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毅 (中国音乐学院 100000)
艺术指导的定义为“帮助表演者更好诠释作品的行为”。从定义看,艺术指导不仅是一门指为表演者伴奏的简单行为,同时还致力于用自己对于艺术作品全面而精准的理解,帮助表演者诠释一部作品。所以,钢琴伴奏与艺术指导,是两种不尽相同的艺术。
伴奏艺术的历史几乎和人类历史一样长。从原始社会开始,未开化的原始人就开始探索世间的声音:飞鸟的鸣叫声,喉腔发出的呜咽声,拍手发出的脆响,敲击动物骨头的声音等等。他们不仅发现并利用这些声音恐吓敌人和吸引异性,还将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使交汇在一起的不同声响产生不一样的音效,例如伴随着鸟鸣声敲击动物骨头。原始社会之后,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伴奏艺术与人类生活如影随形。虽然这种“伴奏”形式极其简单,但这代表了人类对声音及“伴奏”的最初探索。这种发自天性的伴奏活动,意味着伴奏艺术是一种自发的活动,是一种人类对于美感追求的天然行为。
与伴奏艺术不同,艺术指导并不是一门古老、自发的艺术。艺术指导在大概17世纪左右出现。据西方音乐史记载,艺术指导的出现,和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歌剧的出现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后,不论是器乐、声乐、舞蹈艺术还是其他种类的艺术,都对钢琴艺术指导有着很大的依赖。原因是,单一的一种艺术形式过于朴实,而艺术指导的伴奏就起到了很好的润色和加工作用。如浪漫主义时期,舒曼将声乐艺术歌曲当作一种专门的音乐艺术种类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如《菩提树》、《冬之旅》、《魔王》、《鳟鱼》等等。他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占有极大的分量,并且,钢琴伴奏部分与声乐部分紧密联合在一起,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称作艺术歌曲。
艺术指导作为一门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各国各大音乐院校的重要学科。西方国家对艺术指导这门学科尤其重视,他们已经将艺术指导发展成了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一门学科,与钢琴演奏学科地属并列关系,甚至可谓两个专业性质完全不同。然而中国刚刚引进这门学科几年,发展相当不成熟,大部分的师生对于艺术指导的职责和能力要求也不甚理解。这无疑也是学科发展不完善的结果。本文将针对中国和美国音乐院校内的艺术指导学科的差异进行简单的探讨,寻找中国艺术指导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提高之处。
在中国,艺术指导专业目前大多是下属钢琴演奏专业的一个分支,进入艺术指导专业的标准几乎等同于进入钢琴演奏专业的标准,核心考核标准是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与快速识谱能力等。然而,想要培养出好的艺术指导,单凭这些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和把握好钢琴演奏和艺术指导两者的差异,笔者在曾经的一篇文章中分别从二者的定义、职能、能力的要求等维度探讨过。甚至两者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因为对两者的区别含糊不清,中国艺术指导学科定位以及学科设置也处在一个模糊且不成熟的胚胎状态。不仅学科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艺术指导作为一个工作岗位,也远没有欧美的艺术指导受重视。在我国,人们将艺术指导的概念等同于“钢琴伴奏”,对艺术指导者们能力的认识也仅限于“识谱能力好”、“弹过很多伴奏谱”、“有丰富的伴奏经验”。这样的认识是对艺术指导的极大误解。由于我校艺术指导学科尚且非常年轻,我们将对比的眼光投入中国艺术指导专业发展相对久的中国音乐学院。
和大多数国内音乐学院一样,中国音乐学院(以下简称“国音”)的艺术指导专业设置在钢琴系之下,研究生阶段可以选择进入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虽然逻辑没有美国院校那么清晰,但只从课程设置上看,他们更倾向于对声乐作品艺术指导的培养,曾经一度还更名为声乐钢琴伴奏专业。目前,国音的艺术指导专业设有以下几个类别的课程:歌曲类、语言类、室内乐类、歌剧类以及技能类1。其中,每个类型的课程都有更多的细分,例如歌曲类,分不同语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技能类又分为键盘和声、总谱读法等基本专业技能。
由此可见,国音的艺术指导课程设置正在向美国靠拢,不仅有钢琴伴奏相关的核心课程,也开始有一些支撑的辅助课程。但整体来说,相比于美国,中国艺术指导专业还存在课程难易程度不稳定,考核机制欠佳,以及实践机会缺少等等问题。
如上文所提到的,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对艺术指导非常重视,几乎所有的音乐类院校都设有艺术指导专业。由于美国的音乐类院校数量最大,专业开设的时间相对于中国更长,我们这里以美国的艺术指导学科作为对比探讨的主要对象。艺术指导作为一门职业和行为,在美国的名称为Coach。Coach有非常细致的分类:对于声乐艺术,歌剧艺术,管弦乐艺术,以及舞蹈艺术等都有对应的Coach。大多数的艺术指导专业都设置在研究生阶段。艺术指导作为音乐院校里的专业时,被称为Collaborative Piano(协作钢琴)。探寻美国各大音乐学院,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学校内都设有Collaborative Piano专业。Collaborative Piano(协作钢琴)专业(下文称艺术指导专业)与和钢琴演奏是两个独立的系别。申请该项目的学生也有着高超的钢琴技巧,只是他们志向不在钢琴演奏。
美国的艺术指导学科目标清晰,他们致力于培养学生指导排练以及引导演奏或演唱者的能力。他们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同时,美国音乐院校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他们认为,所谓“协作钢琴”便是一门合作的艺术。从美国协作钢琴专业走出去的学生,往往能够很好地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者进行艺术作品上的合作。以下,我们从伯克利音乐学院和曼哈顿音乐学院两所知名美国音乐学院分析艺术指导专业的学科设置及课程设置情况。
伯克利音乐学院(伯克利)作为美国知名音乐院校之一,艺术指导系的学科设置已然非常成熟。在伯克利的系别设置中我们不难发现,除了Collaborative Piano(协作钢琴)项目外,还设置了Collaborative Piano--Opera Emphasis项目(协作钢琴专业声乐歌剧方向)。即学校为偏爱声乐歌剧艺术的艺术指导学生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歌剧指导学习方向。
伯克利艺术指导专业的核心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协作演出机会,例如派学生和管弦乐队、歌剧团共同排练,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艺术指导能力。这一点也体现了美国教育界的共同观点:实践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无法忽视。艺术指导的课程中,核心课程有与各种不同的器乐声乐表演者合作的课程、参与室内合唱团排练的课程、钢琴演奏专业课程等等。这些课程不仅为了提高学生的键盘技术,更致力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合作、指导、伴奏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艺术作品排练过程的渗透和理解。除了专业类课程,伯克利还设有辅助学生提高音乐综合素养的课程,例如和声学、对位法、视唱练耳、音乐史、外语发音(德奥意等英语外的语言)、乐理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课程难度普遍要比中国的课程难度大很多。这样一套严密的音乐素养课程,其难度不言而喻。由此可见,伯克利这套课程体系对于学生艺术指导专业水平及综合音乐素养的提高是极大的。
曼哈顿音乐学院(以下简称曼哈顿)是美国另一知名音乐学府。它的艺术指导系别设置与伯克利稍有不同:曼哈顿将艺术指导专业直接分为两个分支--声乐艺术指导以及管弦艺术指导,即把两个专业分支的学生分开教学。这就意味着曼哈顿更致力于将学生向更加精专的方向培养。相比于曼哈顿,伯克利显然更希望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不过他们也有共同点,曼哈顿的艺术指导专业同样十分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他们要求管弦乐艺术指导方向的学生从一进学校就开始排练组织自己的室内乐合作作品,这对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是极大的提高。除了平时的课程学习外,“钢琴协作实践”占据了学生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钢琴协作实践”将贯穿学生整整四个学期(以两年制研究生课程为标准)。声乐指导方向的学生需要在“声乐工作室”进行实践,而管弦指导方向的学生则需要在“管弦工作室”进行实践。两个专业方向在主干课程中合并为一个整体,而实践与课程上又完全分开。每隔一段时间,学生还需要开自己的独奏音乐会以及与其他乐器、声乐合作的协作音乐会。
总体上,美国的艺术指导课程更加科学和人性化,不管是注重培养声乐管弦指导技能样样精通的全能型艺术指导,还是着力培养其中一门指导艺术的精专人才,都体现出了美国艺术指导学科对于自己的高度认同感和使命感。这也意味着,对于美国艺术指导领域的师生来说,艺术指导是门及其复杂深奥的学科,其掌握难度甚至要超过钢琴演奏。
从美国的艺术指导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能够得到一些启示,例如开设更加全面、综合、科学的课程,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曼哈顿音乐学院将声乐歌剧类和管弦类的艺术指导学生分开教学,将会十分有利于学生精准学习自己领域的知识。我国的专业院校也可以将艺术指导专业的培养目标清晰化,让学生从进校开始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艺术指导门类。除了基础知识课程如总谱读法、键盘和声等要和所有其他方向的学生一起学习,其他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都分开来学习。如选择声乐歌剧艺术指导方向的学生以各国语言、各种风格艺术歌曲的即兴伴奏课程为主;管弦艺术指导方向的学生以管弦室内乐的即兴伴奏课程为主。学生能够以清晰的目标进入艺术指导专业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在往后工作中的竞争力。
中国艺术指导专业的学生十分缺乏真正的实践机会。他们走上舞台帮人伴奏的机会也许很多,但参与整个排练过程的机会却很少。如果只是单单替人伴奏,那么即使不是艺术指导专业甚至不是钢琴专业的同学便可以胜任。艺术指导应该有更多参与管弦乐队或歌剧团排演的机会。每一次的排练都不是短短几天,而是一个月甚至更久。整个排练过程中,对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是极大的挑战。在排练场内,只会闷头在琴房练琴的学生是不能充当合格的艺术指导的。因此,为了提高艺术指导学生的专业能力,艺术指导专业可以和声乐歌剧系和管弦系进行合作,指派学生全程参与排练过程。
本文将中国和美国音乐院校的艺术指导专业进行了对比,并且提出了一些改善中国艺术指导学科的浅见。通过本文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从定义、职能、地位、还是学科设置,中美在艺术指导上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从学科设置入手,我们又可以发现,中国的艺术指导专业设置缺乏逻辑性、科学性,并且没有明确清晰的培养目标。这些问题都使得中国艺术指导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就业指导,没有太多市场可言。因此,若想进一步推进中国的艺术指导学科,不妨从课程设置入手,给学生多一些真正的实践机会。当然,美国的艺术指导专业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我们决不能照本宣科,一并模仿,而要考虑到国内与众不同的国情。总的来说,这条探索之路依旧很长,希望能不断有学者探寻中国艺术指导未来之路。
注释:
1.西沙.国内外艺术指导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以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为例[J].当代音乐,2017(18):32-34.
[1]迂志勇.谈高校钢琴艺术指导学科的构建[J].艺术科技,2017,30(12):101.
[2]郭倩.浅谈当前国内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现状[J].黄河之声,2017(01):29-30.
[3]西沙.国内外艺术指导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以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为例[J].当代音乐,2017(1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