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涛
(河南黄河河务局 郑州黄河河务局,河南 郑州450000)
推动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一项长久的战略方针。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社会全方位处于创新的重要时期。党和国家站在时代的前沿,顺应发展趋势,将“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纳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水利建设处于整个生态文明的突出位置,水利安全甚至被提到了整个国家战略的高度。水利信息化是整个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以及重要基础,同时,水利信息化也是实现整个水利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长期以来,项目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依托,通过有计划、分阶段的实行信息化项目,不断增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开发整合信息资源,业务系统的不断推进和应用,以及日益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开始逐渐形成水利改革发展和水利项目信息化的综合体系。而如果缺少信息化带动的话,那么水利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都难以维持,现代化的水利工程也将难以实现。尽管现在水利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就,还是应该明确认识到,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建设与管理之间存在不平衡、项目管理缺乏完善的机制,这些问题都制约和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整个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之中,信息化保护环境建设向来都是作为重点内容来加以贯彻的,而完善各种管理层的机制又是环境保护建设的重中之重。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管理机制构建,其中就涵盖了完善组织机构、制定管理规范、优化人才队伍、确保资金来源等多个领域。而且在不断发展和加强信息化保障的环境建设过程之中,一定要自觉遵守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和改善建设管理机制,让其成为整个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风向标。
纵观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离不开科学合理、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而在推动水利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是基本要素,是促进整个水利信息化的重点,也是能够得以实现树立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力,这样就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其实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其单独的各项内容既互相促进,却又互相制约;既相互联系,可又相对独立。如果仅仅只是注重技术,而忽略那些非技术因素的话,那么就很难顺利完成整个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要想加快整个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就应该先构建合理而完善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确保水利信息化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好的项目缺少好的管理,那么70%的项目都会失败。所以,影响水利信息化进程的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构建的不合理。因此,只有不断汲取和借鉴经验,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才能避开水利信息化项目中的误区,让水利信息化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确保项目的整体效益。
水利信息化项目一般由硬件资源和软件开发两个部分组成,有时候还会涉及到土木工程建设。它既不属于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的范畴,也不同于其他信息化项目的领域,具有独特的特点。而且相较于其他项目管理而言,水利信息化项目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项目目标难以事先准确估计其工程的质量,因其项目变化需求比较频繁,很难实现进度的把控,需要借助大量的外部技术支持。所以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其自身的特征。
水利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的构建,需要紧密围绕整个水利中心以及水利信息化的实际需要来建设。以满足项目的风险控制、进度管理、质量控制等前提为引导,根据当前水利的改革发展,不断的深入研究以及解决在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创新和完善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既要保证其管理机制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也要保证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适用于各个环节。
水利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设成的,其囊括了多个领域、专业以及多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发展主要依靠信息化的项目建设。随着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水利业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等因素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的项目管理机制,水利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明显存在着不同。
科学决策机制是为了规范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并且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措施。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的构建,其中就要把科学决策的机制彻底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管理的过程之中。准确把握建设方向,不断提高专业认识,强化学习,以确保科学合理的决策管理水利信息项目建设。
应当把项目管理以及软件工程管理的知识理念纳入到水利信息化管理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建立信息化项目的分管机制,按照前期规划、实施阶段和后期维护的三个阶段来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监控。
(1)在前期规划的阶段,水利信息化项目管控的工作,主要是实现传统水利发展朝着信息化建设的转变。让信息化战略规划成为整个管控机制的出发点,以便分析业务需求和业务流程,从而达到实现朝信息化流程转移的目标,确保信息化战略和现阶段水利发展战略的协调适应。
(2)在实施阶段,首先要根据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前期规划,然后结合当年度的预算,进行整个信息化项目的投资管理和控制;随后进入信息系统的概要设计以及详细设计阶段,在形成具体可执行的实施方案以后,开始对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进行采购、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程序系统的开发,最后对整个项目进行初检和管理。
(3)在最后的维护阶段,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整个信息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可靠的连续运行,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故障进行及时处置和维修,并且逐渐加强管理能力。
对整个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后续评估,应当是全面而综合的,不仅仅要分析项目建设的过程,也要对后续产生的效益和影响进行评定,这也是促进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探索总结信息化项目完成后的评估机制,是整个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的构建和整个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要做到科学的评估,应当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专家型的评估队伍,要明确根据评估的范围、标准、时限、人物等因素以及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进程等,采取分层逐级、逐系统、逐项目的实施,必须改变由建设单位自行评价、主观评价的非客观评价现象。(2)采取先研究确定后评估的评估体系,首先要对评估对象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然后按照层次结构,综合采用合并、替换、剔除等手段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一套具有科学性并且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
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几乎涵盖了整个水利工程的各个方面,这也使水利信息化建设与水利工程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整个构建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水利信息化项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科学健全并且能与之相适应的保障体系,不断地促进管理机制规范化、法制化以及制度化,为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标准,以确保整个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