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丹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农业大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这决定了我国农业必须要坚持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经济措施在促进农业节水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较为突出,其灵活运用关键在于制定出合理的水价政策。鉴于此,本文以临沂市灌区为例,结合实际案例,针对大型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与思考。
根据2011年临沂市灌区年报统计,临沂市共有大中型灌区82处,其中库灌合一管理灌区53处,引河、提水等库灌分设管理灌区29处,设计灌溉面积3917.3km2,有效灌溉面积2044km2,配套率为52.2%。82处灌区干支渠设计长度6073km,干支渠现有长度4189km,干支渠已防渗1589km,干支渠配套率为70%,衬砌率为37.9%,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60。可见水资源浪费程度较大。因此加快农业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具有明显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就目前临沂市灌区农业水费而言,收费标准为0.05~0.06元/m3,核算的水费成本为0.2元/m3,农业供水价格远远低于水费成本,在此情况下灌区管理单位即使有国家财政补贴也长期面临着资金问题。另外由于资金短缺造成工程设施维护方面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灌区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从而制约了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纵观临沂市大中型灌区,供水计量设施并不完善,外加农村主要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具有分散用水的生产特点,造成临沂市灌区农业用水计量仅仅是计量到支渠进水口,无法落实到每一村、每一户,从而造成后续收费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另外,水管单位水费计量手段落后单一,外加实行终端水费的计量设施条件不具备,导致临沂市灌区农业用水终端水价制度流于形式,影响到水价改革。
临沂市灌区实施农业节约灌溉政策与措施,但是苦于规章制度与奖惩制度不完善,同时民众建设节水设施以及改进灌溉方式的意识淡薄,造成农户往往会无节制使用水资源。同时水管单位自身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手段,无法给予灌区农业应有的利益补偿。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尤为重视,临沂市灌区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农民承受能力依旧较低,客观上影响到农业水价的改革。
当前临沂市灌区农业水价改革过程中具有众多问题,对农业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影响到临沂市灌区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农业水价改革。
针对计量设施的缺乏,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首先进一步加大大型灌区节水工程投入力度,在国家进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基础上,市级单位每年需要按照大型灌区总投资30%的比例,增加投资,主要目的是推进灌区配套改造进程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其次,市级单位对每个灌区每年拿出600~800万元资金,县级按照等额原则,多渠道筹集配套资金,为农村节水设施,尤其是计量设施的配套建设以及节水改造提供足够的资金。
为保障水管单位的收益,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结合水价核算成本,对水价实施动态调整。针对一些超额用水户,需要制定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结合实际用水量进行制定分级加价标准;充分考虑农户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水价,以此保障农业水价改革的顺利进行。
农业水资源补偿是“三农”问题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针对当前临沂市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低下问题,应该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借助市场运作,补偿农业用水户用水利益,激励农业用水户节约用水。另外,临沂市财政需要严格落实灌区管理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确保灌区的管理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足额到位,以保障灌区各项水基础设施得以正常运行,实现灌区的良性循环,为水价的顺利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临沂市灌区在农业水价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增加投入,制定超额累进加价制度等措施,保证灌区农业水价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