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2018-01-28 23:29龙金凤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育人大学建设

龙金凤



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研究

龙金凤

(铜仁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高校意识形态文化是高校肩负的政治责任和使命,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凝聚高校改革发展正能量、加强大学文化内涵建设、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构建大学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价值引领与文化育人相结合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传承传统与开放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做好大学文化建设价值导航;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制度文化,构筑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物质文化,优化大学文化建设育人环境;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行为文化,激发大学文化建设载体活力。

高校意识形态文化; 引领; 大学文化建设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1]是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应有之义,是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大学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是激发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力。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多元思想文化交锋,各种包含消极思想的大众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文化的塑造与发展,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审美情趣,高校意识形态文化认同可能出现弱化现象,因此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一、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高校意识形态文化是高校肩负的政治责任和使命,延续了我党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有效渠道,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凝聚高校改革发展正能量、加强大学文化内涵建设、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构建大学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是凝聚高校改革发展正能量的必然举措。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览全局、协调各方”。[2]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在高校改革发展中统一思想、凝聚动力、激发活力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同时,围绕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开展意识形态活动有利于破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高校改革发展“两张皮”难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流驱动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思想政治工作为高校抓住发展时机提供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是处理改革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的润滑剂,是集聚学校发展合力的调配器,是凝练培育学校发展特色的基本思想保障。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有利于高校凝聚师生的思想、整合内在的发展资源、夯实党组织的组织保障、发挥大学本身的职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凝聚高校改革发展正能量。

(二) 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是加强大学文化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

首先,有利于提升大学文化内涵建设。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大学文化建设首要工作是明确价值导向。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为大学文化建设明确了价值导向,确保了大学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发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在大学文化场域中的主导作用,永葆中国共产党鲜红底色,奠定大学文化发展最核心的部分。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与大学文化在文化环境、教育资源、载体平台、工作队伍、运行机制等方面相互融通、共建共享,既能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又能发挥大学文化的德育价值、提升大学文化内涵。其次,有利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代表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时代发展精神,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有利于高校成为“文化高地”和“思想宝地”,涵养并塑造大学文化特质,发挥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的辐射功能,从而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再次,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高校肩负的核心任务,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共同的重要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者都倡导积极向上的思想力量,是大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塑造人生优秀品格、提升学识和能力的成长熔炉,“以文化人”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三) 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是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途径。

大学是国家发展、民族繁荣、社会发展的智力库、决策源、文化高地,历来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3]在多元文化交锋、多种价值观冲突形势下,高校要肩负起占领高校意识形态文化阵地的政治责任,要有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理念,旗帜鲜明地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培育知华、友华、亲华、爱华的国际留学生,构建具有大学特色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构筑大学精神文明高地。

(四) 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是构建大学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大学文化……我们的大学,需要文化自觉、需要文化自信,唯有此,我们才能自觉到大学之为大学。”[4]大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学人要了解大学文化发展的定位,尊重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形成和发展规律和大学文化建设规律,积极参与大学的文化管理、创新及传播,创造文化成果,师生在大学文化育人实践活动中切身体验文化自信,大学文化成为大学人树立文化自信的基地。大学独特的文化魅力、丰硕的文化成果、新颖的文化创新理念、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等具有引领、规约、激励、熏染、教育功能,有利于凝聚大学文化自信。同时,大学文化自信是社会文化自信的发源地。大学被群众视为精神文化高地,大学文化的先进性、影响力、引领力、辐射力是构建社会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动力。

二、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政治文化发展新常态,结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文化建设基本规律,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价值引领与文化育人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传承传统与开放创新相结合。

(一)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坚持主导性即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从根本上起到指导、引导、领导、统领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主体性即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活力,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中有机统筹并激发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需要把握:一是坚持和弘扬高校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价值体系,明确大学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全过程,坚持党领导高校的一切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旗帜鲜明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二是充分激发大学人文化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抓好典型示范引领。教师要用扎实的理论素养、精湛的教学艺术、严谨治学的作风、优秀道德品质感染人、引领人、塑造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同时发挥大学生自主性、思想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主体作用,让大学生在文化实践舞台上展现才干潜能。三是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实践中要统筹主导性和主体性。坚持育人为本,尊重大学师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其作为文化主体的素质及创新能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借助“十大育人体系”平台,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统筹和发挥大学文化建设的主导性与主体性在教学科研、校园文化活动、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效用。

(二) 价值引领与文化育人相结合原则

价值引领是实现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的核心,坚持价值引领即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塑造大学共同价值观,培育大学精神文化,引导大学师生的精神价值追求和大学的发展方向。“大学文化是大学之魂。文化是文而化之,其核心是以文化人。”[4]坚持文化育人即大学通过发挥文化力实现以文化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影响地以文化来教育人。

坚持价值引领与文化育人相结合原则需要把握:一是树立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理念,发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价值引领的定力、大学文化育人的张力,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文化建设。二是增强大学文化育人实力,注重在文化育人进程中实现价值引领。提升大学文化主体素质,激发管理者、教师、学生全员育人作用,注重示范引领,尤其要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大学文化硬设施软实力,丰富大学文化内涵,提炼大学文化精神,打造文化育人平台,强化价值引领渗透,发挥课堂育人的主导作用,培育文化活动品牌,拓宽文化实践载体平台,营造网络“微文化”氛围,培育文化育人新高地新阵地。三是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发挥环境育人效力。提炼彰显大学精神文化的主导作用,优化大学制度文化的规范约束作用,利用大学物质文化的熏染作用,以行为文化创设优质育人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以文化之”。四是履行大学的文化使命及文化职能,增强文化育人效应。

(三)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旗帜鲜明的显性教育模式能够打造声势,彰显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模式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核心价值,两者互为依托、相互补充、融合转化,能有效地增强教育效果。大学文化丰富的教育内涵、春风化雨的教育过程、灵活多样的传导载体、高雅奋进的优美环境、自主参与的方式等要素,使其成为最具感染力、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传播阵地,成为塑造引导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主要场域,大学文化具有丰厚的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因此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很有必要。

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需把握:一是转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树立文化育人、“三全”育人等现代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到大学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教育活动、管理活动、服务活动,尤其要利用大学文化育人的生动性、渗透性、隐蔽性、感染性的特点,展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育人优势。二是有机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拓宽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领域,创新引领模式、方法和途径,注意高校意识形态信息嵌入大学文化的艺术性及适度性,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精彩纷呈的各种育人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好大学文化这个具有主导定力、传播张力、资源活力、载体潜力、育人动力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平台。

(四) 传承传统与开放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文化传承传统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开放创新是现代大学的重要时代品质,两者都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指标。传承大学传统有利于坚守大学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拓宽大学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文脉,守住大学文化发展的“根”;大学文化的开放创新有利于把准新形势下文化发展脉搏,创新大学文化的内涵、形式及载体,增添大学的文化新资源、新生机,活络大学文化发展的“脉”。

坚持传承传统与开放创新相结合原则需把握:一是深化大学文化内涵,打造大学文化特色。从大学传统历史文化凝练大学文化精神,汲取社会现代文化、国际文化、地域文化等多样文化精华,丰富大学文化内涵,培育并彰显大学的文化特质,建设具有历史性、开放性、创新性、时代性的大学文化体系。二是发挥好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职能,提升大学文化创新能力。坚持立德树人,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理念,规划符合大学实际的文化发展目标,培养一支熟悉大学文化建设专业知识、了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专业化大学文化建设队伍,促进大学精神文化的具体物化,营造倡导创新的大学文化管理氛围,充分释放大学人文化创新活力,建构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体制机制。三是开放办学,促进国际教育本土化,促进大学文化对外交流。要抓住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文化机遇,形成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扩大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博采众长提升大学文化品质和魅力,增强大学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三、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路径

大学文化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广阔的传播教育空间,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要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做好大学文化建设价值导航;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制度文化,构筑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物质文化,优化大学文化建设育人环境;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行为文化,激发大学文化建设载体活力。

(一) 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做好大学文化建设价值导航。

大学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独特的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情操等,包括办学理念、大学精神、价值追求、办学历史传统、教风学风等,是一种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念。大学精神文化在大学文化的结构层次中处于统摄地位,它决定着大学文化发展的性质、方向、面貌,主导着大学文化建设的进程,集中体现着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统领作用。高校意识形态文化要引领大学文化,首先要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守好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导航。

新形势下,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守好大学文化建设价值导航意义重大。一是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和大学精神文化的文化通融,为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文化本质上体现着价值观念,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和大学文化两者作为文化范畴都反映着倡导的价值追求,大学精神文化中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校风校训等亦是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的内容,为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精神文化提供了内容支撑。二是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精神文化,促进形成“三全育人”立德树人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5]大学精神文化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在文化传承、传播、创新中渗透高校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发挥着教育导向功能,有利于激发“三全育人”教育合力,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新形势下,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精神文化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旗帜鲜明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旋律,弘扬大学文化优良历史传统,引领大学多元的文化思潮,积极占领高校意识形态文化阵地。二是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学校舆论宣传主平台,把高校意识形态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主导大学精神文化生成、发展全过程。三是通过大学文化载体、管理载体、传媒载体等载体形式和平台对大学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大学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进行具体物化,让师生获取思想、形式、情感上的认同。四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行政管理队伍、教职工队伍的育人作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促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育人局面。

(二) 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制度文化,打造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大学制度文化是一所大学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被大学人认同遵守的规范准则,主要包括制度理念、制度规划、制度管理、制度执行、制度完善等,它承载着大学的精神追求、价值导向、教育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是大学生存发展和进行现代管理的基础。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部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占据制度保航的地位,是形成有效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的重要内容。

新形势下,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制度文化、打造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意义重大。一是科学规范的大学制度文化是高校意识形态文化获得发展的制度保障。大学制度文化具有强制性、规范性、约束性,通过制度的制定、实施对师生思想行为进行引导、调节、规范,高校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逐渐被接受、理解、认同、践行,大学制度文化在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养成中发挥着制度保驾护航的价值。二是运用大学制度文化资源,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制度文化能够更加深入且生动。大学制度文化具有凝聚、导向、规范、服务等功能,被师生真正认同的大学制度文化具有强烈的文化力,能够自然嫁接传承大学精神的文化传统,这些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载体和资源,使高校意识形态文化获得了生动形象的表达、传播方式。三是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制度文化能够激活大学制度文化显性、隐性的教育导向功效,推进实现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的渗透育人目标。

新形势下,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制度文化、打造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大学文化管理。加强学校党委行政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文化建设的统领指导,制定符合师生利益和学校发展实际的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民主科学规范管理大学文化。二是加强教育并积极引导,确保大学制度能够有效、有序执行。大学制度维护大学精神文化,赋予大学精神文化制度依据,同时,制度管理是硬性管理手段,也是柔性管理措施,要将制度和软管理有机融合,加强教育引导,维护制度执行的公信力、参与度、有效性。三是运用大学文化平台,把握时代性、政策性,滋养释放大学制度文化活力。制度表现文化,文化涵养制度,大学制度规范体系注入文化活力,大学制度文化才能获得特色和活力。“明德·致用”“苦心励志·追求卓越”是铜仁学院核心精神,学校建立荣誉体系,尤其是在教师中设立“卓越教育奖”、在学生中设立“明德学生奖”,这是该校建校以来授予师生的最高奖项,目前已形成该校文化品牌活动,明德文化理念和“苦心励志·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得到广泛认可。

(三) 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物质文化,优化大学文化建设育人环境。

大学物质文化是人们能感受到并体现大学特色的物质性文化或实体文化,涉及校园环境、建筑风格、人文景观、学科师资、基础设施等显性物质形态。大学物质文化是物质与文化的高度有机融合,物质被赋予大学文化精神和内涵,文化则获得了物质形式的呈现方式,如大学建筑楼群不再是冰冷的水泥楼房,通过体现大学文化的命名和解读,成为大学文化的象征,成为大学校园环境中的地标性建筑。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综合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大学文化的具体物化,更是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高校意识形态文化要接地气,必须利用大学物质文化的载体形式。

新形势下,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物质文化、优化大学文化建设育人环境意义重大。一是大学物质文化承载反映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塑造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平台。高校意识形态文化要落地开花,必须借鉴大学物质文化这个实体的文化存在表现形式,将倡导的价值观念渗透到大学文化传播传承创新和文化产品展示中,促进形成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二是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物质文化,通过建设大学文化硬环境、优化软环境夯实大学文化建设环境基础。三是大学物质文化和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共同存在于具体的物质文化样式中,整合激发了文化育人和环境育人双重价值引领功能。如学校的人文馆展示了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大学文化精神,其底蕴深厚的文化环境也令人在思想境界上得到升华。

新形势下,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物质文化,优化大学文化建设育人环境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构建育人的大学物质环境,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的精神内涵。科学合理规划建设突出学校特色和传统的大学物质环境,把握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依托大学优美的自然环境、精心设计的人文景观、思韵深厚的场馆建筑、为人师表的师资队伍、特色突出的学科专业建设等渗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这些富有美感,含有思想文化的物质载体,熏陶、感染师生,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二是注重凸显校园景观的人文特色,奠定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思想情感基础。大学物质文化和环境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师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外行提供了思想感情认同。三是完善大学文化设施和环境建设,积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和舆论宣传阵地,促进物质载体与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价值的融合。要在大学物质文化建设中传载高校意识形态文化,规范大学物质文化的管理服务,继承办学传统和特色,潜移默化地达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四) 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行为文化,激发大学文化建设载体活力。

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师生在大学精神文化引导、大学制度文化约束、大学物质文化环境熏染下形成的行为习惯、交往活动的总和,主要反映了大学的精神、办学理念、师生价值观。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文化中最常用、最直接的文化表达方式,是最丰富活跃、多姿多彩的载体形式。大学行为文化是高校意识形态文化整合的有力抓手、鲜活载体,是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养成的文化场域。

新形势下,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行为文化,激发大学文化建设载体活力意义重大。一是大学行为文化是大学进行文化管理的主要途径,有利于高校意识形态文化整合生成。二是依托大学行为文化丰富载体、活动形式、广阔平台,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的引领教育效果。三是大学行为文化具有协调统筹大学文化其他载体的功能,更好地凸显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的引领地位和作用。大学行为文化通过动态的行为和活动方式,统筹协调大学精神文化载体、大学制度文化载体、大学物质文化载体,凝聚统一思想,更好地发挥活动育人合力。

新形势下,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行为文化,激发大学文化建设载体活力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大学校长、党委领导班子要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做好发展规划,凝聚思想统一行动,带头示范投入到学校的发展事业中去。二是开展思想政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广受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蕴含大学育人理念,寓教于乐,强化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管理,培育精品文化活动,形成师生参与度广、反映好、育人效果好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并将特色品牌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规模化,使其发挥持续育人作用。四是发挥“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干”的干劲,注重在管理服务中提升师生能力和政治素养,教师为人师表、学生积极上进,发挥大学人在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主体作用,运用好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主体间性教育活力。五是大学行为文化统筹激发其他大学文化载体的教育活力,构建体现时代性、规律性、教育性、创新性的载体平台。

“文化是大学校园的常青树。”“我们不仅要播下文化的种子,更要精心地呵护其成长,使其常绿常青,直至绿满校园,成为独特的风景和学校核心竞争力!”[6]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大学人要坚守高校主流文化立场,打造立德树人大德育格局,利用好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磁场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凝聚“三全育人”合力,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培育大学文化自信,使大学文化绿意满园。

[1] 张洋.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3]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 张楚廷.论大学文化[J].铜仁学院学报,2018(7):37.

[5] 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01-03.

[6] 侯长林.文化是大学校园的常青树[J].铜仁学院学报,2017(7):60.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Led by College Ideological Culture

LONG Jinfeng

( School of Marxism,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 )

In the globalization and network backgrou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ideological culture with strong cohesion and leading force is the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undertaken by colleges.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culture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has significance in gathering the positive energy for colleg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connotation, occupying the position for college ideology, building confidence of university culture. Adhering to the combination principle of dominance and subjectivity, value guidance and culture education, explicit education and implicit education and inherited tradition and opening innovation, lead the university spirit culture by college ideological culture to complete the value guidance of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lead the university system culture to build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lead the university material to optimize education environment of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lead the university behavior culture to stimulate the carrier energy of university culture.

college ideological culture, leading,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2018-05-27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研究”(15GZQN15)。

龙金凤(1985-),女,湖南凤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G05

A

1673-9639 (2018) 10-0041-07

(责任编辑 陈昌芸)(责任校对 王立平)(英文编辑 田兴斌)

猜你喜欢
育人大学建设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留白”是个大学问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