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摘要: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化巨著,生动描绘封建后期贵族家族的兴衰,后世对《红楼梦》的研究甚至兴起“红学热”,其深刻揭露了在封建社会末期,贵族家庭生活外表的繁华,内里的隐患,每个人物都有着各自的悲欢离合,想与命运相抗争而无力抗衡的无奈。作为《红楼梦》主人翁之一的贾宝玉更是其中一员,其最后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结局与其所受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关键词:红楼梦;家庭教育观;贾宝玉人生选择
家庭教育对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影响至深,人的性格与品行的形成除了遗传基因的因素外,成长环境及周围人给予的影响和教育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红楼梦》成功与失败的家庭教育对比,人性中美恶并存的矛盾,而处于社会制度变革浪尖上的宝玉,一方面十分憎恶旧社会制度及思想给他的荼毒,一方面却又找不到理想的社会出路。
一、《红楼梦》的家庭教育观的体现
(一)成功的家庭教育观
1.贾元春在《红楼梦》中最浓墨重彩的一幕就是回贾府省亲,在封建传统女子教育背景下,她是封建家庭教育成功案例,作为女子她的教育偏重于德容女工的修养,被选入宫中,甚至晋升“贤德妃”,是封建家族大家长的荣誉和骄傲,是他们眼中的正经前途。
2.贾芸作为贾府旁系子弟,与贾府的高门富贵不相干,然而环境造就了他是位自强的人物,可以说他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没有任何的依靠,只能依靠练达人情世故,不断尝试努力,人生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贾芸可以在尔虞我詐、尊卑鲜明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并成就他自己的一番事业,这是他的生存环境决定的。
(二)失败的家庭教育观
在《红楼梦》中的关键人物宝玉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当时封建士族中最具体代表性的,典型的隔代长辈溺爱与父辈的权威教育模式,在家庭中与其息息相关的为父亲贾政、母亲王夫人、祖母贾母和义学先生贾代儒。根据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对贾宝玉关系分析:
1.父亲贾政和义学先生贾代儒对贾宝玉实施的是棍棒教育,父亲贾政深受封建礼教下儒家思想的熏陶,是一位深谙官场的好官,为维护贾府的富贵前程,想严厉管教子女,期望宝玉继承他的仕宦道路,却看不惯宝玉混在脂粉堆中,扼杀宝玉的诗词、对联方面才情,认为无益于官场。父亲贾政的棍棒式权威教育,宝玉无力反抗,只能消极回避,也使得宝玉对仕途经济的厌恶更深。
2.母亲王夫人及祖母贾母是非常典型的贤妻良母式家长,她们身处内宅,眼光短浅,认为贾府的富贵会庇佑贾府的子孙,不需要什么努力,一味溺爱纵容贾宝玉。而这一态度正是助长了宝玉不学无术,侍宠傲物。使得贾宝玉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失去了一个成年人应有的担当与气魄。
二、贾宝玉人生选择
(一)不愿读书,藐视仕途官宦
面对当时封建家庭教育,贾宝玉作为贾府的命脉,是整个贾府的希望,肩负着“光宗耀祖”的重担,走大家希望的“仕途经济”道路,父亲贾政整日忙于官场钻营,从未认真关爱过子女,擅用强权压制和暴力的教育方式让贾宝玉更想反抗封建礼数和叛逆情绪。
(二)人生理想主义
贾宝玉对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不遵循那封建传统官宦仕途之路,不沉迷于花天酒地中。贾宝玉拥有一颗纯粹的心灵,看透官场黑暗与腐败,他无力改变又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只愿选择逃避。官场无法实现他的理想,只能消极选择回到封建大家长的庇护之下,然后当大厦倾覆,他也就无处安身,只能远遁红尘之外。
(三)婚姻的态度
对于贾宝玉来说,他的婚姻只要凭借自己的喜好就行,不用讲究所谓的门当户对。郎才女貌,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想法。他渴望婚姻自由,甚至人生选择的自由,不需要成就家长期盼的锦绣前程,然后他所受到的封建士大夫式的教育,决定了他行为的局限性。他既希望获得自己期望的婚姻自由,却又泛爱无度,自相矛盾,这也就决定了其对封建婚姻的反抗无疾而终。
三、总结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这是曹雪芹对贾宝玉人物的评语,宝玉的空想主义理想性格决定了他终究一事无成。因此,从红楼梦中体现的家庭教育影响来看,家庭环境、父母榜样作用都是决定子女个性养成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尊重孩子,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卫疆娜,王建科.论《红楼梦》中贾政的家庭教育与贾宝玉的人生选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11):97-99.
[2]付雨鑫.《红楼梦》中贾宝玉家庭教育模式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88.
[3]徐佳璐,皮萌,胡萍萍.通过《红楼梦》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7(09):3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