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实验小学 王 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具体能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关系到小学生其他科学学习的质量,是小学生社会性的重要能力之一。
阅读教学越来越被学校教育重视,不管从课程标准还是从教育考试,乃至学校的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都能看出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个性化阅读更是强调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的独特见解,重视学生的自我阅读,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观点。
小学生现在的阅读不仅仅被教师重视,家长也重视,阅读是增长学生阅历,提高学生知识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没有时间可以不行万里路,但是必须读万卷书。书会带着你行万里路。教师会在重视课堂中的语文阅读,还会兼顾到课外的阅读,提供一些必读书目、选读书目供学生阅读,家庭也同样督促学生阅读,家校联合,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增加。
市场上小学生的书籍种类繁多,现在的教育环境下,家长、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各种种类,五花八门的阅读书目提供给小学生阅读,绘本、故事集、小说、散文、国学等各种类型的文章,小学生都有涉猎,他们的阅读种类繁多。
阅读能力成了学生将来考察语文素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是体现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单从目前的小学生的考卷来看,阅读的比例逐年增长,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阅读比例几乎占整个试卷的60%以上,从自身素养的提高,到学校试卷阅读量的增大,不难看出,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重视程度之高。
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养成自己的阅读方式,并能形成自己的阅读思想观点的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对于小学生今后的阅读发展,哪怕是其他各方面能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小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阅读的主人翁,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小学生年幼,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在识字量方面,自主能力方面,在主观能动性方面,在自我阅读评价,在表达阅读感受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部分小学生不能完全地、独立地开展个性化阅读,在有困难的情况下,小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的效率自然就会低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是教学过程的导演者,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者。在学生个性化阅读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困难进行个性化的提供帮助,学生在选题材方面有困难,就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特色帮助学生选文,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小学生在识字量欠缺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识字量的大小与水平选择适合该生的阅读书籍,供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的书刊开展个性化阅读;小学生在阅读时存在理解障碍时,教师要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情境事件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顺利进入后面的阅读;小学生意志薄弱时不愿意参与阅读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了解拒绝读书的原因,进行开导鼓励,激励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师是一位护航员,保障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顺利开展。
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小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方式,在个性化阅读中,小学生不仅仅培养了自主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提升,譬如学生自主选择书籍能力,自主理解文本能力,自主开展计划阅读能力,自主解决阅读困难能力,自主形成阅读思想能力……个性化阅读到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自我开展个性化阅读是小学生自主能力形成的重要渠道。个性化阅读是开放性的,小学生有更多的权利开展自己的阅读活动,让小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并能充分去体验、感知阅读文本中角色的情感变化,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并形成自己的个人独特见解。
阅读交流是阅读的最终极目标,也是阅读教学任务实施的最重要的程序。小学生的阅读并不是形成自己内部的感受,内部的体验,内部个人的收获,最重要的是阅读交流,只有参与了阅读交流,才能蹦出创造性的火花,只有在交流中,阅读的见解才更丰富。
教师在小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之后开展交流,不仅仅具有提高个性化阅读效率的效果,还能促进小学生对阅读产生的更多见解的思想交流,形成对书籍更多、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阅读交流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通过不同类型的交流实现知识的共享,思想的分享,提高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质量与效率。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重在将小学生阅读的主体性调动,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悟,肯定小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小学生阅读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起到监督、督促、辅助的功能,切不可放手不管,让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做到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