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玲玲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推动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当代文艺的发展。2016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向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阶段,成为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文艺是人类文明最引人注目的文化表征,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作品在艺术表达和精神内涵的表达上,与意识形态关系紧密,在反映社会现实和传递价值观方面有天然的优势。
列宁曾说过∶“在一切艺术中最教育人的是电影”,电影集教育、审美、娱乐于一身,代表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硬指标。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要依靠作品导向一定的价值观念,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价值观的影响。1987年,在全国故事片厂长会议上,“主旋律电影”的概念在我国被正式提出,电影界约定俗称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传递主流价值观、为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精神的电影定义为“主旋律电影”,内容多以展现爱国主义、英雄人物、革命历史、现实生活等题材为主。主旋律电影是一种强化精神输出和社会教育功能的艺术形式。其核心目标以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思想内涵的高度结合来影响观众形成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弗·梅林曾经指出:“一切艺术总是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现其倾向性和政治性的,实际上并不存在非政治的、无倾向性的艺术。”这打破了许多艺术家和哲学家对待艺术所谓的“纯粹的艺术”的看法。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任何艺术都具备其一定的倾向性,而主旋律电影的倾向性应是进步的、正能量的、反映时代精神倾向性。主旋律电影将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思想理论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与实际生活进行合理结合,其艺术性和倾向性天然统一。不能狭隘、片面地把主旋律电影当作一种枯燥的说教,只强调其社会教育价值。相反,主旋律电影在兼顾艺术性的同时,注重价值观引导,和只追求娱乐消遣的文艺作品相比,更符合艺术的本质特点。通过艺术的形式有效地把主流思想引进其中,通过鲜明的主题,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影片中以另一种形式再现正确的价值观。主旋律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始终扮演着宣传主流价值观和主导意识形态的角色。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主义文艺,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也必须服务于人民。进入新时代,人民是生动鲜活的历史活剧的“剧中人”和“剧作者”,他们所“创编”的生活永远是电影创作生产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病的呻吟、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电影《焦裕禄》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围绕焦裕禄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用自然朴素的手法表现了他热爱人民、献身于党的事业的崇高精神,影片着重选取了“火车站看望灾民”、“群众为书记申冤”、“自发送葬”等情节,表现了焦裕禄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人民群众对人民公朴的真感情,电影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近年来电影在中国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电影工作者应当真正深深地扎根于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之中,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提炼主题,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中汲取灵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真正实现替人民抒怀,在情感上与人民相通,才能创作出感动人心、群众喜闻乐见的主旋律电影。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种真善美统一的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文艺作品的最高境界,是既能贯穿艺术“美”的创作规律,又能人的提升精神境界。“真”代表文艺创作的真实性,“善”代表着进步的、积极的价值观,而“美”就是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主旋律电影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和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主流价值观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形成,受到社会大部成员的认可,主旋律电影中的主流价值观比其他类型电影拥有更多的观众基础,更容易被传播和分享。主旋律电影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表达真情实感,无论人物对白还是场景环境,都应遵循客观逻辑,尽量做到真实自然,尊重历史事实,符合大众认知,不过分渲染,也不过分煽情,真实表现在时代背景下人物对现实关系的能动性。优质的主旋律电影价值观的传递不是通过喊口号传达出来的,而是在真实自然的情节中影响观众,传递情感。只有真实才能打动人心,才能使观众感同身受。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导演王文杰执导的电影《世界屋脊的歌声》,主要讲述男主人公大学毕业生吴小远意外被误认为前往西藏支教的汉族老师,从此开始了在西藏教孩子们唱国歌与在老家成家立业的艰难抉择。影片以在“世界屋脊”教国歌为线索,将支教老师与孩子们的真挚美好的感情串联起来。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世界屋脊的格桑花、庄严的国歌和天安门,寓意着青年一代对承诺的坚守和真善美的信仰。主旋律电影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角度,聚焦人性、人情、人心等永恒主题,生动表达人性的善良和艺术的美,讴歌生活中的感人故事、不断发现人性美、真精神、正能量。
文艺作品既要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也要能激发人们的爱憎。文艺创作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性格、故事情节弘扬爱国主义,反映民族情感,表达家国情怀,传递社会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刻、最根本的是爱国主义,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近年来,这类题材涌现出一批成功典型作品,如气势恢宏的《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建军大业》三步曲巨制。影片以史鉴今,在尊重敬畏历史的前提下,注入现实的观照表达,承载着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愿景。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宏大的叙事手法,再现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还原革命将领的英雄群像,使人们重回到那些伟大的历史时刻,体会深刻的家国情怀。而2018年初热映的《红海行动》更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故事取材于中国海军海外撤侨的真实战例,影片将时代精神融入创作,彰显了中国政府维护国家和公民海外权益的意志和能力,让观众强烈感受到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守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中国军人以国家使命和人民利益为责任担当,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参与海洋护航、人道救援、危机撤侨、反恐行动中表现出坚定果敢、英勇无畏、无坚不摧的集体力量。影片没有把单打独斗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当作当代中国海军的精神制高点,而是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集体的力量,没有任何说教语汇,通过情感逻辑、动作逻辑的精细把控和现代技术手段的创造性运用,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摄人心魂的震撼效果,燃起大众的爱国热情。彰显国家力量、家国情怀、民族主义、美学精神的主旋律电影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电影所需要的,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所需要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态度。
英雄主义是人类社会不断由野蛮向文明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集体意识的精神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价值判断。曾经,无所不能的英雄人物是人们的精神寄托,满足人们对英雄精神的向往。现在人们依旧喜欢英雄,但是不再喜欢完美无缺、无私奉献的英雄,对英雄的包容度比以前更大。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英雄主义始终激励着民族的进取与奋斗,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国家特色,有强烈的历史感、时代感和人格震慑力。英雄主义不是我国电影的特有现象,任何国家和时代都需要英雄主义,也都不可避免地出现过这一类型的电影艺术创作。英雄既要有超越常人的坚定意志,有又近于常人的人性品格。那些脱离现实、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是无法真正抵达观众内心的,他们只会拉低作品的品质,使主旋律电影沦为低水平的宣传品,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抵达。而当电影中的英雄表现出与普通人一样的情感、行为时,即使有瑕疵,人们也能够接受,反而认为这是真实、亲切的英雄。电影创作者应当用足够的匠心和慧心去体味英雄不同凡响的精神世界,塑造出更加个性丰满、真实可感、为观众所接纳的真心英雄。创造票房奇迹的主旋律电影《战狼2》,它不同于好莱坞电影个人英雄主义的描绘手法,将类型叙事与英雄精神相缝合,用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感人肺腑的真挚情感,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铁血豪情的孤胆硬汉冷锋。冷锋以胳膊为旗杆高擎五星红旗引领幸存者冲出枪林弹雨战乱重围、奔向和平安宁,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通过充满血性激情的个人英雄主义向国家强大力量的升华,艺术地诠释了“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这一真理。《战狼2》不但富有很高艺术性和教育意义,又不乏对观众的强烈感染力,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商业价值。
过去,由于简单化的理解和粗放化的制作,“主旋律”成为“不好看”的代名词。一些主旋律电影脱离大众,一己悲欢、孤芳自赏,只注重对选题的僵化说教而忽视了艺术表达和情感塑造。近年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指导下,主旋律电影在思想、艺术和商业上同时取得成功,标志我们从供给侧层面推进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升级换代和现代化转型。随着人民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新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年轻观众在内的主流观众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视听刺激和娱乐至上,潜存于他们内心深处的英雄主义、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以及对正义、公平、理想的追求被唤醒。近来的社会主旋律中日益洋溢着“四个自信”,主旋律电影本身也更加自信。立足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按照创作生产的基本规律,学习借鉴先进电影技术管理知识,对题材、类型、内容、形式、要素进行创造性转化,不忘本来,辩证取舍,不断提升作品原创能力和电影工业制作水平。按照时代新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主旋律电影通过高新科技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故事发掘、拓展题材、技术包装、商业营销、品牌构建进行系统化地创新性发展,推动主旋律电影持续健康成长。让大国雄姿跃然银幕的《厉害了我的国》以宏大视角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所取得历史性成就。影片不仅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等一个个非凡的超级工程,还展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磁悬浮列车研发、5G技术等引领人们走向新时代的里程碑般的创新成果。当一幕幕壮观恢弘的航拍镜头从眼前掠过,中国力量、大国雄姿带来的震撼与自豪感,扑面而来,自主创新的进度条一次次被刷新,国人的创新自信被一次次被点燃。多部主旋律影片的成功为电影发行带来了新的市场,新型主旋律电影更加契合当下的国民情绪与时代愿景。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对文艺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当代发展,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体系构建。习近平文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情境中形成的,是从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关切与期盼中孕育提炼出来的,突显中国因素,关注现实意义。它所产生和正在产生的理论能量,正在改变着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格局和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是对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新要求。主旋律电影创作生产要在继承中发展,注重吸收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创作标准,主动迎接市场的检验,努力打造具有民族精神、风格、气派,无愧于新时代的中国类型电影。电影工作者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把人民作为电影创作的表现主体,从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营养,真正用优秀的作品来回报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