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传播经验及启示

2018-01-27 00:24赵春萍
山东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启示

赵春萍

摘 要:《为人民服务》是“老三篇”之一,是在延安整风后期毛泽东同志为纪念张思德同志而撰写的,这篇不朽著作虽历史久远,但并未随着时代变迁而褪色,反而愈来愈闪耀出真理的光芒。深入研究《为人民服务》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传播经验;启示

1.《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论渊源

任何思想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人民服务》思想亦是如此。《为人民服务》思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其二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1.1马恩列斯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论述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根本宗旨,但这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有过相关论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说过,“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①这里就明确指出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绝大多数人”。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原译有选举出的代表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

在此基础上,根据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经验,无产阶级导师列宁更加明确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保证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文化就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②随着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人”的问题也有了全新的认识。1936年11月25日,斯大林在全苏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更加具体讲到苏联的知识分子是为人民服务的。之后,他又提出科学是为人民服务的。1939年,他再次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概念。

可见,“为人民服务”首先要解决的是“为什么人”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对“为什么人”有过精彩阐述,但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还是斯大林。以上这些观点,也就成为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1.2批判吸收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民本,就是以民为本,历史上我国始终重视人民的作用。纵观历史,夏禹治水,夏启建国,太康失国,太康弟弟作《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里就明确提出,人民是国之根本,人民安定,国家安宁。同时,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也旗帜鲜明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③后来,荀子进一步提出“君舟民水”的概念。西汉初年,天下初定,贾谊在《新书大政上》中就主张民是万世之本。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也写道,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到了近现代,谭嗣同提出过君末民本思想。

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民本思想源远流长,而且大部分都主张要体恤人民,民稳国稳,民乱国乱。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传统民本思想虽然看到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但出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他不能而且也不可能把人民利益提高到统治者之上。但是,《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在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之基础上产生的,它真正来源于人民,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真正视人民群众为老师,甘愿做人民群众的学生,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可见,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对《为人民服务》思想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使为人民服务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综上所述,既没有无本之木,也没有无源之水。《为人民服务》思想既来源于马恩列斯对其精辟独到论述,又来源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部分,是理论先知们呕心沥血的经验总结,更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

2.《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传播途径

2.1党内传播

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都有其特定的传播途径。《为人民服务》思想,现在是全国上下妇孺皆知,但它最初也是从党内传播开来。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回信中,第一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但真正在全党传播开来,还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让《为人民服务》思想在中华大地真正落地生根、家户喻晓。现在,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在党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

2.2课本学习和借助多媒体传播

现在,《为人民服务》已经入选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作为未来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让其从小接受此方面教育,有利于培养并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志向,而且通过借助网络、微信、QQ、幻灯片等等多媒体工具,《为人民服务》思想将在80后、90后、00后、乃至10后的心中埋下为民服务之种子,这也必将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3党校传播

习总书记说过,让党的旗幟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党校,就是宣传党的政策和传播党的经验的地方,让各级党校承担起宣传《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担,是党校职责所在,更是其义不容辞的使命,让《为人民服务》思想渗透进每次的党员党性教育活动,紧锣密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全体党员真正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真正起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可见,通过长期借助党内宣传、课本和多媒体宣传、以及党校平台宣传,《为人民服务》思想已经获得党员群众的普遍认可。

3.《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传播经验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能从革命党发展成为执政党,能从50几个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靠的就是扛起为人民服务的大旗。而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总结出一套理论丰富、切实可行的传播经验。

3.1传播《为人民服务》思想,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执政理念,更是党的践行宗旨。首先,传播《为人民服务》思想,必须清楚为人民服务的客体是人民,党是为“人民”服务。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孔子是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孔子的知既是不根于客观事实的,是独断的,观念论的,则其见之仁勇,也必是仁于统治者一阶级而不仁于大众的;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④ 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他再次讲到文艺传播应是为人民服务的。后来,在战士张思德追悼会上他又特别讲到,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有缺点,就不怕人民群众批评指出。endprint

紧随其后,1945年党的七大首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之后,历次党代会,包括“文革”期间,都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群众服务,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

其次,传播《为人民服务》思想,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终于推翻三座大山,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先是成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责任制,极大解放生产力,真正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过上好日子。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就是,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同志也曾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新征程,之前的问题和矛盾还在继续呈现,之后的新问题新矛盾即将露出冰山一角。所以,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只有心中装着人民,记着人民,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才能在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中杜绝和平演变的阴谋,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防止资本主义思想的腐蚀。

最后,传播《为人民服务》思想,必须牢记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纵观国际共运史,与民争利,必定失败。无论哪个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定会产生既得利益集团,如果不愿意让出一点既得利益,那么可能后来既得的利益也岌岌可危。我们知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拥护党,党就能所向披靡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人民畏惧党,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命悬一线,人民排斥党,党就离人亡政息不远。在社会主义国家,党是人民的政党,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所在,人民的酸甜苦辣始终都萦绕在党和政府的大脑图层中,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亘古不变的根本宗旨。

总而言之,传播《为人民服务》思想,必须牢记党的宗旨,铭记党的教训,唯有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续写96年的辉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大展宏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继续担任领头羊。

3.2传播《为人民服务》思想,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最高价值取向

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因此,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义务和责任,传播《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每个共产党员最高价值取向。

党反复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就意味着,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不论从事何种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精准扶贫,是为人民服务;写好论文,做好课题,是为人民服务;警察站好岗,教师上好课,医生看好病,律师打好官司,法官断好案,等等,都是为人民服务。每个共产党员,都应争当张思德、孔繁森、雷锋、和焦裕禄,舍人为己,先公后私。

但是,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很多人不愿下乡,逃避下乡,认为下乡是耽误正业,是浪费时间。殊不知,在下乡过程中,我们才能与民更加亲近,才能排人民之所忧,解人民之所难。确实,当前不乏出现一些人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忽视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因此,这就更加需要机关单位特别是党员干部认真了解问题,带头为群众讲解这些都是任何国家发展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的阶段,先富是阶段性暂时性的,共富是肯定能达到的,鼓励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共同达到小康。任何党员,都不能小看群众工作,群众是我们高楼大厦的根基,根基不稳,地动山摇。

不可否认,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总是会出现一些牢骚满地怨声载道的人,他们罔顾道德和法律,把自身的小情绪带到工作之中,影响周围的人,麻痹周围的人,甚至让他们以他为榜样。这些并不是个例。因此,这就更加需要大力传播《为人民服务》思想,让消极怠工者知耻而后勇,让积极上进者更上一层楼,让为人民服务不再是空头口号,而是人民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总之,传播《为人民服务》思想,必须向全体党员敲响为人民服务的警钟,使其明白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而且党只有把人民的困难当作自身的困难去攻克,把人民的利益当作自身的利益去守护,才能真正跳出历史周期律。

4.《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启示

4.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集中反映人们看问题的观点和态度。而且在阶级和阶级斗争还没有彻底消灭以前,立场是有阶级性的。站在谁的立场,就是为谁说话、办事。刘少奇同志曾说: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没有明确而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要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是不可能的;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他要在一切革命斗争中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这也是不可能的。

堅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首先就是坚持站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立场上。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致力于解放全人类。毛泽东同志首先弄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之后便始终朝着这个方向终生努力不懈奋斗。胡锦涛同志认为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习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⑤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都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所以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群众谋幸福,这与西方的政党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自觉向共产主义看齐。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为此努力奋斗终身。但当前,特别是在党员干部中出现信仰缺失,党性不纯,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性太强,等等弊病,他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马克思主义无用,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作为当代的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坚持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决抵制“糖衣炮弹”的诱惑,抨击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以高标准高要求约束自己,以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激励自己,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此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要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⑥endprint

最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德国,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的权力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因此,我们共产党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三心二意,也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无心无意。

总而言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坚持与时俱进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決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让党始终心系人民,站在人民立场之上,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以巩固人民的利益,维护人民的权益。

4.2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论创新,是党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再次升华。以人为本,主要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问题,发展初衷是为人民,发展成果是由人民共享,实现发展还得依靠人民。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主要针对“以物为本”而提出,近些年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地方出现唯GDP论英雄,同一条路同一座桥年年修,以及民间普遍出现养猪的不吃猪肉,养鸡的不吃鸡肉,而且三聚氰胺奶粉、染色馒头、塑化剂饮料等等比比皆是。因此,这就更加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让普通人民群众都投入到监督体系中,使企业经营更加规范,人民生活更有保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是要缩小城乡差距、中西部差距,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知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后,必将要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现阶段,应试教育极大扼制了人的创造力,似乎每个问题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因此很多大学毕业生沦为所谓流水线上的合格产品,只是中规中矩地存在,没有任何创新。正因如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人,以避免陷入西方人本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窠臼。可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它集中体现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体现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为党奋斗的目标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为人民服务》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忠贞不渝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世界的宣言书,在实践中,每个共产党员都应不忘初心,牢记党章党规,践行入党誓词,把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全部外化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为民办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民解忧,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②列宁. 列宁选集(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③孟子. 孟子尽心下[M]. 北京:中华书局, 2007.

④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⑤习近平.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⑥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 列宁选集(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孟子. 孟子尽心下[M]. 北京:中华书局, 2007.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习近平.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中共仪陇县委党校,四川 仪陇 63767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为人民服务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坚守“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推动保险事业发展
“不忘初心”告诉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