定,保障生态安全。
4.3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
按照国家和省级的相关政策,科学合理地规划好、实施好天保二期796.48万亩工程管护,切实保护好珍贵的天然林资源,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集体商品林不再纳入天保工程管护面积,工程区内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妥善分流安置森工企业职工,促进就业,确保林区社会稳定。到2020年实现森林资源面积、蓄积“双增”的目标,即新增森林面积29万亩,森林蓄积净增3136万m?。
4.4实施低效林改造工程
堅持分类指导.促进林地质量提高、林分结构优化;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推进低效林改造;坚持依法依规,确保改造规范有序;坚持创新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在项目管理措施上下足功夫,加强项目资金的整合和管理,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全市的低效林改造工作。到2020累计改造400万亩。
4.5继续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和节柴改灶,稳步推进太阳能和秸秆气化等新能源,努力提高农村新能源利用率,降低森林资源消耗。加强农村能源队伍建设,强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到2020年,再新建沼气1.5万户、新建节柴改灶2.5万户、太阳能16万㎡、生物质秸秆气化站3座、城镇沼气污水净化池10处、大中型沼气池3处、农村沼气技术服务网点100个,充分发挥农村能源在有效降低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保护森林资源,改善农村生活人居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4.6 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完成普洱市生物多样牲保护规划,切实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特有物种,初步建成以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各类保护地为主的就地保护体系,以普洱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亚热带植物园为主的近地、迁地保护体系。深入开展极小种群保护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国家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加强全市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健全保护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护水平。到2020年,使普洱市境内分布的28种极小种群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拯救和保护,全市70%以上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4.7大力推进城乡造林绿化美化一体化工程
紧紧围绕“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的城市品牌及争创“满城山水满城绿”的国际精品城市为目标,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境模范城市为契机,以开展园林单位、园林小区、绿化模范单位为载体,将城乡绿化T程纳入城市、乡(镇)、村庄和风景名胜区规划,依法依规加大对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坚持以城市主要地段、道路、公园等地为重点,加大造林植花力度,加大社区、村庄、校园、厂矿、机关、营区绿化造林力度,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实施绿色走廊工程,以高速公路、国省县道、乡村公路、景区道路沿线、城镇面山和水库周边、湖泊面山及径流区为重点,加大造林绿化、林分改造力度,努力打造具有普洱特色的绿色走廊、鲜花走廊。广泛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小镇创建活动,加大社区、乡村、校园、矿区、机关绿化造林力度,创建一批国家或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小镇、森林小康村,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创新履行义务形式,推行树木认种、认管,不断增强全民绿化美化环境意识。同时针对城市中暖色不足的问题,加大植树种花工程力度,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绿色和谐城乡。主城区和各县城要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科普教育基地、义务植树基地和纪念林基地,形成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景观。主城区重点要实施好北部湿地公园、洗马河湿地公园、丁家箐湿地等项目,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节点、广场等绿化建设。要按照地被、草本、灌木、藤本和寄生植物、高大乔木等5个层次对中心城区进行复合立体的绿化美化,不断提高城市的有效绿化和含绿量。县城要依托城镇面山、河道、主次干道、主题广场和居民区,以湿地建设、道路沿线、城市景观节点、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居民小区等为重点,全面开展森林城镇建设。乡(镇)因地制宜构建健康宜居的乡(镇)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农村要依托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产业项目,大力开展村庄面山、基本农田、道路、河道、庭院、宅旁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对全市840个行政村进行绿化美化,建成80个绿化示范村,让绿色贴近村庄、走进农家,推进村庄绿化美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宜居环境,为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5着力打造六大超百亿元产业
5.1做大林(竹)浆纸(纤)产业
在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前题下,加快林(竹)浆纸原料林基地建设,推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以云景林纸股份公司、金光集团为龙头.建设400万亩纸浆原料林基地,形成林、浆、纸、纤一体化经营。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5.2做强林化产业
加快松脂原料林基地建设,规范松脂生产管理,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积极开展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林化产业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发展,实现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打造产值上百亿元的林化产业。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5.3做深林板家具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优化产品深加工,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和木材高效利用,形成产值超百亿元的林板家具产业。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5.4大力发展核桃、石斛、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等林业特色生物产业
立足丰富物种资源和优越的光、热、水、土条件,通过育龙头、建基地、创特色、营环境,加强林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人工培育,大力招商引资,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林业生物产业。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5.5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
充分发挥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糯扎渡白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景迈山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无量山哀牢山森林旅游景区、小黑江森林公园等一批森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做大做优森林旅游业,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5.6做大景观绿化苗木產业
充分利用普洱可用于景观绿化的花卉、树种较多,培育景观绿化苗木的优越条件,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景观苗木产业。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
6保障措施
6.1加强组织领导
由市森林普洱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研究解决全市加快森林普洱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中的重大问题,检查督促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建立林业“双增”目标工作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及奖惩激励机制,严格实行林业“双增”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林业“双增”指标纳入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考评。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大力培育和宣传典型,促进全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为进一步加快建设森林普洱构建生态安全屏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6.2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加大建设森林普洱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投入。市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推动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市级和县(区)级白然保护区日常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支持各类担保机构开展林业贷款担保服务,进一步完善林权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努力增加贴息资金规模,争取将贴息范围扩大到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贷款、扶贫贷款、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范围,切实加大对林业企业和林农政策扶持的覆盖面。
6.3拓宽融资渠道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林业信贷扶持政策。切实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推广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组建林业专业化特色小额贷款公司、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引导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农积极参与森林保险,将森林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统筹安排,实行财政保费补贴。
6.4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健全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有关政策,纳入市级公益林的集体和个人的森林,每亩每年补偿10元,实现生态公益林补偿全覆盖。继续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全面实施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在办理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手续过程中,要坚持占补平衡原则,落实植被恢复措施,确保森林植被面积不减少。
6.5强化科技支撑
充分发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及企业研发机构的科研作用。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3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和推广培训机制,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与市外科研院所和林业企业的合作,鼓励和支持林业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实践,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大林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对林业干部和科技人员的培训,强化科技队伍建设,提高林业工作者整体素质。
6.6加强林业“三防体系”建设
完善森林防火、扑救和保障体系,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联防、联保、联控的新型管护组织,完善森林火灾政策性保险制度,降低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有害生物入侵蔓延。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格森林植物检疫.防止突发性大面积灾害发生。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综合监测防控能力。落实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各级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乡镇林业站社会化服务体系,确保林业基层站所机构队伍稳定、职能强化,更好地服务基层和森林普洱建设工作大局。严格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乱占林地、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6.7 深化林业改革
切实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全面深化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健全林权流转体系、林业投融资体系、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森林保险体系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林业产值实行专项统计,凡涉林的一、二、三产业全部纳入林业产量产值统计范畴。完善义务植树实现形式和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森林普洱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积极推动林业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促进经营理念转变和产业升级,提升林业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普洱林业对外形象。
6.8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弘扬干事创业、求真务实、进取图强精神,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疏理和简化办事程序,为全市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做好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强化依法行政,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推进林业行业“三个文明”建设,树立起林业队伍的良好形象。
7结论
通过七大生态工程和六大超百亿元林产业及八项保障措施实施,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0%,全市活立木蓄积量达3.0亿m?,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2600亿元,林业总产值达800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