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安顺市教育局局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安顺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切实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安顺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深耕细作,苦干实干,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蹄疾步稳的良好态势,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举办全市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培训班,扎实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含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
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向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整治“四风”顽疾,加大线索处置和曝光力度,开展各项惠民资金专项审计,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效突显,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压实安全责任,积极推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以防“六灾一渗透一暴恐”为总抓手,强化“三防”建设、信访维稳、综合治理和安全教育,有效维护了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
十八大以来,安顺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是加强学生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建成各级各类学校道德讲堂1128个。二是大力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等主题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涌现出一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学校。市实验学校重点依托“五个一活动”(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个模范、一个干部一个表率、一个教师一个榜样、一个学生一个希望),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师生美好心灵的坚强教育阵地。2017年安顺市实验学校、平坝区实验小学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素质教育有声有色。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组织参与省级联赛办好本级联赛,成功申报1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面推进艺术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铸就美丽心灵;印发《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定期举办安顺市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节暨中小学生体艺展演和安顺市中小学生交响乐(器乐)展演活动。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组织开展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生产实习等实践教育活动。
营养改善计划让学生吃饱吃好。安顺市紧跟全省步伐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中小学“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和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顺模式”,建成802所农村中小学食堂,惠及学生28万人,覆盖率达100%。2017年实现农村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涵盖546所学校,惠及学龄前儿童70623名。
资助政策让学生学而无忧。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教育精准扶贫资助,实行三年免费中职教育。
职教脱贫让学生出色出彩。2017年全市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近5000名贫困家庭学生实现毕业就业,面向贫困人口开展技能培训27879人次;2017年组织输送深度贫困县和极贫乡镇181名贫困学生到省属对口帮扶学校就读精准脱贫班;市各职业院校共招收1585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努力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校农结合”让校农互惠互利。2017年以来,全市1376个学校食堂与贫困地区、贫困户精准对接,有效带动近万名贫困农户增收,实现教育脱贫“一仗双赢”。
教育资源大幅增加。安顺市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四项突破工程建设、教育“9+3”计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职“百校大战”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和重大项目,新增幼儿园232所,实现普惠性、公益性幼儿园在每个乡镇的全覆盖。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完成安顺职院新校区建设,现已实现整体搬迁;完成安顺学院改扩建一期项目建设。
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0.1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比2012年提高22.25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56%,比2012年提高13.29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03%,比2012年提高近30个百分点;普通高考录取人数和录取率逐年攀升,五年来共录取考生6.5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加到1.2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08%,比2012年提高9.76个百分点。
农村教育短板不断补齐。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安心任教;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新两基”攻坚扎实推进。2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率先在全省实现所有县区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标。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破除、“城镇挤”问题开始缓解、“乡村弱”短板明显加长。
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建成364个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12.8万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在公办小学、初中就读比例分别占98.11%和97.52%;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42%;落实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三大定向招生计划,累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1008人。
民族教育稳步发展。在大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稳步推进双语教育;启动实施民族教育“双百工程”;实施民族地区“校长提高计划”,强化民族教育师资培训。
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坚持“四有”“三者”好老师标准,大力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累计招聘特岗教师3622人,培训农村教师4.68万人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在乡村、中小学和民办学校得到突破,并起到了引进培养人才指挥棒的积极作用。
坚决落实上级任务。贯彻落实国家、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方案和《贵州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帮助指导关岭自治县、关岭民中推进教育部首批“西部教学改革支持计划”试点工作。
创新推动本级工作。加快推进多元主体混合体制办学改革,全市民办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重大突破。北大阳光实验学校、大洋公学、二十一世纪学校相继开工建设;大力推行具有地方特色的“1+X+Y”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管理模式,以一所城区优质公办园为龙头,多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为支撑,辐射带动区域内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率先在全省启动综合高中办学试点,举办“普职互通”试点班,实现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融合发展。创新校长教师培养培训改革,启动实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实现全员培训;启动实施“安顺市乡村学校爱心帮扶工程”,全市523名乡村小学校长、362名骨干教师,将分批派往青岛市学校进行跟岗培训。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改革,着力打造样板工程,辐射带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组织教师全员轮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夯实拓宽教育交流合作。签署新一轮《青岛市教育局、安顺市教育局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印发《关于规范和加强与青岛市教育帮扶协作的实施意见》,两地“手拉手”结对学校数增至近190所,“大教育”合作成效凸显。加强与海淀、重庆、遵义、贵阳、东莞、珠海、曲靖、石家庄等地的教育交流,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建立了联动发展机制。
安顺教育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用好“五步工作法”,集中力量推出一批“亮点工程”,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努力办公平而有质量的安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