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琳 (浙江科技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310023)
学习服装材料创新设计课程,其目的性是多方面的,使学生在课程前期认识到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策略,安排学习计划,目标明确地切入主题。
服装材料创新设计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专业大赛、商业服装、服装周边产品等。大型服装比赛除了有效果图要求外,多要求提供面料小样,其中,对材质的组合创新能力的考核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在选材、搭配、材质的深入处理方面具备一定的功底。材质创新设计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对材质的审美和创新性再造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国内的消费升级促进了产品升级,市场对服装产品的要求更为严苛,对于服装材质和细节的深入程度有了更高标准。这就要求设计师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那么如何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其一是通过追加成本,选用更好的面料和辅料,或进行工艺升级,使用更为高端的工艺和设备。然而这些升级都是需要通过追加商业成本来实现的,实施起来有诸多限制。其二是通过增加设计含量。增加服装的设计含量有三种途经:从二维角度来看,设计师可进行色彩和纹样的变化,例如运用印染、织造、刺绣等传统手法,丰富服装的细节;从二维半角度来看: 面料再造为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设计空间,以设计师创意的提升为核心,降低对于追加成本的依赖性。从三维的角度来看,产品造型的变化即版型变化,对于某些侧重结构设计的品牌而言,版型的变化可以起到一定的产品提升作用,但同时其适用广度和深度还是受到品牌定位与风格影响。综合比较之下,材料创新的方式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新的设计途经,在无需大量增加商品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产品的商业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们对于服装材质的设计与运用缺乏实战经验,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因此从灵感的提取导入设计是设计专业学生最为常用的方法,对设计灵感的提取和重构,也是服装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例如写实法、联想法、重构法、拼贴法、提炼法等,将一种或多种方法综合考虑,能帮助设计师快速打开思路,提取设计元素,为服装材料创新设计制作做好铺垫。
服装材料创新课程是结合了设计与制作的一门综合型课程,结课作业多以设计文本和实物面料小样的形式呈现。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在选定好灵感源并提取设计元素之后,学生往往不知如何开始制作实物。因此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几种方向性的启发方式作为参考,每一个方向都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及其制作类型。“授之以渔”是笔者提供这些方向的初衷,因此在课前会鼓励学生最终寻找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制作手法。
这是一种比较新的设计思维,可以概括为材质的混搭、结构变化、质感对比。这是一种在装饰性结构变化的基础上,结合材质和质感对比的设计方式。例如在立体口袋的结构变化中,进行不同材质的拼接;在西装外套的前片进行立体结构线分割,并在切割处填充棉并做密褶处理模仿肌肉效果;将胸衣裁片进行多层次穿插后,用不同肌理的面料制作各个裁片。
传承与再生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主题,体现了匠人精神。将印染艺术、刺绣、手绘等传统手工艺进行复兴,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运用到服装细节中去。这一方向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对于提升服装的品牌内涵,增强目标客户群的文化认同感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当中,应当鼓励学生勇于创造,制作出具有实验性、时尚感、创新性的面料小样。例如在真丝材质上毛线绣;进行多种面料的创意扎染、蜡染和手绘试验;运用干毡和湿毡材质装饰面料,制作出渐变效果等,以现代人的审美和穿着需要来改造传统工艺。
机械师这一方向的关键词是材质、空间、组装。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师品牌Isaac sellam的设计师被称为法国皮王,其品牌标志是后片脊柱位置的一条金属质地的大龙骨,它是由两根细金属条交叉组成。近年流行的3D打印技术将服装带入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立体空间,打印出细小造型并将之组装成整体,或打印出服装局部再进行拼装。除此之外,许多服用材料都能以立体的方式呈现,运用折叠、镂空、叠加、翻卷等方式处理后,以序列的形式拼装组合。
图案再生是服装设计师常用的装饰手法之一,在材料创新设计课程中,笔者鼓励学生运用综合手法进行图像重构,进行多角度、多方式、多层次的组合。例如将冰川图案进行切割旋转再拼接;将图案喷绘在不同质感的面料上,切割成条状并穿插编织成片;运用拼贴、刺绣、拓印、填充等手法再现图像。以图案为中心,进行筛选和拆解,再利用复合手法重构图像,或结合各种装饰手法,例如针毡湿毡工艺、编织抽缩工艺、分割、造叠设计、刺绣绗缝和镂空设计、钩编设计等。
更为重要的是,在课程中需要让学生关注材料创新的品质问题,特别是以“破坏法”来改造面料时。因为材质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产品的视觉美感和内在价值。
面料的组织设计本不是服装专业学生的专长,但借鉴纤维艺术和织造工艺的原理进行设计,也是另一种设计思维。从纱线开始设计,选择合适的材质,可以是服用类或其他综合材料进行编织。这其中包含了材料质感与色彩的对比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借用梭织的织造方法,使用小型手工编织架,课堂可操作性和实验性都比较强。此外,棒针钩针等编织类也可用于材料创新,将各种纱线或综合材料以线圈形式重新组合,注重色彩和肌理的变化。
服装材料创新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服装作为载体来呈现的,因此要求学生在制作小样的时候必须结合服装款式,考虑这些创新手法在服装中如何应用。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往往将重点放在如何改造手中的面料,而忽略了应用,这就造成了部分面料小样不适合在服装中使用或材质本身不适合穿着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尝试了两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其一,制作前明确面料小样的使用范围,是偏艺术类的创意服装还是实用型的商业服装。创意服装的材料可以多样化,偏重创造性而淡化穿着性能,而商业服装则必须满足可穿着性和可批量生产的条件,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创作;其二,鼓励学生将面料小样中的手法提取出来,制作成二分之一服装前片小样。训练学生从面料到服装的联想思维。
学习策略与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指南针,在教学之初分析学习服装材料创新设计的目的,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教授学生提取灵感的方法和对服装材料创新设计的方向性启发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设计状态,抓住重点。教学后期的重点以创新面料在服装款式中的运用为主,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增加学习内容的实用价值。
[1]姜宇冰,司国红,孟祥玉.《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的关系》[J].哈尔滨:黑龙江纺织出版社,2002.6.
[2]徐仂.《服装材料的再创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陕西:陕西教育出版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