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于静芝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启发学生智慧,丰富学生情感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对学生未来语文综合能力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由于写作过程涉及学生感知、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是学生语言、思想、认知等多方面的积累,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实践情感体验的培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拓展写作空间,有效促进学生人文情怀和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范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了解文中作者对景物、叙事的写作技巧,同时,教师要及时把握文章中涉及生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进行回忆联想,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情感。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形象直观,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文中深层的中心思想,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更有利于学生作文技巧的提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精彩词句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充分吸收文中的精美语句,并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练笔,写一写生活中相关的景物特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例如,教学《记金华双龙洞》的知识内容时,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教师向学生提问“作者出了金华城后,都看到怎样的景物?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特点的?”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映山红、映山红、新绿等精美词句,并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些词句的感受,让学生通过文中的词句,掌握对景物特点描写的景色,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一写回家时路边的景色,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写一篇读写感想。同样,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参观游记,问:“你游览过哪些地方?”,让学生参考《记金华双龙洞》的顺序和重点,写一篇生活游记,使学生的写作技巧得到有效提升。
学生生活认知的积累,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创造机会,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通过文本知识的引导,让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进而使学生懂的从不同角度去秒描写叙述。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写作兴趣,可以通过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并记录下来。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后为学生设计感兴趣的作文话题,让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丰富的人文语言,来发现生活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例如,教学《蚕姑娘》的知识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小动物”为主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参考文中作者对蚕眠的观察角度,来描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特点。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育时期,观察和思考问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动物”的写作任务时,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观察要求和写作目标,指导学生对小动物进行全面的观察,不仅要从视觉角度描写动物的特点,还要从听觉、嗅觉以及其他感知活动下,对动物的特点进行写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还可以让学生切实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体验,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以课文为指引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同时,为了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教师要为学生建立宽松的学习氛围,在作文教学中引入讨论环节,让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写作价值,教师并及时引导,让学生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中,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例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结合这篇诗词叙述特点,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讨论问题,让学生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来解读分析文中的思想,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并通过加工改造创新出真实的写作情感。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对“遍插茱萸少一人”,进行联想讨论,教师提问:“什么是茱萸?”“插茱萸插在哪里?”“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茱萸?”教师以此为素材,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创新改编,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描作者对亲人的情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作文创作兴趣,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思维想象,让学生在写作中了解关于诗词更多的文化背景。
【结 语】
综上所述,生活体验是作文的写作源泉,以学生生活为基点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还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作文素养,在课堂立足教材范例,引导学生将文本知识与感知事物建立联系,促使学生在生活情感体验的影响下,有效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