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繁荣意义重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看似看不见、摸不着,离老百姓很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很多地方它仍然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多彩贵州这片大地孕育了多样多姿的民族,他们有着各式各样的文化,每一个民族又存有自己独特的手艺:或刺绣,或蜡染,或刻纸,或雕刻。哼一曲悠长古老的苗族古歌,唱一段《亚鲁王》,隔布看木偶人细摆故事,跳着锦鸡舞,吹着芦笙调,和着铜鼓十二调,低头做着土陶……每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它独特的烟火滋味。
《藏天下》2017年第8期特别策划:《黔地非遗 人间烟火》,包括:《坚实守艺者,手绘多彩人生》《非遗研培 走出家门天地宽》《让非遗活起来》等篇章。《藏天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多彩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关注和报道将不断持续深入。
黔中秘境香纸沟,以竹浆造纸,由明洪武传入,距今六百余年,黔之东南,丹寨石桥,以树皮造纸,代代传承已过千年。两地至今仍沿用明《天工开物》所记录之古技法,今人谓之古法造纸自然博物馆。
“纸浆造型”缘起于此。创立者方聪,见古法造纸之浆资质不凡,采其而塑,开创出丰富多彩的纸浆造型艺术作品,获国之专利,授奖馆藏。令古法造纸再获新生,成为今日黔城文化名片之一。
方聪纸雕作品所用材料,系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香纸沟具有600年历史传统土法造纸。明代朱元璋时期,屯兵贵阳带来的古法造纸术,现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物让人遗忘于世,几乎失传。
《藏天下》2017年第8期刊发的原创深度报道《雕塑家方聪——用艺术镌刻600年古法造纸》一文,甚至引起了海外关注,新西兰信报网转载了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