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管理机制探析
——以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2018-01-28 21:43
江苏教育 2018年60期
关键词:名师成员考核

名师工作室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产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优秀师资的重要形式。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海门中专”)在名师工作室的外部支持机制、内部运行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思考,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之路。

一、大投入,严管理,构建强劲的外部支持机制

名师工作室外部支持机制的构建是名师工作室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学校立足于“硬件过硬夯实基础、制度规范积蓄后劲、经费充足催生效益”的建设理念,加大投入、智慧管理,为名师工作室发展蓄势积能。

(一)硬件建设“塑品质”

一是着眼“升级”工程。目前学校建有15个名师工作室,其中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4个、县级名师工作室3个,其余为校级名师工作室。学校聚焦名师工作室的“升级”工程,制定了《海门中专名师工作室建设三年发展规划》,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分层次、有梯度地形成省、市、县、校四级名师工作室发展模式。

二是注重“孵化”工程。学校建立了名师工作室的“年度申报制度”,每年组织申报并进行评审,留足空间,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不断放大工作室的影响力,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孵化”工程,孕育出一批优秀的名师工作室。

三是推进“品质”工程。职业学校的名师工作室具有区别于普教名师工作室的个性化特征,承担着校企合作技术攻关、项目建设、专业建设等功能,因此,学校在进行名师工作室建设时,高度重视建设品质,招聘企业专家加入工作室团队;帮助工作室与技术先进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从事技术攻关活动;配备了高端的专业实训设备、技能大赛设备等,为工作室提供技术研发条件,便于课程开发实践和研讨,也为师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必要支持。

(二)制度建设“立规矩”

为了激活名师工作室的运行,学校制订规章制度,避免工作室陷入建而不管的“散养”状态。

一是规矩定方圆。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比如《海门中专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规定了领衔人的基本职责:领衔人负责引领工作室发展的方向,确定工作室成员的培训方式、培训课程、考核评估等。各名师工作室既是对外合作的窗口,也是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孵化基地,担负着依托行业企业多方位开展校企合作的职责。各工作室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与企业开展专业、课程等多层面的深度合作,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为企业提供服务。

二是目标定方向。学校规定每个名师工作室要明确年度发展目标和三年发展规划,每个工作室成员也必须制订年度计划和三年发展规划,并纳入《目标责任书》。各名师工作室的发展目标既要有共性要求(比如培养职教名师、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等),也要凸显个性化需求(比如学校的“创客”名师工作室将校企合作技术攻关、生产性实习指导等作为目标任务;烹饪名师工作室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对外人员培训等作为工作室目标任务)。

(三)经费保障“守规范”

学校设立专门组织管理机构(教师发展中心)对名师工作室经费进行统一支配管理;每个工作室根据级别配备相应的项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产学研开发、专业和课程建设、专项培训等。工作室经费由领衔人负责支配,严格履行相关财务制度,根据工作室年度预算专款专用,比如用于工作室成员外出培训、组织活动、聘请专家、配备工作室软硬件、购买专业的图书资料等。学校视每个工作室的运行绩效进行一定的经费追加,确保名师工作室的顺利运行和高品质发展。

二、明目标,提内涵,构建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

(一)活动开展“成特色”

在“品质”“规矩”“规范”的基础上,学校并不限定各名师工作室的活动内容、范围、频率,而是充分尊重各名师工作室自主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的意愿,并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学校的e项目名师工作室是省级名师工作室,围绕研究重点“微型游戏项目教学”相继开展了“微型游戏项目主题研讨”等系列省市级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每月一事”的常态教研,工作室以此为题申报了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并获一等奖,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职味英语名师工作室在信息化教学领域有重点突破,专注信息化与英语课堂融合教学研究,屡获全国、省、市信息化教学大赛金牌、银牌。“绿色家园”名师工作室立足“三农”,深入开展为农服务,在为农服务中不断激发新思维,形成了鲜明的创新品牌,在省市级创新大赛中摘金夺银。

(二)项目建设“肯担当”

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是工作室的CEO,可以自行决定工作室的活动,学校只定规则,不定方案。为了切实发挥工作室的作用,赋予工作室更多的职责,学校每年针对教育教学、校企合作、文化建设等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以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公布,让各工作室进行选择,以招标的方式让各工作室承接项目,进行研究攻关,学校根据研究成果兑现相应资金。比如,在“国示范”等项目建设过程中,学校将部分任务以项目的形式承包给各名师工作室,各名师工作室承接项目后,制订翔实的实施方案,进行任务的有效分解,按照项目工作流程进行集中攻坚,项目的求解过程成为工作室团队凝聚、成员创新发展的奠基过程,进而推动问题的解决。学校赋予名师工作室相应的职责,给予相应的任务,把名师工作室的研究重点定位于学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校企合作开发项目、专业群建设项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现代学徒制试点任务等,避免了各名师工作室纯粹的自主教研。

(三)示范辐射”有亮点“

一个名师工作室就是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学校对各名师工作室进行年度考核,除查看资料外,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各名师工作室的成果展示、成效展演。通过展演,让每一名教师都能看到工作室的研究成效、成员的专业发展成果,从而增强名师工作室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也可使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使用,避免了研究成果的“研而不用”。这同样是对各工作室的一种倒逼机制,工作室究竟有没有切实开展工作、有没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这种公开“晒”的方式,可以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危机意识,真正做到工作室责、权、利的统一。

三、重过程,强激励,构建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学校内涵的提升,聚焦点是人的提升。人的发展是学校从职业教育大校迈向职业教育强校的关键要素,学校坚持规范合理的名师工作室考核评价机制,消除“成长的烦恼”,破解“转型的阵痛”,全心助力“人”的发展。

(一)运行机制“促成长”

为了更好地发挥“鹰雁效应”,形成“鹰一样的个人和雁一样的团队”,学校规定了名师工作室相关的责、权、利,使名师工作室的运行具有制度保障。学校与各名师工作室签订“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培养责任书”,明确名师工作室培养骨干教师的职责。各名师工作室的运行,从成立之初的课堂教研延伸到专业技能研究,从业务提升延伸到创新创业研究,从教学科研延伸到产、学、研、赛互动融合研究,教师的成长由自发成长转变为抱团发展,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二)考核机制“激活力”

任何一个组织要得以高效运行,必须有科学的奖惩机制和相关的考核标准。在名师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学校制定了《海门中专名师工作室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各工作室在成员培养、教研科研、引领辐射、示范课开设等方面的履职情况;考核各成员在自我进修、业务学习、教学科研、教学工作等方面的情况。考核结果与工作室活动经费紧密挂钩,对考核达不到要求的,第一年予以警告,第二年仍达不到要求,则提请校长办公会议撤销名师工作室。对创新开展教科研活动并取得突出教科研成效的工作室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工作室创新发展的活力。

(三)淘汰机制“强内驱”

各名师工作室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制订对工作室成员的考核标准,工作室成员的考核主要由领衔人负责,引入竞争和退出机制,考核不合格的成员则退出名师工作室,同时对有强烈专业发展需求的优秀教师按有关程序进行考核后,吸收进工作室。同样,对专业发展迅速的团队成员参照考核标准进行相应的奖励,通过优胜劣汰,激发工作室成员在课堂教学上出优课、在课程建设中出精品、在项目建设中出成果、在教学科研上出品牌,真正实现职教师资队伍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名师成员考核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内部考核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