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现状与未来刍议

2018-01-28 15:12闫淑红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4期
关键词:未来高校图书馆现状

闫淑红

[摘要]大学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校的图书馆无论管理模式还是图书资源形式都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图书馆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管理模式越来越先进,各种先进的服务手段应用到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但是,高校图书馆建设和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读者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现状;问题;未来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7) 14-0053-03

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7. 14. 020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大众化的藏书服务已越来越不能满足高校师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日益普及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给图书馆带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使得大学图书馆的功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直接关系着人才的培养,图书馆如何完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引入更多的图书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的宗旨所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发生了变化,许多新的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管理和服务中去,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图书馆的发展建设应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与完善。因此,分析高校图书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明确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既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需要。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不仅担负着为读者及时提供借阅资料的责任,还具有为读者提供最新科技文化信息、引导读者了解知识动向的职责,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社会高速发展和进步的时代,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成为重要的受益者,许多新兴的技术都应用到图书馆的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减轻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了图书馆服务质量。但是,在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

(一)图书发行滞后与科研最新动态的矛盾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和教师学习和科研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行实施,高校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引起了高度重视,学生知识面狭窄,需要广泛涉猎数字、文献资料等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书籍资料更新速度慢,无法满足学生的涉猎要求,学生更愿意上网查询和下载资料,学生正在远离图书馆。网络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高校图书馆书籍内容滞后,无法满足科研最新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阅读需求,这是需要亟待改进的问题。

(二)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落后

高校图书馆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去保证日常事务的正常进行,而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都不够完善,存在人员配置不合理、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高校领导缺乏对流通工作的重视,对流通管理人员要求不高,导致流通部门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技术能力有限,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出错。对于新兴的管理设备由于管理人员操作不当,经常出现图书漏借、漏还、书籍错位等问题,无法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趋势明显

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各个部门互不兼容,经常出现不同的研究项目标准,经费投入不集中,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紧密的合作等。目前我国的数字信息资源有限,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许多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对数字资源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对网上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导致重复建设,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浪费储存空间。

(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各个学科的资源发展不均衡,有些新学科的开设中,没有与之相符合的资源建设,不同学科之间资源建设难易程度相差较大,导致各学科资源发展不均衡,高校数字化资源利用率不高。而且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如何加强网络时代对知识产权的运用,是高校图书馆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策略

(一)机构重组

传统的图书馆机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教学形式,图书馆在功能和结构上的改革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借阅服务也发生着变化,由单一的服务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服务,在借还书操作上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为自动化操作,所以功能和结构上的改革是高校图书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借阅服务上,需要按照学科分布部门对读者开展集成化综合服务模式转变,增强图书馆的学术性以及书籍采购的准确性,为了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开展读者咨询工作,方便读者借阅查询,向读者传递整体模块知识。

(二)优化图书馆人员结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如今高校图书馆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要求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的图书馆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全面的、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和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各个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的基本情况,扩展自己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增强和提高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和准确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能力。而目前在图书馆管理人员中,一部分是从外面聘请的工作人员,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知识、专业、学历等不符合工作需要。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员带来新的要求,微阅读时代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中要求图书馆员要有专业性服务,迫使馆员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提升自身素养还要把互联网技术提上日程,所以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不仅仅是借还书,所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重视程度,改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对他们进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更多学习深造的机会,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为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员和技术保障,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endprint

高校图书馆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服务质量的评比,来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使图书馆人员的队伍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再有就是各大高校可以结成图书馆联盟,从内容和技术上面互相学习,扬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转变读者观念,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要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长期的图书馆运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图书馆的功能就是为师生提供借阅服务,而没有真正理解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应向读者宣传科学的借阅思想和图书借阅规则,读者本身也应逐渐适应图书馆网络化的变革形式,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逐渐由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向新的方式和手段转变,读者能够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和文献的查询和下载方法等。

(四)提高图书馆的网络化程度

先进的网络技术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推广等更加高效。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因此需要提高图书馆的网络化程度,做好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打好基础。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科学的结构布线系统,完善图书馆的网络配置,为图书馆日后的数字化建设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如建立信息共享空间,把高校图书馆看成是一个交流的空间,把图书馆的电脑室、视听室和阅览室的功能相结合,创建学习空间,创客空间和联合办公空间等,促进多学科的合作研究。

(五)建立统一的标准,强化资源共建共享意识

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共享,我国对高校图书资源的建设也进行了总体的规划,对功能、收录范围以及发布形式等制定统一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制定的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此外,还要完善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建立起电子资源共享平台,大力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市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技术优势和收藏优势,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资源共享需求。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依托文献资源优势,通过现在的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微博,APP,自媒体平台等打造一个高校图书馆特色知识交流空间,构建起一个虚拟网络交流平台,让广大读者和图”的智慧文化空间,让图书馆真正成为人民身边的“朋友”

三、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

围绕读者的需求和满意度进行的文化活动是图书馆业务的根本,因此就需要我们定位服务读者,以人为本的理念。信息化时代以前的图书馆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涉的组织,不需要了解、熟悉其他图书馆的资源状况,在更古老的时代,由于科技水平有限,彼此的交流甚至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图书馆特色资源的产生,使得各个图书馆之间联系得更紧密。这使得现代图书馆变成相互联系的节点,相互连接。所以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就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体用户身上。首先,以人为本落实在图书馆的整体设计上,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功能设计等要围绕用户体验开展,最终目的是达到作者对信息的满足,而不是图书馆自己打造一个“完美的”服务流程;其次,建立个性服务资料库,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读者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处理,以实现有针对性、嵌入式、全过程追踪的服务;再次。如今,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网络息息相关,社交平台和通信工具成为大学生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未来图书馆的建设也将会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时俱进,增添学生熟悉的微信等相关服务,向学生推送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给学生提供查阅图书资源的渠道,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便捷。高校图书馆从图书采购、加工编目、图书上架,到书借还、信息开发、课题服务、学科导航,每个环节都要合理安排,环环紧扣,为学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还将拓展个性化服务领域,它不仅是读者借阅书的平台,还将成为读者之间相互交流的媒介,读者还可以对图书资源发表自己的看法,读者之间相互交流意见,互相推荐,读者之间互通有无,体验更好的服务。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的发展建设中,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结合读者的实际需要,转变读者观念,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建立统一的标准,强化资源共建共享意识,全面完善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致力于提高服务意识、文化素养和岗位职能,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全面提高图书馆的建设水平。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信息支撑服务。高校图书馆置身于这样一个高科技的时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机会和新突破,所以既要传承也要发展,勇于尝试,敢于突破,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就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刘远翔,陈凤琴.以人为本优质服务——香港高校网书馆观感[J].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6).

[2]支艳华.图书馆发展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J].情报资料工作,2004(1).

[3]廖爱娣,万咏梅.刍议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研究,2014(1):69 -71.

[4]馬慧生.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A].广西图书馆学会.广西图书馆学会2014年年会暨第32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广西图书馆学会,2014:4.

[5]崔开源.中国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86 -88.endprint

猜你喜欢
未来高校图书馆现状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