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溪林中小学 林振辉
小学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点所在,但以往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均是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进行习作指导,以秉承散发学生思维能力来提升其作文质量层次和深度的教学理念,完全忽略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且与其客观实际大相径庭,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还会受自身生活经验浅薄影响而缺乏丰富的习作资料,导致其作文常出现空、大、假现象出现,不仅不利于达到教师教学目的,还会降低学生写作兴趣,甚至抱有“深恶痛绝”和害怕写作的想法,对其语文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均会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写作困难”、“害怕写作”的思想泥潭也是教师常需面临的课堂教育问题之一。本文笔者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为如何构建小学生放飞心灵的习作场所提出相应的几点教学措施,具体如下所示。
著名的教育学者曾经说过,语文源于生活。由此可看出生活是学生习作时的一个材料库,包括情感体验、自然、社会等都是生活中的必备调料品。故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需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留意那些能拨动自己心灵的点点滴滴,并记录那些生活中让让自己心灵产生悸动的人、事、物,长期以往有利于帮助其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便于学生在写作过程过程中能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发,是保障学生写作质量的关键所在。
例如,教师在进行故乡的“水墨画”一章节教学时,课程最后教师可以“我的故乡”为题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并进行适当点拨,着重描写家乡的风景、人情风俗,甚者走街串巷时、街道摊贩中见到的人情事迹都是其写作点,此时学生会在教师的点拨下根据自身生活经验来进行写作,将生活中的记忆最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写入文章中,不仅有利于散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引导其在写作时增加其情感体验,对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篇好的文章并不是依靠几段优美的文字和几个意义深刻的故事进行随意拼接来获取,这样的文章往往无法引导阅读者产生共鸣,且而是利用写作技巧对我们自身经历及体验过的真实事件来进行润色、组合和提炼,以表达出自己的所感所悟。故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需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来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其学会在生活中来寻找和挑选写作素材,且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个人特征及家庭情况都不一样,故教师需指导学生掌握在生活中观察的技巧和形成意识,便于其写作时能才思泉涌,而不是一筹莫展或随意抄袭作文书中的案例来滥竽充数,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其写作创新性的有效措施。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以《除夕之夜》为写作主题时,可引导学生以中国中吃年夜饭、发红包及鞭炮等传统习俗作大致方向来进行写作,同时也可点拨其将自身家乡风俗作以写作案例进行补充,如学生甲老乡是东北人,会将当地习俗中吃饺子、蒸馒头的习俗加以丰富,以表达出新年中“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好兆头,而学生乙是地道的南方人,当地风俗又是以制作年糕为主,且大年初四会开始夜晚点灯并彻夜通明,以表“益寿延年”之意。此类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还有助于避免其写作内容过度俗套,对提高学生写作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教师在指导小学阶段学生掌握生活观察技巧而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虽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其情感表达欲望,但是若没积累一定程度的语言素材及表达技巧,对学生在利用文字来表达自身情感时同样也会构成影响,不利于其作文水平的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需着重提高其形容词积累和运用的综合水平,因为形容词的正确使用能为整个句子润色不少,同时加以训练学生相关修辞手法的运用,最大化提高其句子的形象生动程度,对提高学生写作质量和综合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例如,教师在作文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词句训练,指导其用一句话来描述天空晴朗时的景色。此时,学生会根据其自身字词积累程度来进行撰写,并鼓励其积极陈述句子后适当进行点拨。如学生甲:晴朗的天空上有很多白云。教师点评:句子中可以加点形容词会更为形象生动,如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洁白的云。并在黑板中列出描述天空的相关形容词,如“蔚蓝”“湛蓝”“一碧如洗”等,同时告知其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更能提高句子的灵活性。此时,教师在讲解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后,可列出案例句子:弯弯的香蕉成熟后就变成了金黄色。香蕉如一只弯弯的小船,成熟后的它仿佛穿上了一件金灿灿的外衣。两者对比,学生会发现后者句子更为形象生动,并积极应用在整篇文章的习作中,以提高学生文章的生动程度。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写作问题,笔者认为教师需充分转化其传统教学观点,在构建写作课堂氛围环境时需基于学生生活环境来进行写作教学设计,并优化教师作文质量评定模式和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写作计划,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以积累其写作素材量来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习作习惯和在习作中提高其生活感悟,是达到教师最终教学目的的有效措施,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