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文化融合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以扬州为例

2018-01-28 08:51王义全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25127
大众文艺 2018年10期
关键词:扬州文化教育

王义全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225127)

创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传承的文化优势,是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同时也是最难以复制的区域文化主体。在当前我国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突出地方创业的优势与特色,加强地方文化在创业教育中的融合,提升文化的影响力与针对性成为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一、地方文化与创业文化的内涵

1.地方文化

所谓地方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区域文化,其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出现并形成的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物质、精神文明形式,具有一定的地方发展特色,同时也具有持续发展与变化的特点。地域文化对于人的人生观念、价值取向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影响到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举止,属于一种强大的无形推动力。作为文化资本的一种存在形式,众多高校都在关注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优势与价值。

2.创业文化

所谓创业文化,实质上就是创业活动中所形成的全部的价值观念、态度以及行为方式和创业活动的全部社会意识的集合。在高校的创业文化形成过程中,势必需要经过创业教育以及创业实践活动的影响,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实现相应的行动与精神文化状态,进而由创业物质、创业精神与行为文化共同组成创业文化。1从客观上来看,创业文化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同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地域传统文化较大的影响;第二,融合性特征,高校创业文化与社会创业文化不同,具有浓厚的社会、学校以及学生气息,是三者的融合结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第三,可塑性特征,高校本身作为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地方,内部的文化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这也是学生在创业活动中能够获得更强的适应能力与发展潜力的原因所在。

二、扬州地方文化的特征

扬州自古就是一座文化名城,曾经作为中国的商业与文化中心,具有灿烂的历史和底蕴深厚的文化体系。谈到扬州,人们往往会想到园林、玉雕、诗词歌赋、淮扬菜以及数不尽的精神享受。

1.园林文化

园林文化是扬州文化的标志与载体,更是大多数国人对于扬州文化的印象之一。自古以来,从南朝时扬州就出现了最初的正规园林建筑,而发展到了唐代时期,私家园林可以说是盛极一时。后经历明、清时代的发展,城市山林成为了商贾们的新的追求。园林文化保罗万象,其中既有能人巧匠的匠心独运,同时也有美不胜收的花草、山石,这不但极大的美化了扬州的景色,更为城市生活增设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工艺文化

扬州作为历经数百年不衰的历史文化名城,其自然在工艺品的发展方面代表着我国的最高水平。2无论是玉器、镂金器,还是刺绣、琴筝、木刻和竹器,一应具有。其中,著名的扬州玉雕技术、“三把刀”,技艺之精湛,可谓享誉世界。所谓“天下玉,扬州工”,工艺品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代表了扬州人独到的艺术眼光与高水平的“匠心”,这也是当代浮躁的社会所最缺乏的内容之一。

3.精神文化

作为文化历史名城,扬州自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学艺术、琴棋书画、诗词曲赋,追求文化修养与熏陶,崇尚精神的自由与享受,许多人将园林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其关键就在于此。另外,曲艺文化与工艺文化虽然属于大众的精神文化,却也反映着积极乐观的发展精神,这也是扬州精神文化与其他北方地区的精神文化的差异表现。

4.饮食文化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以其独具的风味特色,倾倒了海内外无数食客。淮扬菜是长江中下游(扬子江)、淮河中下游的代表风味。扬州是淮扬菜的中心和发源地。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淮扬菜历史悠久,刀工精细,擅制江鲜等淡水产品及鸡、肉的菜品,富有特色,注重火功,擅长炖、焖、煨等烹调方法,口味咸甜适中,清淡适口。扬州人在悠然品尝无与伦比的美食同时,还能切身感受恬淡自得的优美环境,为扬州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世界宜居城市增添了无穷魅力。

三、基于地方文化融合的高校创业教育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适应社会新常态,提高学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大学生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而地方文化恰是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弘扬传统优秀地方文化

优秀的地方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新的思维与想法,从而提升创新意识,积极的参与到创业文化的培育与建设当中去。比如,结合扬州的文学艺术、琴棋书画,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当地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与创业项目相关的文化,这些文化虽然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但是一旦掌握往往可以起到良好的自我修养的效果,同时也更利于与地域融合。弘扬传统地方文化还表现在创业示范方面,高校可以选择当地文化项目进行创业并取得突出成就的创业者,通过邀请有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帮助学生获得强烈的开拓精神与坚韧不拔的创业品格,更好的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到创业教育当中去,也有利于培养并加速创业文化的建设。

2.建立高校创业文化的培养机制

高校创业文化的培养离不开多方的共同努力,需要获得政府的帮助、社会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建设,以此来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作为整个区域发展的主导者,高校应积极利用政府资源,在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对创业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和部署,通过推进创业教育环境的市场化,实现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优化,帮助创业文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以扬州为例,在传统工艺制作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优势,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民间组织与企业等社会力量承办工艺品创业大赛的方式来鼓励大学生参与文化创建与创业,评比并奖励出优秀项目和个人,从而为更好的扶持团队创业创设条件。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创业型学院,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创业文化影响力,利用媒体,引领高校创业文化的建设,全方位的宣传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以此来挖掘出优秀的企业典型,挖掘更多的创业故事与创业成就,让优秀的创业经验得到传承。这对于提升创业者的创业热情与积极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高校持续关注地方的经济发展状态,实现文化与地方产业结构的融合也具有积极的效果。

3.培育高校创业精神

培育高校创业精神是实现地方文化与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实现过程中需要经历创业保障体系构建、校园创业氛围营造、创业教育课程的地方优势与特色提升三个主要环节。

(1)构建创业保障支持体系

在创业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结合地方实际,积极联合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建立高校师生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实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标准与体系,为顺利提升学生的创业热情奠定基础;其次,通过扶持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获得丰富的政策扶持、资金奖励以及信息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实现创业的服务指导工作专业化,这对于将大学生创业文化培育纳入到整体规划中具有不错的效果。3最后,通过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适当对创业的学生的在校时间进行延长,甚至将其社会创业实践活动转化为学分,让学生在创业的同时也不耽误顺利完成学业,这对于确保其顺利完成创业任务,实现创业梦想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从事创业活动的教师评价指标也必须进行适当的更改,给予教师更多的自我学习与发展的机会,通过企业规模与实习学生数量等标准来衡量教育作用,体现创业指导的价值。

(2)营造校园创业氛围

创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业精神,创业精神不但是创业文化的精髓,更是创业文化的灵魂和载体。在创业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既要认可创业,支持创业,也要理解创业的风险与困难,从而崇尚创业的基本理念。4从物质层面上来看,首先,高校的创业氛围建设可以通过有形文化建设工作来实现,包括制作创业标志、创设创业歌曲、树立学校自己的创业品牌文化形象等等;其次,通过加强舆论宣传与营销,加大校园广播、论坛以及各种宣传栏的宣传力度,通过展板等载体进行舆论宣传、造势,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进而提升学生参与创业的毅力和决心;再次,通过举办“地方文化进校园”等创业主题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认识创业,比如创业演讲赛、创业事迹报告会和创业文化节、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班等。这些创业比赛可以将志同道合的人吸引到一起,也可以促进校园创业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可谓一举多得;最后,通过创设大学生创业档案,以此来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创业教育理念与企业文化,并针对教师举办创业师资培训班,鼓励他们了解国内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发展趋势,为更好的指导学生开展就业活动创设条件。5

(3)提升创业教育课程的地方优势与特色

高校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也可以结合地方文化优势呈现出一定的特点,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首先通过将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不是以基本的就业为目标培养人才,并突出学校的办学优势与特色,这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把控与目标定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6;其次,积极与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对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培养更具有地域特点和专业优势的人才,在人才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当中进行精英化、专业化培养,着重锻炼一批具有创业意识与精神的人才,从而弥补市场的需求与空白;再次,教育空间需要得到大规模拓展,从课堂内部逐渐扩展到课堂外,通过社会实践与课外创业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最后,实施多层级的教育文化体系,通过开展创业教育的通识课,向学生普及创业管理知识与新产品的开发技能,同时为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或者直接在学校内部创办实践基地、孵化园等,为各类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创设条件。

地方文化融合高校创业教育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创业热情,形成良好的创业惯性,同时也可以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立足于文化融合的创业教育现状,提升地位文化的融合影响力,必须积极弘扬传统优秀地方文化,建立高效创业文化的培养机制,通过培育高校创业精神为区域文化的发展创设新的条件。

注释:

1.韩艳玲.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7.

2.张文杰,张文仙.地方高校校园创业文化建设路径浅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1):97-102.

3.杨文燮.高校制度创业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

4.李艳艳.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黄兆信,王志强,刘婵娟.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之维[J].教育研究,2015,36(02):59-66+157.

6.孙永翠.试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扬州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