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分析

2018-01-27 19:51张学武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4期

张学武

摘 要:受制于资源产业衰退和市场化改革滞后等因素,煤炭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失业率与贫困率双高并存的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详细分析了失业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多元化、再就业培训、劳动力区际转移等解决方案,目的在于促进煤炭城市人员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煤炭资源城市;失业分析;再就业途径

1 概述

在资源可开采量减少、国有企业经营出现体制性困境的双重压力下,煤炭城市的失业率急剧上升,同时由于城市社保体系不完善,城市贫困人口增加,居民生活条件恶化,对社会稳定与和谐造成严重威胁。为解决上述问题,主要途径是通过国有企业改造、产业多元化转型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社会保障、工资制度、职业教育机构的完善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劳动者再就业的顺利实现。

2 资源衰退背景下煤炭城市失业状况及发展趋势

煤炭产业由于资源价格、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的限制,高失业现象突出。目前80%以上的煤炭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煤炭城市中煤炭企业平均上缴利税占财政收入的1/3以上,在煤炭企业不景气的前提下,政府财政更无法承担相应下岗职工的失业保障问题,造成城市贫困人口增加,低收入家庭生活状态急剧恶化。

3 煤炭城市高失业率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3.1产业结构单一,资源衰退易引发失业风险

煤炭城市对煤炭开采业有高度依赖性,2011年煤炭开采业的从业比重平均超过25% ,煤炭开采业具有产业初级化、关联弱的特点,煤炭采选技术存在较强的内部封闭性,很难在全行业通用,因此从业人员技能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旦煤炭可开采量下滑,就会产生大量矿业工人下岗,短期内很难在城市内其它行业实现再就业。

3.2 国有企业体制问题造成隐性失业显性化

隐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配置失衡,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为达到某一经济目标所必需的数量而造成闲置或浪费的现象。在资源开采进入衰退期,开采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进行减员增效的股份制改革,大部分隐性失业显性化,大量劳动技能单一的冗余人员被推向社会,短时期内再就业困难需要依靠城市社保维持生活,然而由于城市财政收入有限,没有能力对失业保险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进行足够的投入。

3.3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转产再就业困难

煤炭开采业对劳动者文化素质要求低,起初招募的矿业工人大多知识匮乏、技能单一,煤炭企业衰退后由于年龄和技能的原因这批职工大量下岗。2013年淮北市下岗职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下岗职工总数的71%,分别高于安徽省的62.6%和全国的53.7%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和17.3个百分点。下岗后短时期内难以适应其他行业的复杂工作,同时由于就业援助经费投入不足,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和区域间劳务输出工作不到位等因素的存在,使这部分人员陷入反复失业的恶性循环。

3.4 结构性失业突出,劳动力短缺和过剩同时存在

煤炭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劳动力短缺和过剩同时存在的结构性失业。一方面是文化、技术水平低的煤炭企业下岗职工找不到新工作,另一方面是技能要求高的加工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招募不到符合条件的职工,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供需矛盾,使失业和高层次人才短缺并存。

3.5再就業培训机构的缺失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对降低失业率形成了不利影响

国外资源型城市再就业经验证明,提高再就业的最有效途径是对下岗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我国煤炭城市财政力量有限,人均教育投资只占全国的 71%,缺乏政府组织成立公益性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多属于盈利性质的不愿意承担下岗职工再培训的义务,由于财政困难、制度不完善,存在三项社保覆盖面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困难的现象,不能有效缓解失业造成的冲击。

4 降低煤炭城市失业率的途径分析

第一要解决资源型城市产业更替的问题,实施产业多元化以增加就业岗位是最根本和直接的解决办法。煤炭城市在选择替代产业过程中要依托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并增强与矿业相关的电力、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实力,使劳动力更便利地实现技能结构、工作岗位的转型与调换,降低再就业需要的技术转换成本,避免因为岗位要求不同产生结构性失业。

第二是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企业体制改革进程,增强各类民营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度。对于众多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现代农业和基础服务业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能够有效吸纳下岗职工的有效途径。如河南焦作在煤炭资源枯竭后,通过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在增进居民就业的同时,改善并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和整体经济效益。

第三是要建立再就业培训机构,在政府对公益性再就业培训加大力度的同时,鼓励企业承担一部分职业培训的义务。增加对于再就业的财政支持,可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于吸纳再就业者得企业按照人数予以一定的补偿。

第四是加强城市劳动中介结构建设,构建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通过定期信息发布制度连接供求双方,降低职工职业转换成本。

第五是将煤炭城市剩余劳动力进行区域之间转移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管理部门要做好中介工作收集相关工作需求信息,组织劳动力有序批次转移。对于地域偏远、生存条件恶劣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还可以参照北美和澳大利亚资源城市的做法,整体移植开采业,将固定资产、职工、流动资金和技术转移向其他新开发的矿区。

参考文献:

[1] 国培斌,张复明.通过产业转型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太原市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 2004(2): 34-41.

[2] 张以诚.矿业城市概论[J].中国矿业,2005,14(7): 23-30.

[3] 李雨潼,王海红.我国资源型城市劳动力就业问题探析[J].人口学刊,2008(4):62-69.

[4] 刘云刚.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5] 郭志仪,李志贤.油气资源型城市(镇)人口问题与对策[J].西北人口,2010.(07) : 25-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