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作证表演精彩

2018-01-27 23:11阿诺德·C.布拉克曼梅小侃余燕明
领导文萃 2018年1期
关键词:满洲国满洲溥仪

阿诺德·C.布拉克曼+梅小侃++余燕明

1946年8月,法庭被现代历史上最不寻常人物的出现主导了11天之久。8月9日,这位检方证人在斯大林秘密警察小分队的陪同下在东京着陆。他身穿廉价、做工粗糙的蓝色毛哔叽西装,头戴一顶俄国劳动人民的黑帽子(这是20世纪20年代因列宁而流行起来的风格),脚蹬白袜子。他就是中国的末代皇帝。他为世人熟知的名字是亨利·溥仪,一度成为日本人征服中国满洲数省后所扶植的傀儡“满洲国”皇帝。

表演式地进场

盟国检方把溥仪带到东京指证日本人在满洲的兽行。他是一位关键证人,而且他待在证人席上的时间的确比任何其他检方证人都要长。斯大林批准把前“满洲国”皇帝送到日本,莫斯科的唯一条件是作证之后美军要把他归还苏联拘押。对此麦克阿瑟欣然同意。最高统帅被溥仪的现身弄得很尴尬,希望这位前皇帝越早离开日本越好,因为他担心,溥仪出现在证人席上可能会引起人们再一次要求也将裕仁传唤出庭。能让中国皇帝做的事情,肯定也能让日本皇帝去做。

在溥仪8月份到达东京的时候,检方已经向法庭提交了大量证据,证明“满洲国”是日本的卫星国。最重要的文件中有投降后未被焚毁的外务省档案,题为“有关满洲事务的秘密记录”。只要对这份档案瞥一眼,对任何独立的观察家来说已经足够表明,当时是日本统治“满洲国”,并统治溥仪。

当溥仪在8月16日第一次进入法庭大厅时,媒体席和旁听席都拥挤不堪。溥仪对迸发的闪光灯和呆看他的人群习以为常。他表演式地进场,右手拿着一把精致的象牙扇(此时空调已再次关闭了),以一种深思熟虑、权威式的仪态走上证人席。他戴着黑框眼镜,由于1920、30、40年代他在星期日增刊上频繁露面,立刻就能被人认出来。在许多方面,除非天皇裕仁本人被带上证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没有一位证人能够像前满洲皇帝一样,与被告们有如此密切的关系。28个被告中有24个跟他有过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在那个炎热潮湿的8月天,每个被告都注视着溥仪穿过静下来的法庭大厅。他们一脸愁容,像是预测到即将发生的事情。唯有板垣大将莫名其妙地显得很天真。他开心地微笑着,好像在欢迎一位熟识的生意伙伴参加派对。

以进为退的中国谋略

溥仪在证人席的表演堪称精彩。在这个首次公开亮相之前,他被观察家嘲笑为迟钝,认为他即便不是弱智,也像个纸板做的假人。然而,溥仪在证人席证明了自己诡计多端,是个狡诈、奸猾、彻头彻尾欺骗的大师。他摆平了韦伯、季南以及日本和美国的辩护律师,时而激怒他们,时而嘲弄他们,最终搞得他们互相攻讦。倘若溥仪是一个自由人,他的表演也算不俗。而考虑到他身处的特定情势,他的表演就实在令人惊叹了。法官席上坐着苏联的柴扬诺夫将军,苏联把溥仪作为政治犯囚禁。柴扬诺夫的右边是梅法官,他所代表的中国已经把溥仪定性为叛国者。与此同时还有第三位法官——美国的克拉默,溥仪正处于美国的军事管辖权之下。也许溥仪唯一聊以自慰的是他的日本宿敌成为被告了。

從作证一开始,溥仪就采取以进为退的中国谋略。他讲述板垣大将如何提出给他满洲的皇位。他说:“如果我拒绝,我的生命就受到威胁。”然后,他玩了一个花招责备同盟国,狡猾地说:“当时民主国家并没有试图反击日本军国主义者。我一个人单枪匹马是很难抗拒他们的。”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声称,自1931年以来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别人的挟持之下,并且由于他一直不是一个自由的人,所以不应为此承担责任。

在溥仪这种态度持续几天之后,强硬的韦伯转而感到恼怒,并作了不必要的评论。韦伯说:“我们当然不是在审问证人,但是,我们关注他的可信度。有性命危险、对死亡恐惧,在战场上不能成为原谅怯懦或逃跑的理由,在任何地方也不能成为原谅叛国的理由。一上午我们都在听这个人说他为何与日本人勾结的各种借口。我想我们已经听够了。”

娴熟而巧妙地搅出骚动

溥仪娴熟而巧妙地在法庭搅出周期性骚动,在这个过程中把注意力从他自己身上移开。有一次辩方向他出示一封盖着他的图章,或者说钤印的信件,据说是他在1931年发给板垣的,表达了接受日本庇护的满洲皇位的愿望。溥仪扫了一眼那封信,用了一个戏剧性的开场动作跳将起来。美国宪兵急忙起立,苏联便衣警察小分队也站了起来,楼座里紧接着响起一阵嘈杂声。韦伯爵士在法官席上大喊一声:“坐下!”声音高过所有的人。溥仪满不在乎地回喊:“法官大人,这是假的!”又溜回椅子上坐下了。

韦伯说:“只管回答问题。你发过那封信吗?”“没有”,溥仪回答,并指责辩方“应当被判伪造文件罪”。

对他冗长的交叉盘问接近尾声时,被激怒的布莱克尼告诉法庭:“我想提请法庭注意,从这个证人作证的开头直到现在的结尾……他明显而蓄意地对法庭撒谎。”溥仪耸耸肩:“我不怪你,你是辩方的律师嘛。”他傲慢而饶有分寸地说,“当然,你是想要我歪曲事实。”

韦伯终止了这场辩论:“证人已经表明了某种立场,即他当时完全处于日本人的指导之下。这是一个简单的立场。再多的交叉盘问也不会使他改口,这是显而易见的。”

回首往事,当我重温溥仪在证人席的证词,其中有一句话,从历史潮流的沉渣中凸现出来。那就是:“除了哭泣,我什么也做不了。”这一简单事实概括了中国皇帝的生活和时代。对裕仁也能讲同样的话吗?

(摘自《另一个纽伦堡:东京审判未曾述说的故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满洲国满洲溥仪
伪满洲国外交总长谢介石在《日满议定书》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毕竟一双小儿女 小朝廷时期的溥仪与婉容、文绣
《绍英日记》中的溥仪大婚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我12 岁之前只知道满洲国,不知道有中国
关于林芙美子的满州之旅研究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文人对移民“满洲”的煽动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夜幕下的满洲
溥仪曾是同性恋