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意与俗适并举”
——宋代漆工艺发展对当代传统工艺活化创新设计的启示

2018-01-28 20:56冯晓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漆器传统工艺技艺

冯晓娜

引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战乱、纷争,同时又是经济发展、文艺复兴的时代。北宋中期和南宋初期暂时的安定局面,使得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造就了城市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同时,文化、艺术、审美思想以及手工艺也随之全面复兴。

宋代“抑武崇文”的治国理念,客观上推动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关注与传承。儒家的程朱理学逐渐占据了文化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并与隋唐五代兴起的佛教,以及受到帝王的青睐逐渐发展的道教三者并立,出现了宋代儒、释、道多元共生的文化现象。宋代帝王沉湎于享乐自娱之中,青睐的文化艺术被大力推崇。商品经济造就富裕的市民阶层和政治地位不断上升的文人士子,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也日趋主动。在这种社会结构转型和多元文化思想的促生下,艺术创作的表现主体不再局限于政治或宗教题材的约束,更多的转化为体现人文和自然景物的现实主义抒写。艺术的表现形式与社会功能也随之改观,主要表现在:1.艺术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逐渐分化、确立;2.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应用材料丰富,工艺技艺更加成熟;3.艺术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观念产生并相互影响;4.“文人画”写实逼真的画风成为风尚,影响广泛;5.艺术品趋于实用化、商品化;6.中国本土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积极传承与发扬。

一、宋代漆工艺的技艺发展与工艺创新

宋代的漆技艺在继承保有汉、唐以来的技艺之上,在漆的精炼、胎体成型、器物髹涂和装饰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发展,正如明人黄成《髹饰录·原序》所述“今之工法,以唐为古格,以宋元为通法”[1]。实现了漆工艺成熟完备的历史使命,后世所传承的漆工技艺和漆器品类,均可以在此历史阶段觅得源头。

1.生漆精制和推光技艺的进步

宋代生漆加工和表现技术上,创造性地实现了推光漆精炼和研磨推光技艺的突破。精炼加工后的推光漆突显了漆膜光莹剔透的材质美感,结合研磨推光技术使单色漆器即“一色漆”,也称素髹,成为宋代漆器尤其是日用漆器的代表。素髹漆器漆色朴素温润,简约大气,不仅体现了宋代色漆精炼和装饰技术的进步,又展现出宋代日用漆器不尚繁华回归质朴的审美风尚。

2.漆器胎体加工技艺的进步

宋代的日用漆器受到当时瓷器造型的影响,造型精巧,胎体轻薄坚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胎体使用薄木片裁成条状,用温水弯曲成圈,烘干定型后层层圈叠胶粘,再经刮灰裱布上漆等加工完成被称为“棬素”或圈叠胎。圈叠工艺使得漆器的胎体加工更加方便和经济,是漆器制胎工艺的一大进步。宫廷漆器则多以金属胎,如金、银、锡等作底胎,尽显宫廷艺术奢华至上的审美取向。宋代漆器底胎成型工艺的进步,增强和促进了漆器实用与审美共进发展的技术基础。

3.漆器髹涂装饰技艺的成熟

宋代漆器在继承汉、唐以来装饰技艺的同时,融合了实用与审美兼顾的社会需要,发展和创造出素髹、雕漆、螺钿镶嵌、犀皮、戗金等重要装饰技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素髹和雕漆工艺。素髹漆器即单色漆装饰也称无纹漆器,借鉴了宋代瓷器朴素温婉的装饰风格,是宋代日用漆器的典型装饰。宫廷漆器以雕漆和螺钿漆器为代表,雕漆工艺逼真写实的装饰风格,显现出宫廷漆器装饰审美的艺术追求和技艺进步。

宋代漆技艺的成熟发展,首先得益于当时漆器实用性与审美性需求的不断提高,并随着漆器的广泛应用和商品交换进一步传播和普及,最终实现了漆工艺自汉、唐以来划时代的全面创进与再度辉煌。

二、宋代漆工艺生产方式和审美表现的分化并举

1.宋代漆器生产官营、私营分化并举

宋代同唐代一样,重要的手工业生产多为朝廷官营作坊掌握和垄断。官营手工业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宋朝官营手工业规模都较大,组织也比唐时更加精细。宋代官营手工业及御用品的生产,主要由少府监所属的文思院负责。《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十九之一》记有“文思院,天平兴国三年置,掌金银、犀玉、工巧之物,金彩、绘素装钿之饰,以供舆辇、册宝、法物及凡器物之用,隶少府监”[2]。漆器作为皇家、贵族重要的专享品,由“漆作”和“漆器作”专门从事生产制作,归后苑造作所也称内府直接掌管,显示出宋代帝王对漆工艺的钟爱与推崇。宋代宫廷内府生产的漆器多为工艺繁复、材质奢华、纹饰逼真的雕漆和螺钿漆器。明人高濂《遵生八笺》记有,“宋人雕红漆器,如宫中用盒,多以金银为胎”[3]。曹昭《格古要论》也记有,“螺钿,旧作及宋内府中物,俱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4]。宫廷漆器的制作注重审美欣赏兼具功用,其原制作材料和工艺技艺都极为奢侈、繁复,集中体现出宋代帝王在工艺文化上的艺术品味和审美取向。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活跃,民间私营漆器作坊应运而生,各种专业性的漆器行会和店铺普遍设立于经济发达的城市。北宋时的京城汴梁(开封),南宋时期的临安(杭州)、嘉兴、温州、江宁等地都是著名的漆器产地。当时的“浙漆”号称“天下第一”。私营漆作生产的漆器作为商品有别于宫廷漆器,多为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日用漆器、民用漆器,即日用饮食、茶道的漆杯、漆碗、漆茶托(茶盏)、漆奁、漆盒等,工艺技艺以素髹为主,兼或有对宫廷雕漆或螺钿漆器的仿制。民间漆器产品作为商品,注重提刻年款、产地,制作商家的名号或工匠姓名,以此增加竞争实力。漆器作为重要的贸易交换商品,除了民间贸易在对外互市贸易中也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宋史·食货志》载:“西夏至景德四年于保安军置榷场,以香药、瓷、漆器、姜、桂等物易蜜、蜡、麝脐、毛褐等。非官市者,听与民交易。入贡之京者,纵其为市。”[5]。

宋代“特殊”的社会结构和商品经济发展,促成了漆工艺生产中官营与私营分化并举的发展方式。尤其是民间私营漆作的生产发展,使历代只为贵族、皇家专享的漆工艺品,逐步转化成为更加适应于多元化社会需求的漆器商品,这为后世漆工艺的技艺传承和审美发展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

2.宋代漆工艺器用审美的分化并举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趋于成熟的历史阶段,更是中国本土文化(华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巅峰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教育的普及使得文化知识受到普遍的尊重和推崇,促进了理性思维和人文意识的解放。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使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与日剧增。在这诸多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宋代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整体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得到了普遍的提升和发展。宋代漆工艺为了适应社会文化、审美的提高与转变,衍生出宋代特有的“雅意”与“俗适”分化并举的工艺美学现象。

漆工艺器用作为宋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以官造漆器为主的漆器中,原有的实用性即使用价值逐渐弱化,器用的欣赏性即审美价值得以凸显。漆器的造型和纹饰整体上一改隋、唐以来,金、银、螺钿、五彩叠加的恢弘绚烂,更多具有自然主义和人文观念的审美意识,成为工艺审美表现的主体。其清新自然的装饰元素,温婉意象的审美追求,显露出宋人对自身中原文化的高度自觉与自信。正如田自秉先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记述的“唐代华丽,宋代优雅;唐代开廓恢宏,宋代严谨含蓄。宋代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从美学的角度看,它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6]。宋代“雅意”的工艺审美意识,成为了那个时代最高等级的美学观念,直接体现在漆工艺器用的审美方式上,影响广泛并享誉至今[7]。

宋代社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的不断兴起,使得新兴的市民阶层不断地壮大。市民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更趋主动地追求文化自娱和物质享乐。漆器由于其坚固耐用、轻便易洁的工艺特性,也成为市井庶民风靡的生活用品。他们既是漆工艺产品的创造者又是使用者,对于漆工艺的器用价值侧重于简单实用、质朴美观。为此民用漆器大多形制简约、轻便耐用,单色素髹或简单纹饰便于批量生产。民用漆器“俗适”化、实用化、商品化的审美功能和实用特征,增近了漆工艺与人们社会生活的联系,并最终演化为宋代“简约、质朴、俗适、实用”的功能审美传承并影响于后世。

宋代漆工艺“雅意”与“俗适”分化并举的工艺审美观念,源自宋代的社会开放、经济发展、文化提升与人性解放等诸多因素。两者背后所隐含着差异化的“器用”与“艺用”审美需要,最终在多元化社会需求中融合汇集,发展成为宋代“雅俗共赏”的审美底蕴。

三、宋代漆工艺对现代传统工艺活化创新设计的启示

述古论今,以史为鉴。纵观宋代漆工艺的发展史实,可以发现宋代漆工艺在中国漆工艺发展历史上,真正实现了漆器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融合发展,真正实现了漆工艺(漆器)的社会应用价值和艺术商品属性的统一,成就了漆工艺器用从“小众”到“大众”的社会普及与文化引领。伴随宋代漆工艺社会化、商品化、生活化的工艺发展,手工艺物质文化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得以彰显。宋代漆工艺复兴发展的历史成就,对于当代传统工艺的活化创新发展,具有超越时代的工艺借鉴和历史启示作用。

当代传统工艺是从濒于失传的民间手工艺发展而来的,具有一定艺术水准和当代审美思想的现代艺术形式。由于工艺技艺的久远,文化传统的断隔,原有的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发生脱节,失去了应有的器用价值和审美功能,亟需在技艺传承的基础上活化创新,赋予其全新的工艺定位和社会应用价值。当代传统工艺的活化创新,不仅要立足于自身的工艺传统和工艺技艺,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设计的思维方式和科技手段,贯彻“设计为生活服务”的现代设计理念,实现传统工艺全新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为此,需要遵循以下工艺设计原则和创作思想:

1.创新

传统工艺的创新是其工艺传承发展的必然使命,也是我们现代工艺创作的历史责任。现代工艺创新的范围包含:造型设计创新、工艺技艺创新、工艺材料创新、产品功能创新、科技应用创新等等。随着社会发展技术的进步,可以说工艺创新的发展进程将“永不止息”。

2.实用

现代传统工艺设计要注重器用的实用功能和使用价值,即实用化、生活化、功能化,直接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不仅是对工艺技艺的直接检验,更是传统工艺活化、工艺推广的艺术需求与社会需要。

3.易用

现代工艺作品功能的易用性是对工艺创新设计的更高要求,要充分掌握和发挥工艺材料自身的材质特性(陶、瓷、木、金属、漆、玻璃),增进人们在使用中的便利和快捷,从而实现工艺作品的社会认同与公众喜爱。

4.美观

美观是传统工艺核心审美价值的体现,更是现代工艺创新设计的重要出发点和设计目标。工艺作品的美感或源于工艺材质的魅力,或源于工艺制作的技巧以及现代设计的装饰。这些设计元素综合表现在现代工艺作品之中,它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工艺品的审美需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传统工艺的工艺魅力。

5.耐久

耐久性一方面表现在工艺作品工艺结构设置的坚固合理,工艺质量的持久耐用,另一方面是对工艺作品经典造型和样式的社会推崇与认可。这两方面同样是人们对于现代工艺作品的使用和审美需要的直接体现。

6.精致

精致是美观的延伸,是对工艺作品细节的深思熟虑与工艺把握,也是对传统工艺制作中“工匠精神”的具体解读与凸显,最终作为工艺作品艺术价值的完美体现,进而实现自身的艺术或审美价值。

7.内敛

现代工艺作品的创新设计中应该遵循传统工艺原有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不宜过度装饰或附加、堆砌。内敛、中庸的工艺审美始终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核心审美共识,工艺作品的审美观念,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文化、艺术水平与审美追求,更涉及到对全社会审美认知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8.诚挚

过度奢侈化、高级化、高端化的产品设计不适于现代工艺作品的创新设计。忠实、诚挚的产品功能或审美表达,不过分夸张的创意和工艺价值感是现代工艺作品赢得消费者认可的重要设计原则。

9.简约

至纯至简,更简约的设计消除了工艺作品中不必要的附加因素,也增强了最为重要的产品功能和审美的凸显,同时对于工艺作品的制作成本和制作周期也会有更好的控制与保证。

10.环保

工业化过度发展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使现代社会的人们对于自然更加关注和关爱,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力求和谐美好。传统工艺的制作材料大多是自然材料,具有天然、环保的绿色产品优势。同时,自然材料的工艺产品弥合了人们对于自然疏离已久的关系,这些都是现代工艺作品创新设计中需要发扬和凸显的工艺魅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传统工艺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技艺源泉。通过深入地了解宋代漆工艺复兴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艺术创举,其“雅意与俗适并举”的多元化工艺发展观念,对于当代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创新设计,以及新时期工艺文化的弘扬,都有着科学和深远的历史启示和借鉴意义。深刻地领会宋代漆工艺的社会价值和审美追求,顺应当代传统工艺艺术发展和新时期文化需求趋势,不断地开拓创新,发挥传统工艺的技艺优势和造物精神,就一定能够自信而坚定地实现中国当代传统工艺的伟大复兴。

[1][明]黄成著,扬明,王世襄注.髹饰录[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清]徐松.宋会要辑稿[М].北京:中华书局,1997.

[3][明]高濂.遵生八笺[М].北京:中华书局,2013.

[4][明]曹昭,杨春俏.格古要论[М].北京:中华书局,2012.

[5][元]脱脱.宋史[М].北京:中华书局,1977.

[6]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М].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7]杭间.中国工艺美学史[М].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漆器传统工艺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漆器收藏三问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