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中学生生态作文的一点尝试

2018-01-28 11:43:12江苏省吴江市北厍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溪想象力想象

江苏省吴江市北厍中学 朱 军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为想象不仅在艺术创作、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语文是富含感情色彩的学科,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想象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呢呢?笔者在平时教学中以课堂为训练场,以课文为训练源,展开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仿写课文

在学习《林中小溪》时,笔者让学生放下书本,端坐最佳姿势,闭上眼睛,跟着我的描述,去漫游森林,也去欣赏一下小溪: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小草钻出大地,树枝吐出新芽,冰雪也忍不住汩汩地融化,这时的你走进森林……

课堂上有同学这样写到:“在茂密的树林中,望这脚下缓缓流淌过的小溪,仿佛自己置身于童话的世界里,静静流淌的溪水可以照耀出更美丽的自己,可以冲淡世俗的繁杂纷扰,灵魂在溪水的净化下,仿佛海燕一般,自由自在,在泛起涟漪的大海上滑翔……”

“漫步在森林的小路上,仰望被树木遮蔽的天空,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慢慢走过一片树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小小的溪流,她轻轻的流动着,好像是不想惊动大人而偷偷溜出去玩耍的小孩。掬一捧入口,发现看似一般的溪水,却那么甘甜可口……她又轻轻拍打着小溪里的鹅暖石好象在为万物演奏一曲动听的而感动的交响乐……”

模仿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模仿就不会创造,创造是模仿的延续和发展。上面学生的文字中虽然带有明显模仿的痕迹,但也不乏自己的创新,个人的体验。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想象感知过程中,其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根据课文,再现画面

在学习李煜的《相见欢》时,笔者以为这是一首景色凄美,意境悲凉的词。为能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其中意蕴,在介绍完作者时代背景、词的创作背景后,让学生根据李煜笔下的描写,来再现画面,然后再将人物放进其中,体会词人的感情。于是和学生一起闭上眼睛:

先勾勒形态:夜色、淡云、楼阁、残月、梧桐;

再加上修饰:朦胧的夜色、淡淡的云丝、突兀的楼阁、如钩的残月、稀疏的梧桐;

添加人物,形成画面:夜色朦胧,如钩的残月虽还皎洁,但在缕缕淡云的遮掩下,若隐若现。一阵瑟风吹过,深深庭院中,稀疏的梧桐发出“呼呼”哀叹,是无助,是无奈?

人坐阁中,心在月下,举头仰望,无尽哀思,剪不断,理还乱,如何可以放下,惟有深深的埋在心头,独自回味,独自承受。

通过这样的方法,将寥寥文字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用“内在眼睛”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也起到了极大的效果。

三、理解文意,补写课文

补写,就是要求学生将文中“呼之欲出”却又“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补写出来。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文中写父亲通过船长确定身旁的人就是于勒时,主要是通过语言来描绘人物的,则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当时情形及父亲的话语,描绘父亲当时神态,如脸怎样、眼睛怎样、嘴角怎样、讲话语气、语调怎样,当时心理如何,描写时注重细节。

这样的补写,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在补写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活化出人物的形象,既符合小说的主题及情节,又融入了自己的再创造。这样的训练,无论是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是对语言表达、想象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成效。

四、拓展课文,续写内容

续写,顾名思义,即根据自己的体验、经历、情感等来为课文添加章节或者结尾。在学习《故乡》时,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思路结合现实的社会想象:二十多年后,宏儿再回故乡时,故乡又是怎样的一番现象,水生过的又是怎样的生活?又如阅读《格列佛游记》时,要求学生将格列佛的冒险之游继续,但时代背景移到现在甚至未来,同时还要和原作一样能够反映社会的现实的某个方面。有学生续写成《网络国》,反映有人沉迷网络,不能自拔;有学生续写成《机器国》,反映人类过分依赖机器,反被机器控制等等。

学生在续写中,既有对原作的理解,又有对现在的审视,有对未来的想象,无论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是想象力展,都起到很大的拓展作用。

“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想象可以“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想问题思路更开阔,办法更多,能激发学文化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战胜自我与改造世界的信心”(魏书生语)。正值花季年少、青春萌发的初中生,其本身并不缺少想象,正如毕加索语“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关键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去保持并发展这种“艺术家”的灵性。培养学生想象的方法很多,如扩写、作文中童话作文、寓言作文、科幻作文等等不胜枚举,以上只是笔者就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训练的一点拙见。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能有意识地去训练、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将这种外在训练内化为自身需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想象,那么无异于为学生插上了一双想象的翅膀,可以使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的更多,创造的火花也就会闪烁得更耀眼,更恒久。

猜你喜欢
小溪想象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春天的小溪
民族音乐(2019年6期)2020-01-15 06:50:20
打开新的想象力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50:04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小溪上有桥了
小学生导刊(2018年1期)2018-03-15 08:02:41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0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